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清的兩億三千萬兩白銀髮展了十年之後,日本終於也是「大金鏈子小金錶」,儼然東亞社會的大佬級人物了,但再想向中國東北擴張橫亙的話,在自己面前就出現了一個龐然大物。

沙皇俄國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日本的頭上,一想到「三國干涉還遼」就不免恨得牙根癢癢。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現在是時候給老毛子一點顏色看看了!

反映日俄戰爭的明信片

可是沙俄畢竟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日本想動它也是需要掂量掂量的。為此,日本找到了英國,為了各自在遠東的利益,二者一拍即合,結成了英日同盟,有了這一條件,日本終於敢放手一搏了!

反映日俄戰爭的漫畫

隨著沙俄在滿洲及朝鮮問題上的越發強硬,在1904年2月8日,日俄兩國不宣而戰。

在遠東,唯一可以牽制日本海軍的沙俄太平洋分艦隊只有六十餘艘作戰艦艇,相較於日本的80艘已顯不足(尤其是噸位的差距),且疏於訓練,與陸軍的協防合作更是沒有,這就給了日本方面可乘之機。

日俄戰爭中日本朝日級戰列艦

一方蓄謀已久,一方盲目自大,似乎又在上演十年前的舊戲,所不同的是當年的東鄉平八郎只是「浪速」號艦長,現如今已然是聯合艦隊司令了,而日俄之戰,則註定是讓東鄉成名的表演場。

東鄉平八郎

隨著馬漢《海權論》在日本的深入傳播日本十分重視制海權,戰爭爆發之初即瞄準了俄太平洋分艦隊的軍港旅順,東鄉指揮的日本艦隊「悄悄地進港,打槍的不要」對疏於防備的俄艦來了個突襲,三枚魚雷分別命中三艘俄艦,在要塞裏的俄軍高層居然是在第二天看到艦隻殘骸才知道昨夜的戰事。

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旅順沙俄要塞遺址

既然撕破臉了,雙方也就不必要藏著掖著了,日軍艦隊試圖封鎖旅順港,並不斷炮擊港內沙俄軍艦,但是始終無法複製威海衛的勝利,也未能全部掌握制海權。

而沙俄新到任的斯捷潘·奧西波維·馬卡洛夫則一改上一任的懶散,積極備戰,加緊修復損壞的艦艇,督促士兵操練,可似乎天不佑俄,這位新司令不久因艦艇觸雷斃命,新的司令威特赫夫特不再採取積極措施,自此勝利的天平完全向日本傾斜了。

由於威嚇住了對手,日本陸軍得以在海軍艦艇掩護下從朝鮮南浦登陸,俄日雙方開始在朝鮮半島陸上交火,但是俄太平洋分艦隊在旅順的存在始終威脅著日軍的登陸,日軍決定搶奪全面的制海權。

日俄戰爭時的沙俄軍隊

在陸軍和海軍艦隊的協同配合下,俄守軍感到壓力巨大,威特赫夫特試圖率領艦隊突破封鎖前往海參崴卻在與日軍的遭遇戰中戰死,羣龍無首的俄艦隊只好退回港口,其海參崴分艦隊則在蔚山海戰中被日艦隊全殲。

在日本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時,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日本艦隊對旅順的俄艦這麼耿耿於懷:那是因為只要旅順不被攻克它就牽制著大量日軍,只要旅順口的俄國艦隊還存在,日軍就無法決定戰爭的結局。

如果俄國歐洲地區的艦隊東調,還可能改變海上形勢,並切斷日軍海上補給線。這就是日本所面臨的尷尬局面,因此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攻取旅順。

沙皇也知道旅順的重要性,抽調波羅的海艦隊艦船組建太平洋第二分艦隊前往支援,於是戰爭史上的一次奇觀出現了:艦隊預定從波羅的海經非洲南端好望角直到海參崴,航行3萬公里去支援遠東的俄軍,這一路沒有任何基地(按國際法,交戰國軍艦不得在中立國港口停泊)可以提供補給,還需提防日本盟友英國沿途的不懷好意,就這樣航行了200餘天去執行收到的支援命令。

沙皇尼古拉二世

但是日本並沒有給它這個機會,因為在1905年1月旅順就被日軍攻陷。

沙俄軍隊

而此時俄方的支援艦隊才剛過馬達加斯加海,這一路真可以說是「船在囧途」啊!補給不到位就算了,你在船隊要過赤道的時候送來幾千件棉衣是幾個意思?四散日軍厲害的謠言,整個艦隊那是草木皆兵,過來個船都得開幾炮試試,大有「寧我負人人勿負我」之意,為此沒少惹外交麻煩;長途的跋涉造成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甚至艦隊指揮及其副手都到重病垂危的程度了。

回過頭看日本,在肅清旅順的俄艦之後,東鄉保養艦船、給水兵放假,經過月餘的養精蓄銳,在對馬以逸待勞。

對馬海戰絕對是世界海戰史的經典,東鄉平八郎無論是戰爭準備還是戰局判斷都無可挑剔,有準備的人打敗了不準備的對手,這其實並不奇怪,失敗了才奇怪。

對馬海戰示意圖

經過一晝夜的激戰,俄國太平洋第2、第3分艦隊除3艘逃往海參崴之外,其餘全軍覆沒(包括擊沉、被俘和被中立國扣留),艦艇損失總計達27萬噸。人員陣亡四千餘人,被俘近六千人(不包括受傷和在外國港口被扣留者)。而日方僅損失魚雷艇三艘,陣亡117人,傷五百餘人。喝伏特加的沒打過喝清酒的!

俄艦中彈沉沒

西方人第一次敗給了東方,這次戰爭的勝利,可以說東鄉平八郎功不可沒,正是因為他,日本得以牢牢掌握制海權,因此他也得與陸軍的乃木希典並稱「軍神」。

乃木希典

日俄戰爭之後,雖然沒有像甲午戰爭一樣讓日本「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但至少它得到了朝鮮和滿洲,更重要的是接管了中東鐵路,讓地處大陸邊緣的日本有了縱深,可以向內陸拓展勢力。

中東鐵路

自此之後,日本海軍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了,一戰期間甚至派出數艘戰艦前往歐洲護航,直到《華盛頓海軍條約》才受到一定的限制,這時的日本海軍已經很強勢了。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請關注公眾號「歷史與國關」,聯繫原創作者獲得授權。

請看下集:山本五十六:日本海軍最後的瘋狂 | 世界海權變遷史:日本篇(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