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一篇教程,當我們一張圖一張圖做出了內容,總有些人ctrl+C/V 雙連直接無恥盜圖,更有甚者抹去水印加上自己的水印來徹底侵吞勞動成果。加水印自然成了一個自我保護的手段。

在之前的《別再用仿製圖章了,來試試PS的一鍵自動填充這個神器吧》的文章中,馬克筆設計的Natt給大家講瞭如何利用Photoshop的填充功能去除圖片中的部分內容,其中一部分就是去水印。知乎小夥伴和微信後臺都有小夥伴問反制的辦法,其實,沒有特別好的反制辦法,如果有,也僅僅是一點點經驗而已。

今天的教程,Natt來給大家講一講我們馬克筆設計留學平時是如何加水印的。我們大部分圖片的水印都是一張一張用Photoshop 加上的,必須在PS裏通過大小、位置、透視、透明度 等屬性來調出內心完美的水印。主要是一下四個層次:

基礎篇:水印加在視覺中心或視覺焦點上

進階篇:水印加在視覺均衡的位置上

高手篇:水印作為內容的一部分

骨灰級:水印是內容的主體

以下,我們逐一舉例講解:

基礎篇:水印加在視覺中心或視覺焦點上

水印放在藝術家的手指上,利用了手指的指向性對視線的引導作用。

有沒有一種穿越感,想不想和葛大爺一起摸一下這個可愛的icon?

水印放在幾何形體的一端,利用線條的疏密變化帶來的視覺引導來強化水印的作用。

想對菲利普·斯塔克說聲抱歉,這個水印加到了主體最低的位置,完美的引起了目標用戶的注意。

小結:利用視覺中心或視覺引導作用加的水印確實能夠很強地引起讀者的注意,並且很難破解,但是這種方法會引起讀圖的不適,或者說嚴重影響圖片的閱讀體驗。所以,這種被我們馬克筆設計留學歸納為基礎級的水印,還是要慎用一些為佳。

進階篇:水印加在視覺均衡的位置上

比如這張圖,柳宗理的椅子下方有一條直線,而水印就放在了直線的延續上,這樣的延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水印與原圖的融入感。

上圖之中,水印與文字部分產生了一種自然融入的感覺,讀者在一定程度上很難分出到底是水印還是內容了。

上圖是之前教程的一個頭圖《[資料備查] 留學作品集中到底要放幾個設計項目?》,在頭圖設計的過程中,水印直接作為設計的一部分加入進去了,所以無論是元素的對齊還是視覺的輕重,都充分得到了考慮。

以上借用無印良品的海報說明一下這個問題,水印放在了與原有元素均衡的位置與體量,在一定程度上說,水印已經參與了部分的設計,或再設計。帶有一定美感的設計一定是大家更能夠接受的。

小結:相對基礎篇,進階篇將水印放在視覺均衡的方法從視覺效果上更好,但是其缺點是容易被shift+F5 方法破解,很容易就會被盜圖,對內容的保護性不是很好。

高手篇:水印作為內容的一部分

上圖的左邊是文章中的圖片,水印的位置用右邊的縮略圖標示出來了。可以看到,水印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融入在內容裏了,甚至會被識別成為內容的一部分。

比如上圖,水印放在了右下角,和 issuu 的logo對齊了,並且被裁掉了一半。這樣的一致性完全不會影響讀者的閱讀。並且,可以說這樣的水印是隱身級別了。

上圖中藏了兩個水印,你能看到的嗎?

同樣,還有這樣猶抱琵笆半遮面的水印,水印被釘在了牆上,做了一點點高斯模糊,降低了一點點透明度,並且讓主體遮住了一部分,毫無強硬的植入感。

比如這張圖中,喬幫主手中的iPhone上,最右下角那個六邊形的icon 就是我們的水印了。這樣細緻的水印打磨我覺得很用心了。

上圖中,水印被調整了精確的透視與尺寸,放在了鍵盤上部的位置。

以上這些例子中,水印的處理已經用到了類似設計作圖時候的一些手法,讓水印悄無聲息地成為目標設計中的一部分,一方面絲毫不影響讀者對於圖片的閱讀,另一方面如果讀者發現了水印,那麼水印會成為類似彩蛋一樣的存在讓讀者會心一笑。同時,這樣的水印會讓盜圖狗們抓狂。

骨灰級:水印是內容的主體

以上的圖片中,由於需要一個3D的素材來講解KeyShot 軟體中的透視調節,所以3D素材文件直接用了logo主體,或者說,一個強行植入的水印

動圖如下:

可以說,這樣的圖片幾乎不能成為被盜圖的對象了,想一想屏幕那邊的盜圖狗對著你的圖片捶胸頓足無可奈何還是挺開心的一件事情吧,對嗎?

總結

本篇教程中所有的圖片均是馬克筆設計留學之前發的教程中用到的圖片,看我們教程比較細心的小夥伴一定看到到這些細節,但是當今天我把它們整理在一起的時候還是有些震撼的。

設計師的水印是不同的,設計師甚至去設計水印。這一篇教程我們馬克筆設計留學簡單呈現了一些我們過去的自我保護經驗,用四個層次講解了水印的製作。

那麼,你有什麼引以為傲的水印嗎?

文章作者:Natt

教學總監

拉夫堡大學碩士

輔導學生多次錄取倫藝/羅德島/帕森斯/愛丁堡/米理等名校

任何關於院校和作品集的問題

歡迎隨時和馬克君溝通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官網鏈接:makebi.net/27843.html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馬克筆設計留學,隨時跟老師們互動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