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已試運行新版個人徵信報告,可能將於近期正式上線。

新版的個人徵信報告在舊版的基礎上更加全面細化,不僅可以查看配偶的徵信報告,同時還可以查看詳完整的職業信息(信息量與個人求職簡歷相當)。

此外,像電信業務、自來水繳費情況、欠稅、民事裁決、強制執行、行政處罰、低保救助、執業資格和行政獎勵等信息,也將納入徵信報告中。(網友:電費燃氣費表示不服)

也就是從這個趨勢來看,未來人們的一舉一動都將被納入徵信之中。

徵信系統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當人們的所有行為都與徵信掛鉤,那麼人們就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避免上了徵信黑名單。這在信用崩潰信任缺失的社會中,有著很大的正面意義。

徵信黑名單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徵信報告上只會記錄詳細的徵信信息,至於怎麼看待這些徵信信息,就看辦理業務機構的審核標準了。

比如你貸款逾期上了徵信,那麼你在某家銀行申請其他貸款時,徵信上的逾期信息就是一個減分項。如果逾期嚴重超過這家銀行貸款門檻的底線,那麼你就等於上了這家銀行的徵信黑名單。

但如果另外一家銀行的貸款門檻比較寬鬆,那麼同樣的徵信記錄,對於這家銀行來說就可能算不上徵信黑名單。

但是,物極必反過猶不及。如果徵信是個筐,什麼都往裡裝,那麼徵信系統帶來的壞處也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像水電燃氣這種費用(目前暫時還沒有電費和燃氣費要納入徵信的信息),正常情況下有幾個人會拖欠?(有些地方還是預付費的)

畢竟欠費就會被停水斷電,難道有人會為了這些欠費,去自己挖井發電嗎?最後肯定都會繳費的。更何況很多人只是一時疏忽,忘記了繳費時間。

同時還有很多其他可能導致欠費的情況。

比如租客沒繳費,是上房東的徵信還是租客的徵信?

比如2017年,山東膠州的「收水費的人不見了,一小區欠交三年水費被斷水」事件,事件中該小區是老小區,500戶居民只有一個繳費號。由於村委負責收水費的人生病了,沒有接替人手,導致小區住戶無法繳納水費。像這個事件,是不是這500戶居民都要因欠繳水費而有了徵信污點?

比如今年3月份,長沙一小區由於物業代繳水費存在問題,導致小區住戶在自己足額繳納水費之後,依然因欠費被斷水。像這種情況,水費的徵信信息又要怎麼算?

由於很多因素,在水電費的管理上目前還存在不少混亂。而如果把水電費上徵信,只會放大這些混亂導致的後果,引來更多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說,這種特殊案例可以特事特辦。是的,的確可以特事特辦,但是從徵信上有污點,到特事特辦消除污點這期間,當事人需要花費多少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這個事,又有多少的相關業務會受到影響?

前幾年,因為信用卡還款時有幾元、幾角或幾分的零頭沒還,導致上了徵信黑名單,最後對個人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的案例比比皆是。後來纔出臺了容時容差政策,即信用卡未還款金額小於10元以及在還款日3天內還款,均不算逾期。但這也只能算是事後補救。

還有那個「職業信息上徵信」,這幾天「浙江擬用徵信約束頻繁跳槽」的新聞也引起了不少輿論上的反對,被不少人認為是侵犯就業自由。

反對者認為,頻繁跳槽有很多原因,企業在招聘時對員工的跳槽歷史自然有其考量權衡。而上徵信則是畫蛇添足適得其反,這是對徵信的濫用。

而且當納入徵信的事項越來越多,個人隱私泄露的問題也更受到關注。

比如你辦一個業務,需要授權銀行查閱你的徵信記錄。然後你徵信記錄上的詳細信息被銀行的某個員工私自收集並出售,並層層轉賣。

這就造成了你個人隱私的泄露,於是各種廣告、騷擾、詐騙等信息蜂擁而至。

即使最後這名員工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你那已經泄露的個人隱私,卻是無法挽回的。

而納入徵信記錄的信息越多,你的徵信記錄就越有價值,買賣徵信記錄的利益也就越高,也就會有更多人鋌而走險,而一旦個人隱私泄露,造成的負面影響也越大。

所以,徵信是一柄雙刃劍,若使用不當,甚至會功不抵過。


本文作者【out-man】,發表於公眾號/微博【瞎扯亂談】,轉載請留言。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告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