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2日訊 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財稅圓桌論壇第2期日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此次圓桌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IPFT)和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圍繞“當前積極財政政策應如何發力?”這一主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對外經貿大學的專家學者就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研究員李戎主持了論壇。

  據瞭解,“財稅圓桌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發起,旨在推動中國財稅理論與政策實踐重大議題的研究,爲該領域專家學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與合作的高層次平臺。

  此次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尹恆提出,要做好積極財政政策減法的幾方面觀點,一是減稅降費也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減稅會激發市場活力,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是從政府支出端看,基建投入要做好項目評估,刺激地方政府基礎設施投資,關鍵要做好項目論證;三是要重新思考政府與市場邊界,解決政府“越位”與“缺位”問題。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勇以“從新結構經濟學角度看我國宏觀政策”爲題發表了觀點。他認爲,中國目前正經歷着結構性過程,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軌、從封閉經濟到開放經濟轉變等。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看,財政政策要結合產業政策發力。中國目前存在5大類產業,不同的產業適用於不同的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此外,產業政策之間存在結構性聯繫,這涉及到國企改革和產能過剩的問題,從央地關係看,也需要對地方政府官員的考覈方法做出適當調整。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吳斌珍從“中國企業稅費負擔重不重”和“負擔分佈是否平等”兩個問題出發,分析了中國企業稅負問題。她認爲,僅考慮所得稅中國稅負不高,而加入社保後明顯提升。通過分析微觀企業稅負,發現社保是企業負擔的主要來源,中國企業稅負的不平等程度較高,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上下游分佈、競爭程度、創新程度、所有制結構、企業特徵等。據此提出了降低社會保障費和流轉稅、增加普惠、減少個體化稅收減免以及考慮行業間輻射效應的政策建議。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朱勝豪則從三個角度提出了關於財政政策的思考。首先,五險一金費率,應適當降低;其次,地方債務存在“囚徒困境”,從對歷史形成優勢的依賴轉去對未來信心的依賴纔是債務問題的出路;第三,關於如何補貼窮人,信息化可以讓扶貧更加精準。

  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執行所長呂冰洋作了題爲“減稅與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調整”的發言。他對大中小口徑的宏觀稅負進行了國際比較,然後從稅負衡量指標、企業各類稅負年度變化趨勢以及稅負分佈等方面對微觀企業稅負做了詳細介紹。在稅制結構方面,他認爲應進行納稅主體調整和納稅環節的調整,提高個人所得稅所佔比重。關於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他認爲應該增加企業佔比和企業中的實體經濟佔比。

  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賈俊雪表示,積極財政政策在我國屬於熱門話題,政府收支問題、債務問題對於中國經濟運行具有重要影響。

  與會專家還圍繞五大類產業政策歸類問題、稅制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問題、地方政府行爲等角度展開了深入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