第一個明確提出「路徑依賴」理論的是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且進人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路徑依賴」本是指一種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會在定時期內持續存在並影響其後的制度選擇,就好像進入一種特定的「路徑」,制度變遷只能按照這種路徑走下去。

「路徑依賴」有不同的方向:一種情況是某種初始制度選定後,具有報酬遞增的效果,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其他相關制度安排向同方向配合,導致有利於經濟增長的進一步的制度變遷。這是一種良性的「路徑依賴」。另一種情況是某種制度演變的軌跡形成後,初始制度的效率降低,甚至開始阻礙生產活動,那些與這種制度共榮的組織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儘力維護它。此時社會就會陷入無效制度,進入「鎖定」狀態。這是惡性的「路徑依賴」。

要想「路徑依賴」的負面效應不發生,要想不花費成本來糾正犯錯誤所帶來的損失,那麼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要找準正確的方向。

找到北斗星

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個叫比塞爾的小村莊。傳說,村裡從來沒有一個人走出過大漠。他們不是不願意離開這塊貧瘠的地方,而是嘗試過很多次都沒能夠走出去。英國皇家學院的院士萊文對這種現象感到很奇怪。他來到這個村子向這兒的每一個人問其原因,每個人的回答都一樣:從這裡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結果總是轉回到出發的地方。為了證實這種說法,他嘗試著從村莊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萊文很納悶,就讓一個村裡人帶路,他跟在那人後面。第11天的早晨,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這次萊文明白了,比塞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根本不認識北斗星。在一望無際的大漠裏,一個人如果跟著感覺往前走,最後的足跡十有八九是一把捲尺的形狀。

職業生涯亦如此,成功總是從確定職業目標開始。夢想、目標就是我們在人生大海中航行的指南針。因為有目標,才讓我們每一天都竭盡全力地去工作去接近夢想,有夢想纔有追求的動力。有了夢想,他們便比其他人更具勇氣,更不畏艱辛。

選對適合自己的贏利模式

有一個12歲的小男孩,進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險。他酷愛集郵,可是在拍賣會上賣郵票要交納一定的費用,他覺得不合算。於是,他說服一個和自己一樣喜歡集郵的鄰居把郵票委託給自己,然後在專業刊物上刊登賣郵票的廣告。出乎意料地,他賺到了200美元,他第一次嘗到了拋棄中間人、「直接接觸」的好處。

小時候的這次經歷讓他刻骨銘心。上初中時,他開始做電腦生意——買來零部件,組裝後再賣掉。這樣不但有價格上的優勢,還有品質和服務上的優勢,能夠根據顧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電腦。

再後來,小男孩長大,創辦了自己的電腦公司,採取「直接銷售」模式,真正按照顧客的要求來設計製造產品,並把它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直接送到顧客手上。2002年,他榮登《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中的第131位,他就是著名的戴爾。

從1984年戴爾退學開設自己的公司,到2002年躋身財富榜,不到20年時間,戴爾公司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公司之一。正是初次做生意時的正確路徑選擇,奠定了後來戴爾事業成功的基礎。對於每一個想功成名就的年輕人來說,其實成功就這麼簡單:別總是跟在別人後面,選擇屬於自己的正確路徑,然後一直走下去!

=================================

喜歡我們,就關注「我們知道」。

需要我們,就和我進行溝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