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知乎這篇熱推,然而大部分細節都是錯誤的,知乎不少段子手,很多讀者也不在乎對錯,但我強迫症犯了,糾一下。

機事本:藍牙為什麼叫「藍牙」??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這篇文章最大的錯誤是把藍牙技術的實際發明人弄錯了,在講述某種技術來源的時候,這種錯誤是很難理解的,另外對藍牙聯盟的創建過程,以及藍牙協議真正命名的半戲劇過程,也明顯缺乏瞭解。

藍牙技術最早是Ericsson Mobile在1989年啟動的一個項目short-link,最初的目的是開發一種便捷無線耳機作為手機周邊設備。

大約在60到70年代,歐美市場已經出現了一些非攜帶型的無線耳機產品,可以用來接受專門的無線信號,但體積相當的感人,有些乾脆就是腦袋上的收音機。

擎天柱大人既視感,我還蠻喜歡

當時還是非常進取的愛立信極客,希望能開發一種便攜的無線耳機搭配小巧的GSM手機使用。 由CTO Nils Rydbeck領導,他們實現了無線耳機的幾個核心專利,大概完成了業界最早的便攜消費級無線耳機。注意,這裡是Ericsson Mobile,愛立信的子公司,早期GSM手機的技術奠基人和王者。

short-link隨後繼續演進,目的是進一步創建一個完整的近距離消費電子設備互聯的規範。Nils Rydbeck把任務分給了Sven Mattisson和荷蘭人Jaap Haartsen。 核心技術內容也就是後來1.0的主要spec,在1994年由Jaap Haartsen領導完成。

Jaap Haartsen完成了最核心的基帶部分, Sven Mattissson則完成了無線部分。 在加上鏈接管理(LMP),這3部分構成了藍牙核心協議層。其中基帶部分又是核心的核心,想必受過華為和蘋果5g基情轟炸的朋友都明白啥叫基帶了。

這個圖解釋了他們工作的核心地位

他們2個就是公認的藍牙技術的第一發明人和合作發明人。J.H最終在2015年以藍牙技術發明人的身份入選了美國發明家名人堂。

實際發明時間應該是94年,Sven也不只是那個介紹了藍牙王的無名氏。

只是J.H這個大拿完成了核心內容以後不久就離開Ericsson Mobile的總部Lund,回到了荷蘭,雖然其後也一直作為藍牙技術的核心技術人員在BSIG工作,但似乎變成了隱形人。2010年,看到基於藍牙技術的多媒體設備的廣闊前景,他離開了愛立信,成為tonalite B.V.的CTO。tonalite後來被藍牙耳機生廠商繽特力收購。

愛立信作為GSM技術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從GSM 2G本身發家的過程認識到開放規範和聯盟的好處,它從一開始就希望把藍牙做成一個全球開放的技術標準,所以在short-link開始的差不多同時,愛立信發起了一個鬆散的組織,試圖去進行相關規範的推廣。

但愛立信完成了核心技術設計以後,在推廣方面卻沒什麼進展,他更擅長技術和模式的創新而不是市場和效率。接下就要靠Intel出場了。

1996 年前後,隨著GSM技術的進步,Intel意識到用筆記本連接GSM設備移動上網會是一個賣點,安排了Jim Kardach去進行相關產嘗試。 J.D玩了一段時間發現搞不定,困難重重,因為Intel不是通訊大牛的,相關技術不行。 BTW這破腿努力了這麼多年也沒解決,前2天又被蘋果劈腿了。

所以Intel決定用鈔能力組團。它召喚了當時手機市場的第一諾基亞,筆記本市場的第一東芝,再加上技術王者愛立信和IBM。而這4家一起大概佔了當時全球60%以上的市場。Intel很聰明,他只是簡單的把當時技術和市場的王者都召喚到了一起。這裡多說一句,這裡的東芝是作為筆記本發明人出場,它從1993年推出第一臺鋰電池筆記本後,連續做了7年全球第一。

大家都知道Intel的鈔能力是啥,I』m rich。由Intel來組織協調(大把出錢),來吧,我們大家一起定義新世界的遊戲規則吧,有錢大家一起賺麼。本來Intel還找了老搭檔微軟,微軟不幹,後來99年又舔著進來了。所以正義聯盟Bluetooth SIG有5個創始人,記住是5個,別拿IBM不當幹部。如果算上後來閃掉的moto和3com,那就正好7個。

這幾家公司和Intel一樣,也自己搞了一堆方案,但和愛立信比完成度都有好大差距。好在CEO Intel同學本身是非常優秀的組織者(錢給的大方),又和各位夥伴沒有直接利益衝突,擼好了CTO愛立信同學,所以扣去吵架撕逼時間,不到一年,Intel就組織完成了藍牙1.0 正式的spec。這個spec最核心就是J.H在94年完成的部分。除了這幾個Founder,按某本無線技術書籍的記載,3Com,moto和CSR(aptx發明人)早期也有重要貢獻。當時大家本著開放共享的態度,都向BSIG裏投入了自己手裡最好的那部分東西。

Ericsson』s MC Link technology, designed to link to accessories, came to form the basis of the 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 (SIG) .

BSIG啟動以後需要給藍牙技術定義正式的名字,替換掉愛立信內部的mc-link(Multi Communicators的簡寫,就是之前的short-link,真是工程狗style)。幾家公司為此槓的一塌糊塗,誰都不買賬。

在97年多倫多秋季,BSIG召開了一輪會議討論規範,但基本是一場宮鬥。Jim同學很煩躁,會議之後就約了Sven Mattisson去泡吧。Sven Mattison就是當時和J.H一起被分配完成藍牙核心技術的,嗯核心打雜。因為藍牙之父跑路回家了,所以由他代表愛立信出場, J.H稱Sven是藍牙協議裏CMOS Radio之父。BTW,他們兩個都一直在試圖說服對方使用自己公司提議的命名方案。

Jim Karda是個所謂的歷史迷,也就是野生歷史愛好者,Sven Mattisson則是歷史白癡, Jim調侃他除了無線通信啥都不會。Jim喜歡和別人交換歷史知識,帶著Sven玩了一晚上真心話大冒險,Sven攪了老半天腦汁,纔想起最近看過一個跟歷史沾點邊的東西,一本維京人的冒險小說The Long Ships,這本冒險小說在瑞典算是家喻戶曉,故事發生的背景就在藍牙王統治時期。Jim同學聽完以後覺得很有意思,他也訂購了一本相關書籍Vikings。在回家後他看完了這本書,J.D認為藍牙王和他們很搭邊,他們不就是要搞一個統一技術麼, 用Bluetooth做產品名稱應該是很好的選擇,可以解決2家公司的分歧。

J.D馬上就去找了Intel的市場人員Simon Ellis, S.E負責BSIG相關的市場部門。他起初拒絕了這個名字,認為很奇怪,大概那時候商務人士都是穿西裝打領帶和白內褲的,很嚴肅。

J.D弄了一個藍牙王的圖像,試圖說服S.E這很有趣。 S.E建議加上手機和電腦以後,感覺還挺好玩的。名字蠻酷,有好的宣傳噱頭:過去,藍牙王聯合了丹麥和挪威,今天藍牙王連接了手機和電腦。

這裡藍牙王的在位時間是錯的,另外他也沒真正征服挪威,不過作為傳奇可以理解

藍牙王在965年弄了一塊石頭做紀念碑,也叫Jelling Stone. 石頭A面吹噓他統一了丹麥和挪威,並且完成了丹麥基督教化。B面上是一個基督徒受洗形象,就是這個上面這個埃及法老。Simon添加手機和筆記本是神來之筆,否則很難理解J.D想要表達什麼,而且缺少了那種酷味。

S.E隨後去查詢了一下註冊商標做了,發現居然還沒有被註冊,可以備選。但S.E仍然希望J.D提供一個美國河流的名字(尼瑪,所以CPU全部都是XXLake),因為他覺得主管VP不會認同。

然後,然後就沒有下文了,貌似管理層認為,太他媽不嚴肅了。

個人以為他的想法明顯有討好愛立信的成分,大概認為藍牙王既然是維京的王,應該很容易得到愛立信的支持,但他應該不知道瑞典人是丹麥人的死敵。丹麥人曾經攻佔了瑞典的首都,而藍牙王時代的大部分丹麥領土現在屬於瑞典人。

這個提議,完全沒得到愛立信的支持。然後就這麼一直拖著,到98年五月前後,一堆工程狗還是沒把名字搞定。

但是市場宣傳計劃馬上就要啟動,必須有個名字,Simon Ellis為新名字懸賞500美元,一羣工程師也沒想出啥好名字。期間為了避免撕逼,BT作為內部的非官方code name,被臨時用了。

最後還是要投票,最搞笑的是愛立信,居然提名flirt(調情)。而木匠出身的諾記提名了看起來很高雅的Conductor(樂隊指揮)。IBM的PAN(Personal Area Network)則得到了最高票,4vs1,被正式定為協議名稱,而Intel提議的Wire Radio作為備份。你看被熱贊直接開除的IBM,本來纔是藍牙技術的命名人。

隨後愛立信的律師發現PAN這個單詞的用法過於廣泛,很難通過商標註冊,而備選Wire Radio也不行。我個人邪惡的認為是愛立信不認同PAN這個破名字,尼瑪我做技術核心的東西,為啥要用你IBM的名字。 時間關係,Bluetooth變成了唯一可選的方案,所以內部大部分都同意使用BT.

而Simon Ellis解決了最後的爭執,他強硬的表示既然市場宣傳是Intel出錢,那就Intel說了算,強烈反對的其他狗退縮了。

這其實也反映了Intel的初衷,連接手機和筆記本

在隨後的發布會上,市場人員展示了這塊致敬藍牙王的花崗巖,效果非常好,吸引了足夠的眼球,大家都被藍牙這個新奇有趣的名字吸引住了,嗯,來自古老北歐神話的黑魔法結合了現代科技,又酷又炫。

Short-link就正式變成了藍牙。

J.D事後找Simon要那500刀,Simon只給了200(還好不是250),因為他認為他自己有更重要貢獻,至少值300刀。

最終藍牙的Logo設計就是大家都廣為知道的,就是由藍牙王那塊石刻A面的Nordic Runes的字體構成的的Haraldr Bluetooth首字母簡寫但其實它也有另外一個含義,融合的HB也代表藍牙把2個設備(筆記本,手機)合二為一。

1999年BSIG 發布了正式的1.0規範,愛立信 隨後在同年發布了第一款藍牙手機T36和配套的藍牙耳機HB10,藍牙耳機由此變成商務人士裝逼標配. 愛立信後來成立了一家專門的公司來負責藍牙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工作,J.H作為首席科學家在裡面一直工作到2007年。

世界上第一款藍牙耳機HB10,搭配T36一起發售。型號名稱看起來是向藍牙王致敬,其實是xx的簡寫。

客觀說,Intel對藍牙技術的推廣做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如果沒有Intel的組織協調和推廣,藍牙多半會堆在愛立信的專利庫裏發黴。而Bluetooth這個炫酷的名字雖然是無心插柳,但從市場角度看,非常的成功。

Bluetooth的trademark和spec屬於Bluetooth SIG,不屬於intel和愛立信。

J.D後來成為Bluetooth SIG的主席,做了好多年。他有很多訪談,因為命名了藍牙而廣為人知。但他幾乎沒有提到過J.H,這也是我一直以為J.H沒有和他共事的原因。J.H在BSIG作為核心技術專家默默工作長達10年,直到2015年作為發明人被提名進入美國發明家名人堂才為人所知。

再說回Haraldr Bluetooth為啥叫藍牙王。Jim看的傳奇小說是關於丹麥王Haraldr Konungr, (c. 958 – c. 986)他的真名跟Bluetooth無關,這是他的暱稱,但也是一個有趣的誤傳。

維京人眼中的藍牙王,典型的維京硬漢,如果喜歡喫藍莓應該叫藍鬍子才對

Harald Bluetooth的暱稱應該屬於Harald Klak, King of Jutland, 比Harald B早一些時間,是一個半傳說人物。Klak詳細生平已經不太可詳細考據,但可確信他是藍牙王的外祖父。他的一些榮耀和緋聞陰差陽錯的扣在了藍牙王頭上。

對這個暱稱最傳統的解釋是,Harald有一口藍黑色的爛牙,Bl?多指黑色,但翻譯成英文的時候,被錯誤的譯成藍色。但這樣明顯增加了傳奇色彩,對喫瓜羣眾更有吸引力。

Bluetooth SIG的官網也明確有解釋。

His dead tooth which was dark blue/grey color.

而97年考據出來一個新說法認為這是因為Harald 在英格蘭的一些地方被叫做Blue Thane或者Dark Thane,大概類似於我們的紅花雙棍這樣。為啥是英格蘭? 因為當時維京人的重要生產活動就是去英格蘭搶劫,Blue Thane就是黑旋風,嚇小朋友專用。

考慮到Harald Klak是個史記不明的半傳說人物,這種說法明顯要更合理一些,畢竟我們也不可能真正知道關羽牙白不白,倒是很樂意討論他紅臉蠶眉,身長九尺。而且,把一個傳奇國王的壞牙當他的綽號來傳,實在是一件很沒腦子的事情。至於把藍牙解釋為喫藍莓那個,應該是喫貨吧。

最後,來一張圖,去年J.D發布的這張Bluetooth SIG 20週年聚首的圖

看到下面有人問

No word about the inventor of Bluetooth, Jaap Haartsen?

很正常,這就是大部分技術狗的命運,他們只能領著飯盒默默改變了世界,然後裝逼的說,Just For Fun!,誰點贊,who cares。

更新:

1. 修改了J.H的部分,他的簡歷我弄錯了,他的訪談錄有點意思,視野很開闊,可惜的是沒看到有什麼真正的技術產出。我寫這篇文章大部分原因是因為J.H,我希望藍牙之父得到應該的名譽和尊重,他纔是真正的藍牙王。而且寫作的過程也意外讓我對他有了更多的瞭解。

2. 附錄增加了一些參考來源。我寫了這麼多東西其實沒人看,主要是自娛自樂。漏洞百出的東西可以幾千個贊,但錯就是錯。

在知乎這種高密度槓精區域搞科普,缺乏嚴謹考據,被噴被肛就該有心理準備,別覺得委屈。如果連芬蘭人不屬於維京這種初級知識都沒搞清楚,編排北歐之王之類靠譜嗎。

3. 今天看維基百科發現Harald更多的好玩東西。在另外一個帖子裏說,試圖還原一個真實一點的藍牙王。

雨宮猩星:沒有藍牙的藍牙王?

zhuanlan.zhihu.com圖標

4. 今天發現新筆記本電腦的藍牙軟體居然顯示的是PAN,有意思。

5. 非常抱歉我沒意識到維基對有些人是404的,並且能上升到優越感的高度,這類同學完全可以一笑走之,沒必要浪費時間較真了。

6. 儘可能減少了英文,但有些我確實不知道怎麼翻譯。

J.H的訪談和簡歷。

Jaap Haartsen?

bluetoothworldevent.com
圖標
Jaap C. Haartsen?

www.invent.org

維基百科:Bluetooth

可以查看藍牙項目起源,命名,含義。

看維基真沒啥牛逼,有字典就可以,實在不行還可以谷歌翻譯。涉及西方歷史事件和科學技術的內容,他比百度可信度高太多了。對比百度藍牙王條目下唯一的鏈接,居然是某藍牙耳機的軟文。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uetooth?

en.wikipedia.org

Bluetooth SIG關於藍牙來源的半官方說明

Origin of the Name | Bluetooth Technology Website?

www.bluetooth.com
圖標

維基百科:Harald Bluetooth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rald_Bluetooth?

en.wikipedia.org

J.D 的interview

J.D的recall和interview比較多,裡面有一些衝突的地方,但大體是這樣的,這裡選了可信度比較高的知名媒體。

https://www.eetimes.com/document.asp?doc_id=1269737?

www.eetimes.com

How Bluetooth got its name, an interview with Jim Kardach - SnapEDA Blog?

blog.snapeda.com
圖標
Meet the man who named (and helped make) Bluetooth?

www.idgconnect.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