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相片

暑假期間,校園多半冷清,但來到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系葉怡成教授的研究室,除了教授本人,小小的研究室裡還擠著2名研究生正在跟老師熱烈討論「投資」。

你沒看錯,學生也沒跑錯研究室,2名學生確實是向土木教授請教「投資事」;再往教授的辦公桌一看,竟有一排他過去指導學生發表的投資相關論文。原來擁有土木工程博士學位的葉怡成,是該領域少數也研究證券投資分析的學者,而他的論文連金融圈都肯定,還曾獲白文正ETF金文獎。

「美國股市過去100年的平均報酬率是多少?」在繫上,葉怡成開設的課程範圍廣及財務及營建管理,而他總喜歡拋出這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有學生答:3%。「只有3%的話,幹嘛冒險投資股市,錢擺定存就好了啊!」有學生答:20%。「想發財想瘋了嗎?20%是股神巴菲特等級纔有的獲利,真有20%,怎麼還有人選定存。」葉怡成笑說,答案是7%。

「早期臺股平均報酬率有8~9%,現在景氣沒那麼好,平均報酬率約6%。」葉怡成從美股講到臺股,已經投資臺股10多年的他,因為沒時間盯盤,因此一直在尋找有效率的投資方法。

幾年前他結合臺股1997至2013年的歷史資料回歸統計分析,獨創出「成長價值指數(GVI, Growth Value Index)」做為股票買賣依據,回測結果顯示,大型股套用此選股法的年化報酬率達9%,成功打敗同期只有5%的大盤報酬率。

這項研究後來發表成論文,還吸引日本大和證券首席定量分析師吉野貴晶的注意,以該成長價值模型驗證日本股市,認為績效獲得提升,而葉怡成自己實際投入部位操作檯股,年化報酬率更達到15%。

檢視相片
葉怡成是國內專精土木工程,也研究證券分析的學者,不少學生慕名跟在身旁學習。

「成長價值指數選股法並不複雜,只需搞懂一條簡單的數學公式。」此時葉怡成在黑板上寫下:GVI=(B/P)×(1+ROE)^5,隨即變身為財務管理學老師開始上課解釋:公式的前半段是淨值股價比,選股邏輯如同價值股,希望用便宜的股價買到較高淨值的公司;而公式的後半段是利用股東權益報酬率估算公司持續獲利的成長性,選股邏輯比照成長股。二者相乘得出的GVI值,越大越好。

「GVI公式很酷!它背後是複雜的數學公式,結合價值性和成長性因子,可以套用分析企業價值。」跟在葉怡成身邊學習投資、今年畢業的研究生祁同學,論文就是利用此法,研究臺股和美股的成長價值模型。

「這方法選出的股票,在大盤漲時,表現比大盤好;大盤跌時,跌得比大盤少。」因投資跟葉怡成結識的蔡先生,是專職投資人,他實際融會方法投資臺股,獲利竟比自己過往績效成長達5成。

成長價值指數(GVI, Growth Value Index)公式

GVI=(B/P)×(1+ROE)^5

  • B為每股淨值,P為股價,ROE為股東權益報酬率,5為成長係數
  • 相乘所得數值越大越好

說明:ROE採近4季加總累計,亦可以最近1季數值乘以4,同時ROE以基本盈餘為主,屏除處分資產異常提高的數值,大於30%或-20%皆不列入;統計顯示,成長係數取4次方至8次方之間做運算,皆有不錯的投資績效,5次方偏向價值性,適合保守投資人,而8次方偏向成長性,適合積極投資人。


更多鏡週刊報導
【一條公式選股術】一個月只看一次盤 他照樣年賺15%
【一條公式選股術】這位土木教授41歲才鑽研投資 起步雖晚卻穩穩賺
【一條公式選股術】教授幫股票打分數 今年買到超會漲的美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