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突出崇洋媚外四個字而偽造了一個話題,真是可笑至極。

高俅是北宋末年的蹴鞠高手,至於實力是否跟傳說中的一樣,無從考證,那個年代也沒有影像資料,關於高俅,很多是傳聞,正史中的記錄並不多。高俅(?—1126 年),歷史上確有其人。但真正的高俅,與《水滸傳》中的描述相差甚遠。據南宋王明清所著的《揮麈後錄》記載,高俅,原本是蘇軾的「小史」(也就是小祕書一類的角色,《水滸傳》中說是書童),他為人乖巧,擅長抄抄寫寫,不僅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有一定的詩詞歌賦的功底;且會使槍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礎,而高超的蹴鞠技術只不過是他多項旁騖的雜學之一。

沒人貶低高俅的球技,貶低的是他的人品(《水滸傳》中的反面人物,北宋末的權臣、奸臣,真實的高俅算不上是奸臣,蔡京等殘酷迫害蘇軾及其家屬,同為一殿權臣的高俅對蘇軾一家並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了援手,史載,他「不忘蘇氏,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頗為時人讚許。只不過《水滸傳》對於後世的影響太大了,因為小說、說書而被黑的並非只有高俅一人,這裡就不細說了。

再說這中國球王李惠堂,對於李惠堂的簡介是這樣的:李惠堂,中國近代體育史上著名的足球運動員。從17歲開始足球生涯,活躍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亞洲足壇,被球迷和香港媒體親切的評為「亞洲球王」。他不但是戰前罕見的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也是當時公認的中國足球第一人。1979年7月4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74歲。據統計他在各項足球比賽中,共射進1860個球,與巴西的裏登雷克、德國球星蓋德穆勒、球王貝利以及獨狼羅馬裏奧是迄今世界上進球逾千個的五大巨星。

李惠堂對於很多中國球迷來說,屬於「遠古時代」的球星。他的很多事蹟都被廣為流傳,但是並沒有真正的畫面可以反映出來。此前,網上流傳出一張李惠堂神奇進球的動圖,這是李惠堂唯一能找到的一張可以看的動態圖片。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李惠堂的的球感十足,恐怕現在的中國球員都很難在比賽中做出如此從容瀟灑的動作。

這場比賽的時間是1923年8月11日,國足在悉尼皇家農業球場(Royal Agricultural Showground)對陣澳大利亞最強的地區球隊新南威爾士隊,臨場觀眾多達40000,大多是抱著對國足的好奇心而來。那場比賽國足的首發陣容為:守門員:劉慶祥、後衛:吳錦泉、陳蘇、中場:梁玉堂、梁棣芳、黃瑞華、前鋒:彭錦榮、葉九皋、黃柏松、李惠堂、陳光耀。

面對這支強隊,國足在比賽中反客為主,開場10來分鐘,李惠堂就已經上演梅開二度,先是葉九皋的勁射被對方門將撲出,李惠堂補中。隨後,國足在禁區內獲間接自由球,一撥一射,李惠堂洞穿人牆入網。兩球落後的新南威爾士隊奮起直追,上半場結束前終於由Perce Lennard扳回一球。下半場,新南威爾士隊的F.Hancock再進一球將比分扳平,之後Perce Lennard梅開二度將比分反超成三比二。

李惠堂究竟是不是與巴西的裏登雷克、德國球星蓋德穆勒、球王貝利以及獨狼羅馬裏奧是迄今世界上進球逾千個的五大巨星,其實並不是很重要,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在滿目瘡痍的中國,堅持踢球,1936年為參加柏林奧運會足球賽,李惠堂和足球隊只能自籌資金,提前兩個多月出發,靠沿途比賽的門票收入作為參加奧運會的費用。李惠堂和隊友沿途進行了27場比賽,取得了23勝4平的戰績。他們省喫儉用,一路風塵趕到柏林。但由於一路徵戰,球員已疲憊不堪,到奧運會比賽時,以0比2負於英國國奧隊,首輪即遭淘汰。1939年,李惠堂隨香港南華隊遠徵南洋,在和馬來西亞檳城聯軍隊的首戰中,南華隊以11∶0大勝。在這場比賽當中,35歲的李惠堂雄姿依舊,頻頻帶球過人開弓勁射,獨入7球。香港淪陷後,李惠堂不願做亡國奴,於1941年以借到澳門比賽之機,輾轉回到內地。他與家鄉人組建了五華足球隊。在家門口貼上了一副對聯:"認認真真抗戰,隨隨便便過年。

沒有人會貶低李惠堂,質疑聲確實有,比如李惠堂不是職業球員,拿什麼和貝利這些人齊名?論名氣,李惠堂遠不如貝利這些巨星,但李惠堂是我們中國的球王,這一點我認為已經足夠了。


我覺得題主有惡意引導的作用,中國的確有很多喜歡貝利,喜歡馬拉多納的的球迷,但是題主說中國人貶低李惠堂,這就扣上了一個大帽子,或許只是題主個人不喜歡而已。題主的題目中有舉了兩個中國球王,高俅和李惠堂。說高俅是球王,可能是《水滸傳》看多了,這個虛虛實實的歷史人物,就不提了,就說說李惠堂吧。

可能對於現在的80後90後球迷來講,李惠堂是一個陌生的人,但是對於老一點的球迷,60歲左右的球迷或者足球從業者來說,肯定會知道李惠堂的名字。在香港,以及廣東的足球圈,李惠堂的名字應該屬於無人不知範疇。

簡單的說一說他的一些名號吧,他在1923年被澳大利亞人封為「亞洲球王」,1976年又被聯邦德國一權威足球雜誌評為「世界五大球王」,與貝利、馬修斯、斯蒂凡諾、普斯卡什齊名。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在舊中國,一位足球明星能夠和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名字相提並論,確實超乎尋常。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大家可以上網搜一搜,很勵志。

說中國人貶低李惠堂不會,但要說名氣沒有貝利馬拉多納大,到是真的,個人認為這是整體影響力的問題,中國足球近百年來一直沒有能拿得出的成績,即便李惠堂再優秀,影響力也不會大,而貝利所在的巴西,以及馬拉多納所在的阿根廷,都是足球強國,在足球強國稱王,影響力自然不必說,就像人們常常諧謔中國乒乓球,想拿世界冠軍容易,想拿中國冠軍難一樣,換句話說,巴西的乒乓球全國冠軍在乒乓球屆的影響力,一定沒有中國乒乓球冠軍的影響力大。


高俅只是歷史傳說,李惠堂也只是亞洲範圍內玩一玩,當時足球是沒什麼影響力的項目。

「中國人」這個概念太大了,估計就是你認識那幾個人。。。。。


首先李惠堂不是球王。其實最簡單的事實是國際足聯評選的20世紀百大球星,足足100個球星中都沒有出現被稱為五大球王的李惠堂,你覺得他算球王麼?其次,他有什麼實績可以被稱為球王,是歐冠五連冠?是世界盃冠軍?從他的實績看,也就是在中日菲的東亞運動會中連續奪冠,但是此時亞洲的足球水平如何?李惠堂參加了一次世界盃,結果第一場比賽就被英格蘭淘汰了,這時的英格蘭隊還都是業餘球員組成,並且下一場比賽就被淘汰了。還有一個似真似假的球王評選,這個所謂德國的雜誌有人見過麼?或者你覺得為什麼德國雜誌會評選李惠堂?你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麼?


李惠堂算不算球王,咱沒有發言權,就知道把五六十年代中國足球吹的了不得,記得有一年採訪高豐文,談起當時的足球水平,高老直言,還不如匈牙利女足踢的好呢。我想要把足球搞上去,必須扎紮實實的,千萬別再意淫過去如何如何了


這問題問的真是逗樂。。中國人不是崇拜而是欣賞貝利和老馬而已。回答你的問題自然很簡單:貝利和老馬活在事實中,高生李生活在傳說中。。那你會欣賞眼見為實的球王還是欣賞人云亦云的傳說?


可別提中國足球了,中國就應該取消男子足球!留著它就只有一個作用:給中國和中國人丟臉!崩管你有多高興,多得意,多麼意氣風發,只要一提到中國足球,立馬讓你無地自容,生無可戀,直接就開始懷疑人生!


高俅踢的是個啥,還球王。李惠堂呢,主要是東西太少了。都是網上一些陳年段子,又沒有一個視頻,也沒有一個獎盃,連履歷都缺,讓人怎麼吹?所以說,李惠堂是傳說中的球王,高俅,完全是扯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