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又叫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变性,让人逐渐出现记忆力障碍,认不清人和物,说话及言行举止都发生改变的一种慢性病,起初很隐蔽,症状越来越重,严重者不能与人交往,无法独立生活。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老年痴呆症的病因都没有搞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并且多存在免疫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癫痫等合并症,还有的人是头部外伤后导致。但具体的原因都没有搞清楚,所以成了世界性的医学难题。

令人振奋的事情来了!今年1月21日,我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团队学者在美国的著名杂志《自然-通讯》上发表《一种病毒编码的朊病毒》(A viral expression factor behaves as a prion)的论文,引起了世界轰动!这个团队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许晓东课题组。

这个科研团队发现了导致老年痴呆症的「朊病毒」!说它是病毒,其实却不是病毒,而是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排列组合上出了错误,具有感染性,可以导致老年痴呆症。

发现「朊病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为科学家解决老年痴呆病的防治带来了曙光。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科学家在研究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时发现了朊病毒的存在,199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授予了当时发现朊病毒的美国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西纳,可见朊病毒的重要性。这种朊病毒的存在,可能是由于疱疹病毒感染,并且感染的疱疹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内,编码了朊病毒,使朊病毒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只要切断这个感染途径,限制朊病毒的产生,那么,老年痴呆症的防治有了很大的希望。

(图片来源网路,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