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英國教師和學生嚐到了中國數學教育的甜頭,就再也停不下來。這幾年,英國學校不但積極邀請中國數學教師到英國授課,還引進翻譯了不少中國數學教材。

中國"算術神器"九九乘法表走進英國一些小學課堂,幫助英國小學生輕鬆地應對乘法題,英國媒體稱讚乘法表是"數學的藝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訪華期間決定,中英將繼續推進兩國教育合作項目。

中國數學教師爲倫敦一所小學學生批改課堂練習題。新華社記者韓巖 攝

把"數學的藝術"帶進英國課堂

2014年,中英兩國啓動數學老師交流項目。中國教師爲英國小學生帶來了"九九乘法表",使乘法變得不再讓人頭疼。英國《衛報》等媒體評論,英國老師對乘法表感到震驚,中國老師把"數學的藝術"帶進英國課堂。

給英國師生留下更深印象的是中國教師不同的教學方法和風格。

來自上海的教師爲倫敦一所小學學生講授"九九乘法表"的用法。新華社記者韓巖 攝

英國媒體曾以來自上海的陸老師(音譯)講授的"分數"課程爲例,對比了中英教師的授課方式。

在學習分數讀法時,陸老師讓其中一個學生讀屏幕上顯示的分數。"二分之一,"當這名學生讀完,其他所有學生按陸老師要求跟讀"二分之一"。隨後,另一名學生開始讀"三分之一",其餘學生跟讀。接下來是"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這一環節結束時,所有學生爲自己的表現"有節奏地輕輕鼓掌五下"。

在學習書寫分數時,所有學生先在本子上練習,然後按要求單獨上黑板書寫自己的答案。

英國媒體認爲,中國教師讓學生反覆學習相同的知識點,並隨着課程的推進逐漸提升學生的水平,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糾正學生的錯誤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跟上課程進度。這就是"上海精通式教學法"。它是一套系統性課程安排,旨在讓學生對基礎性數學概念有深刻認識和清晰理解。

看到陸老師讓學生挨個敘述分數的含義,在場英國老師說:"中國老師的課堂上有很多需要念和背的東西,對我們來說這可能有些程式化,但確實是加深學生理解的好方法。"

英國媒體還對比了中英數學教師其他不同點:中國數學教師是專職數學教師,英國數學教師還負責其他科目;中國教師花費更多時間用於反思和探討教學工作;中國數學教師在大學接受幾年的數學教育專業課程,英國見習教師則參加一些諸如"直通校園"的培訓項目,其中有關數學教育的內容只佔不到兩星期……

英國教育部數學改革項目執行主任福勒今年1月對新華社記者說,英國決定投入1.77億英鎊(約合15.4億元人民幣)用於提高數學教育,相信中方教師的經驗將在英國數學教育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

前不久,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訪華期間促成中英兩國教育合作項目。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一系列教育合作項目總價值高達5.5億英鎊(約合47.9億元人民幣),其中就包括雙方數學教師交流項目延長至2020年。

1月26日,中英教育界代表在中國駐英大使館教育處慶祝第四輪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取得成功,來自上海的教師陳禕琳發言。新華社記者韓巖 攝

英國教師來中國"取經"

在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開啓之前,英國教育部曾派出代表團訪問上海,參觀中小學和師範院校,實地考察中國學校的數學教學方法。

英國專家團來中國"取經"旨在提升本國數學教育質量。此前,中國學生在國際數學比賽中屢獲佳績,相比之下,英國學生的成績則遜色很多。

2014年2月,英國教育部時任官員莉茲·特魯斯在上海的小學"取經"。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13年發佈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報告顯示,中國上海的學生在數學、閱讀和科學三項得分均排名第一,而英國學生沒有進入任何科目前20名,數學得分只排名第26。

英國工業聯合會201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三成企業對畢業生的計算能力不滿意,三分之二的企業僱主希望學校提高數學和科學教育質量。

爲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英國決定借鑑中國的數學教學法,也就是所謂的"上海模式"。

英國教育部前官員莉茲·特魯斯說:"從全球範圍來看,上海的數學教育遙遙領先。英國的新課程將借鑑中國經驗,如較早開始學習運算法則,記背乘法表與練習多位數除法等。"

中國教材走進英國   "上海模式"獲肯定

中國數學教材也已走進英國校園。2015年,上海學生熟悉的教輔書--華東師大版《一課一練》在英國與當地學生見面。

《一課一練》英國版以原書題目爲基礎,根據英國當地實際,由教育專家團隊修改而成。

目前,《一課一練》已被400多所學校採用。這本書受到英國教師歡迎,但也有人反映裏面的題目難度過大。此外,另一套教材《真正上海數學》也已登陸英國。

《真正上海數學》由上海小學數學教材幾乎一字不差地譯成英文。哈珀·柯林斯集團受權出版上海小學一至六年級課本、課本練習和教師用書的英文版共計36個品種。

這套教材已於去年9月完成出版,從今年1月起陸續進入英國部分學校課堂。

英國教育部2016年7月宣佈,全英約8000所小學將採用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併爲此向這些學校撥款5400萬美元(約合3.4億元人民幣)。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教育部負責學校改革事務的官員尼克·吉布對當地學校採用"上海模式"表示支持。

吉布說:"我確信這項措施可以確保我們的年輕人爲未來的學習和21世紀的工作做好準備,總被人提起的'不會算數'將成爲歷史。"

英國小學生正在學習利用豎式解題。新華社記者韓巖 攝

中英兩國在教育界的合作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英國希望通過引入"上海模式"改善過於偏重個性化發展的教學模式,希望提高對學生應有的共性要求,並提高教學難度,以更快提升學生成績。與此同時,中國基礎教育也在汲取西方經驗,構建多元評價體系,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權。

曾經,英國人對中國數學教育有負面的刻板印象,認爲中國的教育只強調枯燥記憶,而沒有個性化思考。隨着中國數學教育"走出去",英國人也開始真正認識"中國風"的數學課。

英國數學優質教育中心主管查理·斯特里普說:"中國教數學的方法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很重視對概念的深刻理解。雖然學生們要記背乘法表等,但這些都是學好數學的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