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博鰲亞洲論壇官網

長期以來,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都是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

3月27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期間,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表示,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本質上是三個不對稱,即:信息不對稱、風險不對稱以及收益和成本之間的不對稱。

小微企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究竟如何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朱民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可參考德、英模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實體經濟困難較多,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有效緩解,營商環境與市場主體期待還有差距。

爲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着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改革完善貨幣信貸投放機制,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和價格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降低貸款成本,精準有效支持實體經濟,不能讓資金空轉或脫實向虛。

朱民表示,金融向實體經濟貸款的實施效果不夠好,的確有傳導機制的原因,但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並不完全有關。他認爲,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本質上是三個不對稱,即:信息不對稱、風險不對稱以及收益和成本之間的不對稱。

具體來說,所謂信息不對稱,是指銀行對小微企業不夠瞭解;風險不對稱是因爲缺少抵押,如果小微企業破產、逃走,銀行會遭殃;而收益和成本之間的不對稱,則是指小微企業貸款收益小、成本大,銀行不情願做。

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從我國的實踐來看,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

朱民認爲,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辦法還是有的。

以德國模式爲例,他指出,德國經濟與中國經濟相近,都是以製造業爲主,擁有大量中小企業。德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情況比較好,之所以會如此,原因在於大型商業銀行提供流動性給地區的小銀行,也就是德國所說的區域社區銀行。

區域社區銀行爲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同時又服務於政府建立的政府與民間之間的信用擔保體系。其次,政府會在社區銀行沒有流動性之際,讓大型銀行給予其流動性,即向地區性銀行發放專項貸款,以支持中小企業。

朱民還表示,英國的相關案例也可以爲我國解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參考。“危機之後,大量中小企業無法得到貸款,英國便迅速出臺一項政策,叫做‘金融合作夥伴’,具體就是政府與PPP合作,政府給予PPP流動性,PPP再直接貸款給小微企業,做得很成功。”

寬鬆的貨幣政策反而不利於小微企業融資

實際上,在朱民看來,寬鬆的貨幣政策反而不利於小微企業獲得貸款。

他反問道:“從過去十年來看,由於寬鬆的貨幣政策,流動性走向金融市場,使得股市大漲,債市大漲,賺錢太容易,資金都走向股市,怎麼還會貸給小微企業?”

因此,寬鬆的流動性並不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辦法,這是在過去十年中學到的很重要的教訓。

至於近中期內,世界經濟、金融是否將面臨黑天鵝或灰犀牛,以及怎樣對待可能出現的危機,朱民認爲:

首先,金融危機十年以來,全球的金融債務增長了80%,十年平均債務增長速度高於十年平均GDP增長速度。

其次,股市是在週期的高階段,特別是美國股市和歐洲股市,因此,股市高位、高估值、高風險也是客觀事實。

“金融市場處在高波動、高風險階段,這種情況下,地緣政治,特別是中美摩擦問題將增加其不確定性。我們看到,過去一年,每一次中美摩擦加劇,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要發推特時,半夜四點(北京時間)的金融市場就開始發生波動,市場的敏感性可見一斑。”

不過,朱民表示,因爲美聯儲今年看來不會加息,這將給市場一個很大的緩衝機會。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