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提供獎學金來找尋適合的人才是常見的做法,學生也能因此得到學費上的支持。臺灣的媒體也注意到這則新聞,轉發到臺灣。(註:原新聞發布日期是2017年4月)結果新聞下面,有臺灣人的回應:「大學畢業去賣牛丼浪費社會資源。」朋友氣得說:「就是這樣臺灣食品業才這麼爛啦!」

 

大學畢業去賣牛丼真的浪費資源嗎?如果你的小孩讀到大學畢業,跟你說,他的就業第一志願是到鬍鬚張工作,你會氣得跳腳嗎?

 

會有這種想法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很多人都還停留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讀完書一定要去當白領階級,坐在辦公室,纔是「不浪費社會資源」。卻不知道,許多產業具有其專業知識,大學生、研究生也能用所讀的許多「書」,來翻轉產業、促進產業升級。

 

為什麼西方有三星米其林的評鑑?大家會衝著大廚來喫飯?從廚師、專業的品酒師,連服務生向客人介紹菜單時的「說菜」都是一門學問。將餐飲視為一門真正的產業,雕琢其中的每個細節,讓全世界的人都趨之若鶩,你還會覺得這是「浪費社會資源」嗎?

 

遠近馳名的鼎泰豐,為什麼能夠輸出臺灣在地的餐飲業到國外?憑藉的就是專業化的管理、企業文化以及凝聚力。

 

就算是平民食物「麥當勞」,也因為創辦人獨特的商業眼光與執行力,讓麥當勞拓展到了全球各地,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百大品牌之一。

 

不管讀什麼、從事什麼產業,都不會有浪費社會資源的疑慮。不只餐飲業,臺灣的其他產業,如農業、觀光、金融、工業、文化……等,都需要人才,用更多的創新知識注入,來促進產業升級。

 

因此,拋掉你認為,只有某些特定行業纔是好的想法吧!全面提升學子的能力,讓人才適性適所,纔是員工、老闆與產業能夠一起往前走、不斷進步的關鍵。

 

粉絲團:明淳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