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想到我能在城裏住上房子”

我沒想到,我農村出來的,從事咱們文藝工作這一行,找了個好老婆,在城裏邊住上房子,有車,生活也不差……

2018年農曆春節。山西平遙古城縣衙大堂。58歲的賈衛平和他的夥伴們演出的縣衙升堂系列情景劇迎來了春節第一批遊客。

縣衙裏的春聯都由賈衛平書寫,他和同事展示自己書寫的對聯

情景劇演出是平遙古城旅遊的重要文化展示項目,從2000年開始,每天爲遊客演出三場,週末還要增加一場。

平遙縣衙博物館曾是平遙縣政府辦公所在地,如今已成爲平遙古城旅遊最重要的景點之一,每年有800多萬遊客絡繹不絕來領略古城的精妙。賈衛平感慨:古城能有今天,多虧改革開放初期大拆大建的年代,平遙正窮得叮噹響。

賈衛平:這些都是過去的,沒動過的地方。平遙這麼一座古城,正兒八經是沒錢,拆都拆不起,要像有錢有煤,那會兒早拆了。

平遙縣衙升堂情景劇衙役扮演者正在掛燈迎接春節

“那時候的平遙城要什麼沒什麼”

1976年,平遙古城還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縣城,16歲的賈衛平也剛剛從山裏來到縣城,就想靠一副好嗓子混口飯喫。

賈衛平:怎麼嗓子好?我的家在山頭上,我爺爺在一公里外的大隊喂牲口,每天做熟飯了,我就站高臺上喊他,爺爺,喫飯,全村都能聽到我喊我爺爺。我從76年開始進入戲校,謀出路。

兩年後的1978年,賈衛平工作轉正。在北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那時候的平遙城,簡陋老舊,沒有高樓,沒有寬闊的大街,在賈衛平妻子裴海蓮的記憶裏,古城要什麼沒什麼。

裴海蓮:以前就是個古城麼,老房子,沒有樓房,也沒有旅遊景點。

1987年的平遙古城(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結婚都租的別人的房子”

看到全國各地颳起拆撤古城建新城的“撤城風”,平遙也動過拆古城的心思,多虧窮,多虧“古城保護第一人”阮儀三四處高呼,這才得以“刀下救平遙”。

平遙古城保住了,可老百姓的日子依然窮。那時的賈衛平和同劇團的裴海蓮相識、相愛,結爲秦晉之好。可甜蜜的愛情掩蓋不住窮困的窘迫,裴海蓮的心裏天天藏着愁。

裴海蓮:當年劇團就是掙錢少,我們結婚都沒有房子,租的別人的房子,連個黑白電視都沒有,啥都沒有,兩個孩子,生活不了。

此時,開放搞活的改革之風也吹進了平遙古城,個體私營的戲班子開始紅火起來。而國有劇團雖然演出收入不菲,演員按月拿標準工資,卻掙不了多少錢,腰包乾癟的賈衛平坐不住了。

賈衛平:我給團長提了條意見。私人劇團都是高薪聘請演出,一年才掙十六七萬,人家班主還要賺錢;咱們劇團一年夠四十萬,咱們職工都是窮了了的。聽了以後,人家就說,咱們不是個人班子,你們想走就可以走。

賈衛平四十多年前的演出扮相

1991年,賈衛平和妻子雙雙遞交了報告,下海自謀職業,加盟到個體劇團。

“一個月就掙到2500塊錢,換了個大電視”

下海意味着從頭開始,需要本事,也需要勇氣。那段日子,賈衛平最愛哼唱的戲曲選段就是京劇《林海雪原》的《打虎上山》,他不斷給自己鼓勁兒。

裴海蓮:肯定辛苦,早早醒來,晚上遲睡,每天出去奔跑,住就住在地下,每天打地鋪睡覺,好點就住在教室,這就算好的。

賈衛平即興唱上一段晉劇《打金枝》

演出雖然艱苦,可收入豐厚,兩口子的付出,換來了紅火的日子。

賈衛平:一個月就掙到2500塊錢,換了個大電視。

保住了鄉,繫住了愁,才能贏得滿堂彩

那些年,平遙也在經歷一場蝶變。按照“舊城舊到底,新城新到家”的保護原則,阮儀三等專家定下了“在舊城外開闢新城”的規劃方案。幾年奮戰,完好的古城讓平遙人覺得:“好像時間在這裏停下了”。

1986年底,平遙成爲第二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1997年12月3號,平遙古城和麗江古城同時入選世界文化遺產,開創了我國以整座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先例,也開創了中國規劃史上保古城、建新城的先河。

保護完好的平遙古城引來了世界關注的目光。數字統計顯示,來平遙旅遊的遊客1997年是5萬人次,2017年已經增加到129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也從1250萬元一路飆升到150億。

平遙成了全國各地衆多城市羨慕、考察、學習的樣板。賈衛平兩口子也記住了專家的話:保住了鄉,繫住了愁,才能贏得滿堂彩。

“咱古城一年比一年好”

賈衛平:咱們平遙城市的街道、城外的花園,一年比一年好,越來越漂亮,旅遊事業發展的好,遊客一年比一年來的人多。

夜色中麪館師傅正在街頭削刀削麪,遠處是平遙市樓金井樓

平遙全縣53萬人,有10萬多人端上了旅遊的飯碗。賈衛平也曾開過服裝店、機油店,經營過收割機,可總是舍不下他的戲。平遙旅遊的火爆,讓他有了用武之地,2000年,他終於又回到了舞臺。

賈衛平:人多的時候就在這一塊,下邊都是客人,能站半院,一兩千人沒問題。

這一次迴歸,賈衛平一路從中年演到年近花甲,享受着平遙人才有的榮耀:

賈衛平:我們穿上服裝,熱成汗流浹背,又不能脫。演出以後客人們能給你回報,能鼓掌,我覺得我心裏邊特殊的安慰。

除了知足,58歲的賈衛平更對未來充滿了暢想:

賈衛平:五年以後,智能車不用自個開了,我坐上去,定好回老家以後,人家就把你送回家了。時代好,咱就會好。

改革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40個年頭。過去40年,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億萬中國百姓作爲這一奇蹟的創造者、親歷者,自身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之聲帶您走進10個普通家庭,跟他們一起回望40年的家國變遷,共話美好的新春願景。《新春走基層——中國之聲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特別節目:家國40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