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的部部作品都堪稱神作,至今沒有失過手。

可以說,諾蘭是當今所有的好萊塢導演中,最接近於「神」的一位。

相信很多人認識諾蘭是從蝙蝠俠系列開始,DC暗黑系電影在諾蘭的手筆下發揮到了極致,整個蝙蝠俠系列出現了重大轉變。

諾蘭將電影置身於金融危機政變等宏大的背景中,從千絲萬縷中層層敘事,更是創造了經典角色—希斯萊傑的小丑,整個蝙蝠俠系列在諾蘭的改造下熠熠生輝,成為了DC的里程碑似的電影。

從這之後,我開始回看了諾蘭德處女作《追隨》以及經典的燒腦電影《記憶碎片》和《致命魔術》,簡直讓我驚嘆於諾蘭的創造力與敘事能力。

這幾部共同點就是在敘事層面上複雜到無以復加的電影。

因為它幾乎每一句臺詞都是雙關語,每一句臺詞都在暗示觀眾下一步的劇情。

似乎給了線索,似乎又不是。

再到後來嘆為觀止的《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諾蘭再一次證明瞭他是個將商業科幻情感文藝全面完美結合的神級導演。

《盜夢空間》中究竟是幾層夢境到《星際穿越》中維度空間的運用,且豐富飽滿的劇情中夾雜人類最永恆的主題,愛與親情,相偎相依。

去年上映的《敦刻爾克》讓人看到了諾蘭另一種風格的嘗試,從海陸空三個角度如實地、人文主義地刻畫了殘酷戰爭的一個歷史片斷,是所謂人性之作,也是我去年十佳電影之一。

另外,諾蘭是個尊重藝術的人,無論是文藝片還是商業電影,他不會輕易妥協,眼裡只有票房,這是我最喜歡他的原因之一。

他自己說過,每一部他所接手的影片,無論它的規模有多大,都會歷時好幾年的時間去創作,所以一定得保持激情與創作動力來推動完成好它。

比如最新的《敦刻爾克》更是耗時三年,基於真實的事件,諾蘭更是要把「寫實」放到最大,努力把觀眾帶回當時真實情境。

而不像國內很多導演,為了票房丟了口碑,連藝術最基本的尊重都沒有。

最後,諾蘭無窮無盡的創造力。

諾蘭擅於從別的導演的作品中找尋靈感,並結合自己的風格與想像力,創造出一部部無與倫比獨一無二的作品。

比如通過《星球大戰》創作出了《星際穿越》,根據希區柯克的作品創造出《追隨》及《記憶碎片》等。

期待諾蘭以後更好的作品!

(壹條電影編輯部:橙橙)


我喜歡電影,但是不喜歡千篇一律的電影,也不喜歡枯燥乏味。諾蘭的電影我認為很有追求,首先是他的故事,他從來不會講一個別人講過的故事,他也不滿足於一個好故事。比如代表作<盜夢空間>,故事十分精彩。無論是劇情還是動作還是畫面都無可挑剔,他不僅講述了一個盜夢著的自我救贖。更是創造性的解讀了夢境,讓看似虛無的夢境變得實體化,並加以拓展,讓我們驚訝於夢中夢甚至三重夢,既有感同身受又有腦洞大開的感覺。

再如<星際穿越>,一個父親穿越浩瀚宇宙最終拯救人類回到女兒身邊,電影讓人落淚。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對著自己年輕的父親,依然如同乖巧的孩子。而父親對著自己即將逝去的女兒依然那麼慈愛。

—你對他們說我們喜歡種田?

—嗯:)

—我回來了。

—我知道你一定會回來!

—為什麼?

—因為我的父親向我保證過!

當然這樣令人落淚的畫面還很多,但是這部電影裏,諾蘭創造性的使用相對論時間概念,黑洞物理模型,蟲洞,五維空間……。這些創造點讓喜歡硬派客觀的大呼過癮又讓一些人大呼燒腦!

再如《蝙蝠俠 黑暗騎士》,這種超級英雄電影很難有深度可言,而諾蘭則利用巧秒的故事安排,塑造了一位黑暗騎士 一位承受黑暗帶來光明的英雄,還有一位努力戳穿英雄本質的小丑,讓人不禁思索英雄到底是一位騎士還是一位自我陶醉濫用私刑的獨裁者?

這些還只是故事創新上,而諾蘭的另一大特色就在於如何講故事,他把電影的結構分割的恰到好處。比如最新的敦刻爾克,其實我覺得這次故事並沒那麼好聽相比以往,但是他的敘事方式無疑是一大亮點。這部電影通過三個時間線索,完美呈現了諾蘭式的敘事手法。

第一條時間線:岸上7天

第二條時間線:海上1天

第三條時間線:空中1小時

諾蘭藉助陸海空三個區域,再用七天,一天,一小時的時間,重新構架出了獨特的視聽效果。讓觀眾從一開始被代入的觀影情緒,一直保留到了最後。

諾蘭電影一般要準備幾年才會開拍,所以一直都很要整,讓人挑不出毛病,又能讓人記憶深刻。所以 諾蘭出品必屬精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