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莹是从选秀节目出道的,也是少数从选秀节目出道后,还能维持相当人气的一位歌手。

  对于LaLa,令人印象较深刻的部份应为创作的部份,毕竟她在选秀节目之中就不断的展现出她创作方面的能耐,果真在与唱片公司签约之后便缴出不少有水准的创作。

  创作方面在专辑内的表现,有些曲目会较为私人小品一些,但并不会因此让听者感到隔阂,反而拱立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在2009年,以新人身分发行了第一张专辑《徐佳莹 LALA创作专辑》,并在2010年金曲奖中入围多项奖项大放异彩,其中最大功臣的曲目不外乎是「身骑白马」这一首歌。

  流行歌曲和歌仔戏的结合,别说当年,至今也几乎没看到主流歌手这样玩。而LaLa不仅和她师父一起把这首歌写了出来,也驾驭住了这首歌,也因此她最后顺利地拿下该年度金曲奖最佳新人。

 

  单曲推荐:「身骑白马」

   

 

  2010年,发行了第二张专辑《极限》。在第一张专辑大获好评之后,第二张专辑难免会有比较的压力。虽然说《极限》在专辑表现上稍嫌中规中矩,但也算是维持了LaLa的水准。

 

  单曲推荐:「惧高症」

   

 

  2012年,发行了第三张专辑《理想人生》。坦白说我到了这张专辑才意会到,原来葛大为和徐佳莹的搭配是那么出色。当我发觉了《理想人生》重点曲目作词者都是葛大为之后,再回头看《极限》,发觉那些我常回播的单曲大多也是葛大为。

  而这张专辑也是延续了LaLa的风格,几首私人小品曲目、几首正中红心的曲目(配上葛大为效果更出色)。最后这张专辑让LaLa入围了2013年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单曲「不难」也被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推荐为2012年十大单曲之一。

 

  单曲推荐:「不难」

   

 

  不过这次不是要来谈徐佳莹的创作怎样,不然看到这边感觉和标题实在是搭不上什么关系。

 

  这次要谈的是合作的部份,徐佳莹出道不算久,但是却在没有发行专辑的2011年到2012年分别和四位不同类型的音乐人合作,当我发现徐佳莹那么百搭的事实之后,我就很想写这篇文章。

 

 

  方大同《15》「自以为」 feat.徐佳莹

   

  方大同和徐佳莹其实在这一首并没有擦出太大火花,但是徐佳莹的出现确实是一个惊喜。

  两个人在这首歌基本上就是各自负责各自的段落,连合声都非常地少,但却意外的调和了方大同的声线,甚至有一点喧宾夺主,毕竟连曲中一点戏剧的桥段都是LaLa在主演,哈哈。

  但是却还蛮符合现实情况的,冷静的方大同和趣味性的徐佳莹,也算是反应在歌曲上。

 

 

  谢和弦《于是长大了以后》「柳树下」 feat.徐佳莹

   

  意义非常高的一首单曲,谢和弦找了阿公阿嬷当年写的曲子来改写,自己主导了Rap的部份,而充满古早味的副歌该由谁诠释?不外乎是唱过「身骑白马」的徐佳莹为首选,更何况当时还是同公司很妥当。

  出来的效果果真也没让人失望,现代和复古的结合还真的不免让人联想当初的「身骑白马」。

  最终这首歌被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选为2011年十大单曲之一。

 

 

  蛋堡《踩‧脚‧踏‧车》「嘘……」 feat.徐佳莹

   

  这首歌比较特别一点,可能是有了「柳树下」的经验,所以和饶舌歌手的搭配非常地得心应手。除此之外,也是首次合唱有合写的部份,没意外的应该就是副歌的部分由LaLa负责。

  除了编曲气氛比较扑簌迷离以外,徐佳莹也会时而在蛋堡Rap时附和,打破常态的流行歌手与饶舌歌手合作便各司其职的情况,而这首歌大概也是LaLa在合作之中展现最多声线的一首歌,毕竟不怕夺去对方风采。

 

 

  谎言留声机《未来雏型》「分手夜」 feat.徐佳莹

   

  这个组合大家可能比较不熟悉,不过我也是因为这首歌才认识这个团体。这首歌应该是这四首之中风格最突出的,和电子乐团的合作反而跳脱了常见的徐佳莹。

  副歌采用的对话的方式去诠释,但是男声用了电子模糊的方式诠释了一种喝醉、找理由的姿态,女声相对高音清楚失望彻底,把情境都透过歌声表演出来。听起来挺过瘾的,我个人很喜欢徐佳莹在里头的拉长音。

 

 

  自从出道之后,很多人对于徐佳莹都归类在创作才女的部份,但其实她本身的唱功一直都是保持著一定水准的,从她是选秀冠军出身加上入围金曲奖女歌手就可以得知。

  除了唱功,特有音色也是让其他音乐人觉得可以完美融洽在自己的作品,所以才让徐佳莹在短短的两年就串场了四首曲目,但在四首歌曲也不是同一面貌来解决。

  你可以听到四首歌因为气氛、制作、取向的不同,LaLa的声线虽然本质相似,歌声表情却不相同,我才会说:「怎么可以那么搭?」

  

  不知道哪天徐佳莹会不会和女歌手合作呢?真让人期待了一下。

 

  以上皆为个人观感,若有冒犯请见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