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封面

02:07刑法是如何給我們安全感的?

距登機還差一小時,劉鳳科穿著一絲不苟的黑色正裝,拖著拉桿箱,擠在下班後人羣嘈雜的走廊裏。

電梯,還是沒擠上。

於是,他拖著拉桿箱,轉道昏暗的樓梯,一路小跑下了29樓,飛速坐上一輛網約車,趕往機場。次日,在另一個城市,他依舊像打了雞血一樣,在課堂上意氣風發。絲毫看不出熬了一個大夜。

過去的10多年間,劉鳳科都是這樣的空中飛人。因為拼,在司法考試領域被學生「封帝」。當然,也有人叫他小胖墩兒,他也不介意。他說,自己知道,「我下了講臺,是再普通不過的人。」

2016年3月,劉鳳科有了新的身份——瑞達法考的董事長。曾經的師者,搖身一變,成了企業家。

這個身份讓他備受關注的同時,也承受了質疑。但事實是,他創造的這個新生體,很快被業界爭相討論研究。

瞬息萬變的時代,夢想家劉鳳科,帶著他的瑞達法考來了。

【師者】

知識的喚醒者,站上講臺就會發光

10多年前,劉鳳科初上司法考試的講臺,就引起了軒然大波,他顛覆了刑法犯罪構成的陳舊講法,破四要件理論,主張新學說,讓刑法總則和分則有機統一。

起初,不少學生感到詫異,但沒過多久,因這套學習方法行之有效,擁戴他的人便像滾雪球一樣迅速增多。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翠花和二娃,似乎成了劉老師刑法課堂上的吉祥物。這對歡喜冤家,貫穿了刑法總則和分則,他們的愛恨情仇,把書中呆板的法條演活了。

課堂上,劉老師有時也提「麻花」,它可能是刑法故事裡的一個人,但有時候,也承載著一種情結。

「小時候不懂事,不懂得家裡有多窮,就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大人出門回來就是該給小孩帶些麻花的……」在2017年考季的刑法導學課上,劉老師說到這兒,不禁哽咽。

笑中帶淚,一個有性情的師者。

清華大學法學博士,聽起來如雷貫耳的學歷。但劉鳳科並不因此止步,他的辦公桌上,永遠有一本厚重的刑法學著作,書永遠是打開的,透過略厚的鏡片,聚精會神的目光,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間流轉。過年也不例外。

2017年大年初一,很少曬私生活的劉老師,在自己擁有35萬多粉絲的官博上,發了一張地瓜稀飯的照片,同時不忘祝學生一考而過。

無論在家裡,還是在辦公室,總有他潛心研學的影子。他曾率先推出的模擬題及考前聚焦,開了業界先河。押題精準,一度讓考生尖叫。「鳳科大帝」因此得名。

在司法考試培訓領域,站上刑法講臺的人很多,但真正的師者甚少。

劉鳳科是少數人中的一個。

【創業】

沒有人,再多錢堆在一起也不叫公司

劉鳳科用「逼上梁山」形容自己的創業,箇中滋味,他少與外人道。即便對質疑和攻擊,也很少針鋒相對,只想踏實做自己的事。

這個企業家,頗有儒者風範。

2016年公司年會上,他用「度人度己 至善至誠」八個字,來定位公司的企業文化。他認為,對每個有志於從事法律工作的人來說,司考是座山,一堵牆,一條河,過去了就是一馬平川,過不去就只能望洋興嘆;過去了,一切皆有可能,過不去,只好從頭再來。而做司考培訓,就是要幫助考生度過這個難關。

「所以,我們是度人。」他說。

2016年3月,瑞達法考成立之初,公司只有19人。辦公條件簡陋,可以說「不見天日」。人也不好招。他最怕的是,自己看中的人才,因公司不像樣子,扭頭又走了。

一回,一個女孩子過來面試,工作人員引路的時候,女孩一下子跑開了:「不要,我不要去賓館面試!」劉老師苦笑。那時候,為了找一個好一點的面試地點,他們也動了不少腦筋呢。

後來,公司漸漸有了起色。辦公地點換了,條件也大大改善,辦公用的電腦、印表機、攝像機、照相機等等設備也能滿足工作要求。在北京總部,還為員工買冰箱、微波爐;並在公司成立半年後,為一些早期進入公司的低工資員工加薪。

「公司要為員工考慮。公司是由員工組成的,公司的目標需要員工去實現,公司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在員工的工作中體現。」劉鳳科認為,沒有人,再多錢堆在一起也不叫公司,或者說不是真正意義的公司。

短短半年,瑞達法考就成長為一個擁有百餘員工的企業,這在業界是個傳奇。

但繁榮背後,劉鳳科也常反思,名師迅速聚斂了人氣,讓瑞達法考快速生長,但目前卻只有骨骼。他不敢想像,如果有一天,自己或者幾個老師突然抽身離開,瑞達法考還將會是什麼模樣。

「我們終將老去,每個人都應該注入自己的一份生機,完成公司的蛻變,讓瑞達法考成為一個生命體,成為一個響噹噹的品牌。」劉鳳科期待著,有那麼一天,砰地一聲,瑞達法考有了第一聲心跳,成長為一個不斷壯大的生命體。

當有一天,人們提起瑞達法考的時候,都信任這個品牌。管他老闆是誰。

【生活】

一直在自救,始終沒放棄度己

在幾次直播中,劉鳳科講過自己從事司法考試行業的心路歷程,他毫不忌諱也不避諱地講,自己是從利己的立場開始的。

「我不想自己一輩子待在山溝裏擔任中小學老師,我企盼自己有一份更加體面、讓人仰視、有更多收入的工作,我想看也想融入更為壯闊的世界,當然,我還曾為自己找老婆著急。我沒有那些現在還堅持在貧困地區擔任中小學老師的高尚情操,我逃離了我人生的最初選擇,我覺得我自己就是一個需要被救助的對象。」

最終,劉鳳科選擇了自救,過去20年,他人生歷程和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一個自救的過程,在自救中完成人生的救贖,求得靈魂的安寧。

這麼多年,他始終沒放棄度己。

劉老師坦言,在其他領域,他是個極不自信的人,似乎永遠是個配角。大學時,他幫人傳情書,卻始終沒有成為愛情的主角。他還打了個比方,如果有一場叢林探險,他這樣的小胖墩兒,永遠是第一個死的人。

「金桂、秀勇和光明,永遠是和怪物作鬥爭,把怪物殺死為其他人報仇的人,因為他們纔是主角。」劉老師打趣道。

在自救中,劉老師找到了最合適自己的位置,講臺。站在那裡,學生都崇拜、愛戴他。這樣的擁戴,一度超出他的預料。

有一次,他到某大學講座,教室裏座無虛席不說,門口、過道甚至他的腳邊兒上,都擠滿了人。一個個小腦袋,黑壓壓的,聚精會神地仰望他。

「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我,甚至有人不喜歡我。」劉老師話音剛落,臺下異口同聲的轟鳴:「我們都喜歡你!」

一陣無以言表的感動。

曾幾何時,劉老師和幾個同事,蹲在新東方的大廈下談事。他憧憬過,將來自己的公司也有這樣的氣候。那時,瑞達法考還沒創立。劉老師也知道,「自己一旦走下講臺,就是一個普通人。」

可再普通的人,心中都有資格裝一個帝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