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似此星辰非昨夜,爲誰風露立中宵”,以爲是李商隱;看到“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以爲是賈島。其實,都是黃景仁(1749~1783),一個清代詩人。

  對今人來說,黃景仁並不知名,對同時代的人來說,他的地位也並不顯赫。概括來講,他就是活躍在乾隆盛世的一個有才華的寒門士子,儘管先祖是宋朝詩人黃庭堅,但那已經是700年前的事情了。相較另一個清代詩人納蘭容若,他家世不及、風流不及,連名字都顯得中規中矩。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在歷史和八卦中都不夠出彩的詩人,卻爲我們貢獻了“此時有子不如無”“百無一用是書生”等經典詩句,尤其是後者,堪稱文人無奈自嘲的經典。

  黃景仁,字仲則,常州人,出生於乾隆十四年(1749),在當時的社會輿論看來,這是一個盛世,一個堪與大唐開元媲美的盛世。在黃景仁身上,我們也的確能看到很多盛世應有的故事。

  比如,盛世不乏一鳴驚人的少年天才。

  黃景仁4歲喪父,家境清寒,幸好母親堅持讓他讀書。他的起點也相當不錯,小時候被譽爲“神童”,9歲時就在主管教育的官員面前吟出“江頭一夜雨,樓上五更寒”,豔壓四座;乾隆二十九年(1764),第一次參加童子試,又得頭名,一個才子似乎要冉冉升起。

  乾隆三十一年(1766),18歲的黃景仁寫下《少年行》:“男兒作健向沙場,自愛登臺不望鄉。太白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清代詩人愛用典,以顯示自己讀書多,但這首詩裏沒有這種習氣,頗有樂府的自然爽朗。而在另一首《秋夜曲》中,“深秋夜冷誰相憐,知君此時眠未眠”,又極盡繾綣。

  躊躇滿志又纏綿悱惻,上一個這樣的詩人,我想到的是李白。但這並不是一個好兆頭,後來的故事也證明,黃景仁和李白還有一個共同點是,一生不得志。

  盛世總生產懷才不遇的詩人。

  中了童子試第一名後,黃景仁連續3年參加江寧鄉試,屢戰屢敗。乾隆三十三年(1768),第一次秋試落第的他寫了《雜感》,就是那句著名的“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出處。從當時的情形看,這不過是一個20歲年輕人考試沒考好而發的牢騷,但從他只活了34歲的年紀看,半生已蹉跎。

  十有九人堪白眼,這並不是別人給黃景仁白眼,而是他看不起別人。三年考一次,不中等三年,沒有家底支撐的黃景仁只能去謀生,輾轉各地成爲幕僚——這個職業還有一個更通俗的稱謂,師爺。其實,對一個看得開的人來說,這條路也不錯,何況,黃景仁的“恩主”們也算對他愛護賞識,有一位還替他出錢謀官。可惜,黃景仁看不開,他並不是一個心胸豁達的人。

  盛世背後也時刻隱藏危機。1783年,黃景仁客死解州(今山西運城解州鎮)。這一年,乾隆第四次東巡盛京,俄國成立了黑海艦隊,英國承認美國獨立。不過,黃景仁遇到的危機更直接一些,他離開京城的原因十分現實——欠債還不了,狼狽出走——其實說逃也不過分。

  生活這麼慘,自然會映射到詩中。於是,黃景仁的詩在風雨飄搖的時代,會擁有比較多的讀者。

  同爲常州人的瞿秋白,一次在講自己家庭貧困時就說:想起我與父親的遠別,重逢時節也不知在何年何月,家道又如此,真正叫人想起我們常州詩人黃仲則的那句詩來:“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後來,他的一首詩中也再次提到黃景仁:“詞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鄉黃仲則,風雪一家寒。”

  郁達夫喜歡黃景仁更是毫不掩飾,他的短篇小說《採石磯》就以黃景仁爲主人公。這二位之間也的確有着諸多共同點,比如,在人生經歷上,都生於書香世家,卻父親早逝,生活困窘,年少成名,卻仕途坎坷,最後客死他鄉;在性格上,都敏感而狂狷,爲世俗不容。

  如果說黃景仁的一生中還有那麼一些明媚的光影,那可能來自他最好的朋友洪亮吉(1746~1809),世稱“洪黃”,或者“常州二俊”。儘管聽上去不是什麼響亮的名號,但對清代詩人來說,已是難得的佳話。

  洪亮吉是黃景仁的老鄉,他們的友誼開始於鄉試,發生於一間小旅館,少年學子之間惺惺相惜,說不定還有臥談會,成了一輩子的朋友。後來,洪亮吉高中榜眼,官至翰林院編修,比黃景仁順利得多。

  其實這是一個性格決定命運的故事。洪亮吉性格開朗,雖觸怒嘉慶,差點被殺,流放伊犁,卻又在百日之後被釋放回籍,在家做了10年學問才壽終正寢。沒有好心態,恐怕不會如此淡定,此爲他話。

  黃景仁去世,洪亮吉聞訊哀狂,借了一匹馬,從西安出發,日夜兼程七百里趕至,爲其處理後事,不僅扶其靈柩千里歸鄉,還爲他整理詩集、奉養老母。兒子去世後,黃景仁母親對自己孫子說:“你的才智不如你父親,但是爲人老實,我只希望你能做一個以品行被人稱讚的人。”可見老人家對他的才華和性格都十分了解,早慧而敏感,易折。

  黃景仁身後,出現過三次研究他的熱潮:一次是乾嘉年間,他過世不久,袁枚、洪亮吉等諸多當時名家,十分推賞他的著作;一次是民國年間,瞿秋白、郁達夫、蘇曼殊、柳亞子等,也對他推崇備至;第三次則是上世紀80年代,1983年是黃景仁逝世200週年,有《兩當軒集》出版。在此之後,少人問津。

  看到人民文學出版社近日出版的《聊將錦瑟記流年——黃仲則詩傳》,這一代讀者才第一次知道,200年前有過這樣一位詩人,他短暫的一生是古典詩歌最後輝煌的註腳。

  黃景仁故居位於今天的常州市神仙觀弄33號,走過路過的書生,不妨去看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