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2年、经历7部作品,把同一个故事愈说愈大的Christopher Nolan……

title.jpg 

做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工厂,好莱坞除了有最严谨的发行制度与扑天盖地的商业行销,对于创作内容的控制安排(抑或说是箝制)更是无比精准,许多的框框架架都以商业利润为最终导向。但在这庞大电影机器的强势运作下,偶尔还是会冒出几个天才导演,在绚丽特效、庞大资金的糖衣底下,巧妙地私心包裹自己脑袋里的电影大梦。1997年以《不羁夜》(Boogie Night)冒出头的Paul Thomas Anderson,从《美国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到《真爱旅程》(Revolutionary Rod)一路走来的Sam Mendes都是很成功的例子。他们的作品不乏大明星、大制作,但在另一方面亦能凸显自己的创作观点,也让他们的作品更有可看性。

22132515.JPG 

而因《蝙蝠侠》(Batman)、《全面启动》(Inception)受到瞩目的克里斯多福诺兰Christopher Nolan,则又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影像说书者。

与上述的其他两位导演相比,Nolan的起步较晚,但与主流好莱坞系统的相依度却更紧密,从2000年获得奥斯卡原创剧本提名的第一部商业片《记忆拼图》(Mometo)开始,接下来几年的每部作品几乎都在全球大规模放映,票房上更大有斩获,成为片商眼中收益保证的icon。他没有其他导演会偶尔出走拍几部非主流作品的「坏习惯」,Nolan反倒更大力拥抱好莱坞,而他也懂得充分应用好莱坞的资源与环境,转化为更多正面、反面的创作逻辑线索,无论是放大好莱坞工业原有的特点(明星制度、特效、资金……),或是打破商业电影的常规(无脑的剧情、过份卖弄明星魅力……),都让他的作品拥有更多的讨论空间,而所有关于他的创作脉络,都可回溯至第一部长篇作品 -《Following》。

我自己有两次观看《Following》的经验,第一次是在看完《全面启动》后的隔几天,自己一人对著房间的布幕,当时我脑中还堆叠著《全面启动》里层覆的梦境与最后那个不知是否停下的陀螺,看《Following》仿佛成了一场探寻延伸密码的游戏:同样名为「Cobb」的主角、同样在最后一刻才愿揭晓,如洋葱般层层包覆的剧情、角色性格的呼应……。挖掘两部电影的隐性、显性的关联,不由自主地,成了我第一次看本片的重点。

第二次观赏《Following》的原因就显得有些离奇。当晚我跑到了竹围工作室参加他们的15周年回顾展的活动之一:由吴俞萱举办的电影读诗会,当天原本安排放映葛斯范桑(Gus Van Sant)1985年的《追流云的少年》(Mala Nouch),不过却因为现场影片出了些问题,临时决定改放映《Following》,也让我在隔了几个月之后,有机会抽离当初对《全面启动》近乎乡愁的莫名热切,以适当的距离与角度,将《Following》视为真正独立的作品观赏。

 

黑白电影《Following》采用了Nolan偏爱的双主角结构。Bill习惯在街头选择跟踪(shadowing)对象,尾随其后观察陌生人的生活,却因某次被揭穿而认识了被追踪者Cobb,Cobb于是邀请他一同加入了闯空门的游戏,但随著剧情的发展,我们会慢慢发现,两人看似随机的相遇过程,事实上却是一方的刻意操作,而Bill也由原本的主动角色,成了被间接控制的棋子,两个角色的主客关系,随著剧情推延持续变动,到了最后才真正揭晓。

Nolan在第一部电影便透露出喜好挑战观众对电影根本性认知的创作性格,在仅69分钟的电影中,他先不断给观众许多「虚」的提示(Bill开始尾随的原因、Cobb闯空门时似是而非的大道理),观众慢慢建立起对剧情的初步印象之后,他却在中途大辣辣地揭穿了Cobb的阴谋,让观众有种「那接下来有啥看头」的莫名感,而随后的几个转折,又把故事几个环节完整地串了起来。Nolan一方面让Cobb说出:「闯空门若不把东西拿走,他们就不会意识到自己曾经拥有过什么」,来强化角色动机的心理深度,但到了片尾却又告诉观众这一切只是自圆其说的把戏,甚至在故事已到结尾,最后一个镜头Cobb消失于人群中,导演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Cobb是否真的存在?或他仅是Bill心中规避道德感的心理投射?

14udt37.jpg


由三男一女的简单角色结构组成的《Following》(如同Nolan的其他作品,本剧的女性角色同样是被严重忽略……),影片的格局当然比不上之后的其他作品,但是Nolan式的叙事风格却俨然成型。本片非线性的时序错置,在随后的《记忆拼图》更被超绝延伸,成为此形式的经典;两位主角的对立性格,更犹如《顶尖对决》、《黑暗骑士》的原型初版,而对角色失控、边缘性格的描述,以及剧情的多重转折,更是尔后一再复现的作品元素。我们可以说,以《Following》为起点,Nolan这几年一直以同样的手法说著近似的故事,但在好莱坞饱足奶水的豢养下,作品的格局愈来愈大,愈来愈贴近Nolan心中那个真正深广无际的世界。

据说Nolan接下来的计划是另一部新的蝙蝠侠,以及全新的超人系列电影,如果传言属实,他将是第一位同时握有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美漫英雄的好莱坞导演(本来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人的Tim Burton却临时放弃了《超人再起》……)。如果没有好莱坞的庞大资金与特效团队,或是少了Nolan惊人的创作鬼才,我想无论是新世代的蝙蝠侠或超人都将逊色不少,看在这点的份上,我们多少就比较可以谅解常拍出如《3D食人鱼》、《恶灵古堡》这类鬼打墙电影的好莱坞 - 因为它至少让我们看见了Christopher Nolan。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