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戈蘭高地,與中東戰爭關係密切的戰略要地

在巴勒斯坦常駐期間,從拉姆安拉北上去了戈蘭高地。

可知否,戈蘭高地是個與中東戰爭關係密切的地理名詞。

1967年6月,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軍隊挫敗敘利亞等國組成的阿拉伯聯軍,佔領了敘利亞西南部這塊狹長的山地。

1974年,以敘雙方達成協議,以軍撤出戈蘭高地東部地帶,設立由聯合國觀察員部隊駐紮的緩衝區。至今以色列仍牢牢控制著戈蘭高地大部分的土地。

去戈蘭高地,似乎是重返戰地,踏上了危險和敏感的是非之地。

但事實上,以色列和敘利亞的邊境無戰事,以敘雙方雖駐兵對峙,但兩國不戰不和,戈蘭高地維持著常年的平靜。

從拉姆安拉驅車出發,沿著90號公路北上戈蘭高地。

起初,沿途的景色是一座座起伏連綿的土褐色荒山,似乎只是繞過一個山頭,從約旦河谷進入了以色列北部,眼前卻是另一番景色:

緩緩起伏的大地布滿生機,黃綠交織的方塊農田,種得整整齊齊的果林,還一棟棟紅色屋頂的房子,安詳恬靜的田園風光大抵就是如此。

繼續北上,眼前豁然開朗,山巒環抱間,煙波浩渺的一池綠水正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和水源地——加利利海。

(遠處就是以色列的水源地——加利利海)

加利利海以北、包括戈蘭高地的以色列北部地區水系豐富,擁有不少濕地與溪流,是片肥美豐饒的沃土。

約旦河自北而南匯入加利利海,又從加利利海南端繼續流出,在下遊河道變窄、水量變小,最後注入死海。

這條在歷史與宗教中地位神聖的河流一南一北連接著一鹹一淡兩個「海」。

十月份的秋天,以色列北部地區草枯樹綠,天高雲淡,涼風送爽。

軍事戰略要地並沒有重重設防,以色列倒是在戈蘭高地上設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和公園,讓昔日戰爭陰雲籠罩的戰區成為徒步、騎行等戶外運動的旅遊目的地。

一轉彎,路邊雜草叢中出現一座廢棄的清真寺,牆壁上彈孔密集,畫滿塗鴉,內部被燻黑了,明顯是被火燒過。

眼前殘破的清真寺僅剩空殼,如同一座遺址,喚起人們對殘酷戰爭的反思,又像是一件戰利品,記錄著戰敗者的屈辱。

戈蘭高地上火山熔岩密佈,大地裸露著黢黑的顏色。

高地上野草枯黃,以色列人種植的果樹卻是依然綠意盎然。

昨天剛剛下過雨的天空明凈如洗。

一路上並沒有看見什麼建築設施,路兩邊立著用生鏽金屬創作的雕塑,造型是卡通動物形象,幾個戴頭盔的人騎車經過,一種親近自然的放鬆氣氛隨風而起。

站在開闊的戈蘭高地,向北能夠遠眺敘利亞、黎巴嫩兩國以及此地的最高峯赫爾蒙山,向西南可以俯瞰戈蘭高地下的峽谷與加利利海,而這裡距離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僅有60多公里。

戈蘭高地不僅是以色列的水塔,也是偵查敘利亞動向的天然瞭望塔。

居高臨下,此地的軍事戰略價值不言自明。

(戈蘭高地上建立了許多國家公園,經常舉辦教育科普活動)

2- 第四次中東戰爭——坦克大戰

1973年10月,敘利亞、埃及等阿拉伯聯軍不甘第三次中東戰爭的慘敗,對以色列發動突襲,點起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戰火。

敘利亞為奪回失地、一洗恥辱,派出約千輛蘇聯的新式坦克奔襲戈蘭高地。

駐守戈蘭高地的以軍坦克僅約百輛,在這場坦克大會戰中,以軍以守為攻,憑藉高明的壕溝戰術拖延了敘利亞的進攻,為爭取後援贏得時間,最終,阿拉伯聯軍再遭失敗。

這就是著名的戈蘭高地坦克戰。

如今,仍有廢棄的坦克殘骸棲身荒野,一如戰爭的遺跡,供人憑悼歷史,撫今追昔。此外,高地上還保留著一些戰後廢棄的水泥掩體、地道和地下兵營等防禦工事。

而不遠處,還有鐵絲網圍起來的禁地,橘紅色的警示牌上寫著醒目的「危險」,那裡面是雷區,戰時敘利亞軍隊埋下的地雷許多尚未引爆,還靜靜地躺著泥土中。

高地上起了大風,我感到一陣寒意。

種種遺跡就如同殘酷戰爭後不曾遠離此地的幽靈,在嗚咽的風中述說著血腥的記憶。

下山的時候又路過了上山時看到的卡通動物雕塑,藝術家用廢棄武器的零件製作的,提醒著人們和平的珍貴。

3-戈蘭高地在以色列治下由戰地變良田

經過四十多年的管理和開發,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上出現了定居點、農田、果林、葡萄酒廠和自然保護區,煥發著勃勃的生機,充滿了生活氣息。

而敘利亞治下的一側仍然只有荒蕪的土地和被炸毀的城市廢墟,至今寂靜蕭瑟,一片肅殺,了無生氣,猶如死城。

4-在以色列泡湯是一種什麼體驗

(溫泉旁邊的歷史古蹟)

哈馬特加德爾(Hamat Gader)是戈蘭高地以南,靠近約旦邊境的一處天然溫泉,這個地方也是去過兩三次的。

溫泉位於山谷間的綠洲之中,公元二世紀,羅馬人就發現了這處療養勝地,並在此興建浴場。

溫泉所在的谷地低於海平面150米,氣候溫暖濕潤,種植著椰棗樹、棕櫚樹以及樹榦上布滿突刺、綻放著奼紫花朵的異木棉樹等高大茂密的亞熱帶喬木,谷地中綠樹成蔭、鬱鬱蔥蔥,而谷地兩側卻是荒蕪的褐色山崖,巨大的反差令人感慨自然造化的神奇。

更神奇是谷地中還有一個小型動物園,大大小小的池塘裏養了不同品種的鱷魚。

(溫泉旁邊的動物園)

生活在以色列北部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喜愛來此泡溫泉。

阿拉伯人家族觀念重,往往一來就是三世或四世同堂的一大家子,泡溫泉之餘,還在池子邊辦起野餐會。

在冒著熱氣的水池裡,有時可以同時看到穿著三點式比基尼的以色列少女和依然穿著黑袍就下水的阿拉伯大媽。

此時,總有個問題在我腦海中盤旋:大媽的黑袍多久洗一次?

——未完待續——

to be continued

請閱讀上一篇文章:

solymito:開車自駕,橫穿以色列,前往馬薩達與死海?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