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jpg

 


 

07.jpg

 

A-Lin同名专辑》 / A-Lin

 

  跳脱以往,李焯雄配上荒井以及亲任制作人取名同名专辑的企图感,真的非常期待摆脱芭乐情歌的A-Lin会有怎么样的蜕变,再加上上一张《罪恶感》也隐隐约约地嗅出想跳脱以往的感觉。

 

  首先可以听到A-Lin越来越收了,这其实是唱大歌的的歌手都想证明的一点--我也可以唱得深情内敛。可以听到这次的情歌并不像以往的大器或高昂,都是走比较细腻的路线,

  只可惜最大的问题还是歌者与词的配合,其实也没有谁好谁坏,只是像是一对不相容的齿轮在硬转的感觉,所幸这点大多只在情歌上比较被凸显,会觉得A-Lin在情歌单曲上,会有单一套演唱表情就唱完整首曲的感觉,仿佛连自己也没被打动说服。

 

  相对在律动感上A-Lin放得开多了,尤其和新生代的J.Sheon合作起来居然毫无隔阂、违和感。完全没有被曲式或歌词给捆绑住,很畅通地演绎出每首歌的活力,这一面来说倒是可以听出制作跟演唱的配合无间,拉回了不少分数。

 

  个人觉得若拔掉专辑中的情歌,可以感受到A-Lin的自由自在,专辑是有点杂乱不堪的,纵使拥有黄金阵容,但是彼此之间似乎谐和得不太好。不过虽然这张有点碰壁,但我觉得A-Lin依旧持续走在正确道路上,希望别因为这次就走回以前爱贝克思的情歌路线。(不过保留一两首当回味其实也很不错就是了。)

 

  若只想接触单曲,我推荐:「你点的歌救了我」feat.J.Sheon、「无人知晓的我」、「一直走」、「不要不要的」、「太太太耐斯」、「光之海」。

 

「你点的歌救了我」feat. J.Sheon


03.jpg

 

C'mon in~》 / 陈奕迅

 

  这是一张偏私人的专辑,可以先预见他的商业回响可能不太好,但你能彻底感受到陈奕迅真的在「玩」音乐,听来毫无包袱,感受男人的放荡不羁。

  这张专辑制作面非常精良,这当然跟监制跟编曲都是由Jerald处理脱离不了关系,即使曲目主题搭不起来,也用了出色的编曲让每首歌的词曲紧密贴合,看了歌名在去体会乐器的使用,丝毫不会感受到编曲跟词曲是两回事,而且能让在音乐性上保持著专辑的连贯性,这是这张专辑优秀的一个很大的关键。

 

  而虽然前阵子陈奕迅才凭借这张专辑拿下国语男歌手,但我个人觉得演唱反倒是这张专辑最弱的地方。当然,你可以听到陈奕迅自己很彻底地融入到歌曲中,不仅玩得尽兴也唱得深情,全都可以借由歌声去感受到这些丰沛的情感面,是他的绝佳利器,很真。

  但相对陈奕迅在这张专辑的高音部分几乎都是借由假音来做Cover,所以我是觉得有点藏拙的感觉,不过后来也有人跟我提到这其实也算是摆脱过往的全新演绎方式,同时金曲评审也说了专辑歌曲难度高却掌握得很好,这两点后来都算是有说服到我,所以我个人还是觉得他拿下男歌手是实至名归的。

 

  简单来说,毫无拘束,是一张可以听到一位歌手如此随心所欲但又不失品质的好专辑。

 

  若只想接触单曲,我推荐:「之外」、「床上的黑洞」、「傅科摆」、「谁来剪月光」、「海胆」、「披风」。但专辑的整体性优秀,听整张可能会比听单曲来得适合。

 

「之外」


04.jpg

 

《偷故事的人》 / 张惠妹

 

  商业与音乐想法平衡极妙的一张作品。专辑概念说来很简单,「偷故事的人」其实就很鲜明,但也是瞬间可以套用在全部的歌曲,所以这是一个很容易入门的主题,怎么发挥得极致才是难题之处。也因为如此其实专辑的整体性是不太工整的,不过你可以当作每个都是个别的故事,再用「偷故事的人」这个概念整合起来。

 

  那回归阿妹的歌唱来说,其实阿妹这张专辑的声音听起来还是有点浊,但这意外很适合这张专辑的调性。在情歌上,这张专辑大多的情歌编曲都做得很轻,都交由阿妹的声音全面去撑起来,阿妹本身唱功是非常具有穿透力以及渲染力的,在这个带点浊的声音仿佛就像是心灵上愈合的疤痕,让人更可以进入到歌曲氛围,是一种带了经历的嗓音,凸显了偷故事这个主题。

  而另一面是比较成人、追求欲望的主题,这点算是阿妹近期一直在做的歌路,也算是有竖立起来自己的一个品牌。同样的在这里那些带浊的音色就耍起狠来就更有说服力了,所谓「老江湖」的感觉油然而生,依旧把个人的特色建构得很显眼。很容易让人只专注在歌声的一张专辑。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张专辑跟相当多线上主流音乐人合作,而且都擦出很不错的火花,这算是满难得的,没有因此而很冲突。

 

  若只想接触单曲,我推荐:「傲娇」feat.艾怡良,徐佳莹、「连名带姓」、「身后」、「偷故事的人」、「坏的好人」、「装醉」。

 

「傲娇」feat.艾怡良,徐佳莹


08.jpg

《嗯》 / 李荣浩

 

  坦白说当初看到这个专辑名跟主打歌「嗯」实在是让人不免担心了一下。但听完觉得还是很有水平的,但著实比较像是单曲合辑而非专辑,又或说所谓的「嗯」就只是他对于一切的态度,这样解读会觉得跟上一张那种其实没啥理想的《有理想》有点相似。 

 

  可以听到李荣浩这次曲风多元程度更胜以往,每首歌都是截然不同的面貌,甚至你可以说他已经彻底的抹去一、二张时期那种纯粹的黑白色彩,不可否认这肯定是双面刃,但也看出了李荣浩的多面性。

 

  像是抒情歌曲他也宣告了他能够洒狗血的大唱情歌也能回到自己最初的模式,风格也可以从清新脱俗到怀旧思乡。台面上的元素,不论是嘻哈、阿卡贝拉、国乐、R&B、电子等等,都可以拿一点放进歌曲且还是有自己的风格在里头。而且其实我还满喜欢李荣浩的词的,有一种很现实、生活化的特质,在这张也还算有保留著。

  (BTW,我觉得「就这样」这首歌是很适合也唱得很田馥甄的一首歌。)

 

  所以建议是先把甚么专辑整体性、连贯性都抛开吧,每首歌都以单曲来看的话其实都满有优点的。你可以听到李荣浩在音乐性上都做得很有意思,最出色的应该是专辑中的中西合璧,专辑中的「裙姊」跟「后羿」著实融合得洽当而且又显眼,不流于表面又有把东与西的特点彰显出来,算是我很赞赏的一个部分。 

 

  若只想接触单曲,我推荐:「歌谣」、「裙姊」、「戒烟」、「我看著你的时候」、「不说」、「后羿」。

 

「歌谣」


05.jpg

《伟大的渺小》 / 林俊杰

 

  身为从第一张林俊杰听到现在的笔者,我得说这张真的是林俊杰专辑连贯性最好的一张,你顺著一张专辑下来从歌词与歌名来说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的,例如说以鹰眼俯瞰,坚持过黑夜转换白天的心境等等,可能是需要有点脑补,但大致上可以解读出一条心路历程。

 

  专辑多元性上,曲风上不仅大玩当下流行的EDM,从大气的管弦编制到简单的民谣吉他都有含括到。比较特别的是,这张专辑并没有半首以往他最擅长的情歌,这对一个以情歌走红的一线歌手来说是一个很勇敢的改变,不过以他现在的地位来说确实可以做一些早期没办法做的尝试,没有踌躇不前足以赞赏。

 

  不得不提的一点是,林俊杰在这张专辑的歌艺是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上述提到的反差曲风不仅可以驾驭,从音域上他现在维持了高音难度也开始在意低音的部分、情绪上从淡然稳重到撕裂崩溃的层面都有表现到,以往擅长的尾抖音跟哭腔也拿捏的更恰到好处,在JJ本身歌曲难度偏高的情况下,他著实更蜕变了一个层次。

  

  看到JJ走到这一步其实也是满感动的,希望他能继续突破下去。  

 

  若只想接触单曲,我推荐:「穿越」、「伟大的渺小」、「黑夜问白天」、「身为风帆」、「剪云者」、「圣所」。

 

「穿越」


09.jpg

O_LOVE》 / 吕蔷

 

  说到吕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第24届金曲奖新人表演的音控问题让她的部分被卡掉快一半,当下其实觉得满可惜的,所以这次看到她的回归其实很惊喜(当然爱贝克思回来做华语也是满惊喜的,哈哈。)。

 

  回到唱片本身,我个人觉得这张专辑吕蔷交出了一张证明自己声线的名片,在抒情面,我们可以听到她可以做出内敛的复古风格、带灵魂的R&B,传唱性为主的情歌也赋予了感情面而并非匠气,编曲轻的曲目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声线撑住,细节之余你也能听出吕蔷的技巧和音域都有不错的水平,相当有潜力。

  

  更惊喜的是快歌上的掌控,弹性与律动感都非常充足,冷冽与性感的声线在这张专辑中都有表现出来,我个人觉得能在快歌做出不同的声线表情对歌手来说是很罕见,在这张我有听到。

 

  不过专辑层面就比较没有整体性了,但我觉得现阶段还算无所谓,至少我们知道她的声音延展性非常高了,这点目前有做到就够了,足以期待的新生代,天花板感觉满高的。

 

  若只想接触单曲,我推荐:「安全第一」、「爱无所畏」、「不像话」、「O_LOVE」、「怎么会」、「路人甲」。

 

「爱无所畏」


02.PNG

《心里学》 / 徐佳莹

 

  这张专辑最大的改变在于拉拉找到了一个新的、适合她的演绎方式,她擅长的气音在《心里学》中彻底强化,这点让她在专辑里做出极高的渲染力,不仅仅只是让人更动容而已,像是「病人」或「现在不跳舞要干嘛」都有借由这个气音做出诡谲或小性感的使用,其他搭配某些曲目如:「是日救星」、「大头仔」也有做出力道反差的效果,是这张专辑最优秀的一点。

 

  专辑概念上我有点脑补地解读成一个内心上的起承转合,从情绪上的心灰意冷,到强颜欢笑的疯癫中逃避,到最后醒悟后的负面麻痺。一种以毒攻毒的方式替听者寻觅宣泄的出口,非常有生命力的一张专辑,当然也得称赞「心里学」这种双关是颇具巧思的。(虽然「是日救星」是Bonus,但这支单曲呈现出的反差意外地更衬出整张专辑不同。)

 

  当然能让人可以有这种想像,除了词曲贴合以外,编曲和制作当然也是功不可没,除了上述所提到的气音所营造出的虚实互相映衬的感觉以外,EDM和爵士这种罕见的LaLa也恰到好处、不突兀的融入这个「心里」的主题,配上LaLa过往的曲风,让所谓心声并非只是只有酸甜,还有一些沈思、异想和欢乐。

 

  另外我很庆幸从《寻人启事》开始,LaLa的格局似乎不是太私人了,这对非粉丝的听众来说是好事。

 

  若只想接触单曲,我推荐:「灰色」、「言不由衷」、「现在不跳舞要干嘛」、「心里学」、「到此为止」、「是日救星」。这张是LaLa生涯最佳作,听整张。

 

「灰色」


10.jpg

《小太空》 / Faye

 

  完全抹去F.I.R.色彩的Faye,交出了一张独立的电子流行全创作专辑。坦白说一直都很渴望Faye能够早日单飞,不过倒是对於单飞后的专辑是个电子乐还是很意外。

 

  单飞做电子乐的歌手她并非先驱,前面也有个陈惠婷,不过两人的色调完全不同就是了。就以唱的层面来说,你可以听到陈惠婷都是比较偏向冷冽的声线,而且会比较有流线感。而Faye的方面,你在以往F.I.R.听过的声音表情,那种辨识度这边也全都还找得到,不论是那些极为失落的情绪,还是宛若雉童的可爱声线。不一样的是,她现在贴上的是电子乐的载体,你是置身在不同世界没错,但还是有熟悉的感觉,而且还很丰富。

 

  只是以往是流行大团,现在转独立发展难免会有一些曲目是比较不容易咽下去的,不过所幸这张在某种层面来说也有达到一定的平衡,某些曲目上的旋律线其实你扒去电子外皮,也是相当适合做流行的配置的,你多多少少还是可以寻觅到F.IR.时期的她,所以回过头来就只是要问问你自己,能否接受这种电子的曲风以及她真正想做的音乐?

 

  我个人是觉得这张给人的惊喜比后期F.I.R.多太多了。

 

  若只想接触单曲,我推荐:「河畔」、「原罪」、「奔跑」、「Fire Dancer」、「你说」、「苍穹」。

 

「河畔」

 


01.jpg

《忽然有一天,我离开了台北》 / 郑兴

 

  这是一张非常道地的民谣专辑,他将他在台北体会到的人生百态都全写进了歌中,你会很讶异,原来台北是一个充满著情怀和故事性的一座都市。为了更具体化这种感觉,郑兴大幅的使用属于台北的环境音效,例如垃圾车、台北捷运、客运等等的生活元素,都被巧妙地运用在专辑里头,你不会感受到只是纯粹的灵光一闪或是带有凿痕。而也因为整张专辑都是民谣的原因,所以都带著一种很静谧舒服的姿态。

 

  专辑从客运启程,用一种异地的感受去体验爱情,专辑末端再将这些情怀引导到思乡的环节,真挚地把一个异乡游子的所有感受收得恰到好处,到这边也意外地产生了一个惊喜--没错,制作这张如此道地,属于台北的专辑的歌手,居然是来自中国。

 

  其实针对土地来抒发的歌手不少,只是能用这种题材唱进大众心中,我觉得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更何况这位来自异乡,我是已经被彻底说服。

 

  若只想接触单曲,我推荐:「台北下的雨」、「现象学」、「城南」、「扬州慢」、「爱情朝九晚五」、「听说北京下雪了」。这张太有故事性,延伸了土地的美,是我心目中2017年最佳的专辑,推荐听整张

 

「台北下的雨」

 


06.jpeg

《神经志》 / 丁世光

 

  在幕后深耕已久,林宥嘉的「心酸」、「宠儿」皆出自于他手,这次亲自出辑实在是令人太惊艳了。

 

  要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形容这张专辑的话,一种强烈的早期陶喆、方大同、李荣浩的色彩,虽然丁世光本身是不太同意这说词的,但这也无可厚非,整张专辑有不亚于方大同般的节奏律动感、陶喆般的R&B演绎与李荣浩的语调。听到这边你大概也能知道这会是一张很浓厚的R&B专辑。不过他的演唱相较于上述前辈可能是稍弱了一些,但在专辑中并不绑手绑脚,甚至他还很乐意地以不同层面来好好使用他的声音。

 

  专辑本身似乎毫无框架一般地行云流水,富有律动感。多年幕后功力在编制上完美呈现出来了,细节不管是乐器还是歌声常有天外飞来一笔的发挥,也大量使用和声让歌曲更加饱满。但专辑本身虽然音乐上很可以顺畅地听完,但是概念上有点凌乱,虽然文案也有指引怎么解读,不过还是有点太绕了,不如就享受音乐就好了。

 

  因为循著乐曲推进,你会轻易地被他的R&B给感染,听完会相当过瘾,是2017年最大的惊喜、最值得注目的黑马新人。

 

  若只想接触单曲,我推荐:「一口」、「神探」、「Simon」、「爱在什么地方都有」、「不散的筵席」、「永恒的主题」。整张专辑相当流畅,推荐听整张会比较能感受它的律动感。

 

「一口」

 


 

   以上皆为个人观感,若有冒犯请见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