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是出生於1962年的一位日本導演,近年來他的電影在中國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他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如父如子》,《無人知曉》等等,至於說他的作品為什麼感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是枝裕和特別擅長用親情來打動觀眾,但同時他所講述的親情並不是那種撕心裂肺的別離與生死,而是「在豐裕的生活里,人物煩惱著也失去著,但是還能感受到美和快樂,一如生活本身」。

比如在《步履不停》中,是枝裕和將視角對準一個家庭團聚的某一天,就像是我們每天的日常一樣,看起來毫無波瀾,其實每個人都有壓抑在心底的秘密。

母親因懷念自己的大兒子而揪著被救者不放,使其一直心懷愧疚,但我們所看到的並不是一個惡毒挖苦別人的母親形象,反而是因為母親的這種舉措我們更能看到母親對大兒子的懷念,和對死亡的不能釋懷。

還有電影后面所展示的母親追黃蝴蝶,並極力認為那隻蝴蝶就是自己的大兒子的情節。雖然導演並沒有用極易打動人的哭戲來表現母親的內心,但我們仍然能感受到一種心疼和感動。

而《如父如子》,是是枝裕和的電影中比較有戲劇衝突的一部電影。

兩個家庭抱錯了孩子,這樣的題材想來拍電影應該是很狗血的,但是枝裕和卻用一個留白的結局給了我們溫暖和感動,生與養都有著濃濃的親情。

特別是慶多與父親和解的那一段,兩個人分別走在路的兩邊,福山雅治扮演的父親不停的在勸慰,而慶多只是搖搖晃晃的往前走,他做過的玫瑰花,放棄了的鋼琴,偷偷拍過的父親的照片……都在父子倆之間產生共鳴,兩個人之間的心理阻礙慢慢消除,而分岔路到此也合而為一。在兩條路的交匯處,父親用寬大的手掌撫摸著慶多的頭髮,鬱鬱蔥蔥的樹林成為背景圖,在斑駁的陰影中父子倆重歸於好。

這種親情的淡淡抒發大概是是枝裕和電影打動人的關鍵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