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便血就是痔瘡問題,剛開始由於出血量不大,也礙於面子沒去醫院檢查,認為是上火所致,吃些清熱解毒的藥物就能止住。往往忽視了便血不單單是痔瘡的問題引起,身體裏有可能還會潛在某種疾病。

便血一般會分為三種形態:大便帶血,或全為血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這三種顏色形態,分別是黑、暗、紅」。

一、黑色便血

黑便也稱「柏油便」,主要出現在上消化道——胃部與十二指腸附近。之所以將其稱為「柏油便」,是因為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後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紅細胞被破壞,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使得糞便呈黑色,有時糞便附有黏液而發亮,類似柏油。

1、胃癌,作為我國惡性腫瘤中患病率最高疾病,胃癌本身也不是無跡可尋。早期胃癌少數病人有噁心、嘔吐或是類似潰瘍病的上消化道癥狀。疼痛與體重減輕是進展期胃癌最常見的臨牀癥狀。病人常有較為明確的上消化道癥狀,如上腹不適、進食後飽脹,隨著病情進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慾下降、乏力。晚期胃癌病人常可出現貧血、消瘦、營養不良甚至惡病質等表現。

2、胃潰瘍,胃潰瘍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上腹部疼痛是它的主要癥狀。痛感多位於上腹部,也可出現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劍突後。常呈隱痛、鈍痛、脹痛、燒灼樣痛。胃潰瘍的疼痛多在餐後經1~2小時後逐漸緩解,直至下餐進食後再復現上述節律。有些患者可能沒有癥狀,或以出血、黑便、胃穿孔等併發症作為首發癥狀。

3、急性糜爛性胃炎,起病較急,有可能會導致突發上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血及黑便,單獨黑便的人比較少見。出血常為間歇性。大量出血可引起暈厥或休克、貧血。出血時還會有上腹隱痛不適或有觸痛。

4、十二指腸潰瘍,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可為鈍痛、灼痛、脹痛或劇痛,也可表現為僅在飢餓時隱痛不適。典型者表現為輕度或中度劍突下持續性疼痛。可以出現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等併發症,如果出現出血,會引起黑便。

二、暗紅色便血

暗色便即為膿血便,指的是排出的糞便中既有膿液,也有血液,血液外觀較稀薄,有時含有大量黏液。暗色便或含有黏液的血便,往往見於直腸或結腸內的腫瘤及炎症。

1、直腸癌,排便中混有膿血,多為暗紅或暗紫色,常伴有黏液或腐臭的分泌物,大便變軟或變細,便次數增多,有時便祕,有時腹瀉,或者二者交替發生,也會有排便不盡或肛門下墜的不適感。

2、結腸癌,會了現排便困難,暗紅色便。分左、右結腸癌,結腸癌患者早期表現為腹脹、消化不良,而後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便前腹痛,稍後出現黏液便或黏液膿性血便。腫瘤潰爛、失血、毒素吸收後,常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水腫等中毒癥狀。

3、潰瘍性結腸炎,血性腹瀉是最常見的早期癥狀。其他癥狀依次有腹痛、便血、體重減輕、裏急後重、嘔吐等。偶爾主要表現為關節炎,虹膜睫狀體炎,肝功能障礙和皮膚病變。發熱則相對是一個不常見的癥狀,在大多數病人中本病表現為慢性,在少數病人中呈急性、災難性暴發的過程。這些病人表現為頻繁血性糞便,可多達每天30次的高熱與腹痛。

4、多發性腸息肉,多發性腸息肉又稱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多發性息肉多與遺傳、飲食、炎症刺激因素有關,且早期癥狀並不明顯。常見的癥狀有腹瀉、腹痛、便血。便血常持續,後期伴有惡變。若繼發感染,以上癥狀則加重,大便稀軟、味臭、帶有泡沫,有時帶粘液膿血。亦有大便祕結伴裏急後重感。此外若位於直腸下端較大瘤體,便後可脫出肛外,呈暗紅色、乳頭狀腫物。

三、鮮紅色便血

紅色便即為鮮血便,紅色便大多為急性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時間就經肛門隨糞便排出,或便後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時間稍久後可以凝固成血塊。鮮血便一般來自肛管直腸疾病,例如:

1、痔瘡,內痔和混合痔大便出血,顏色為鮮紅色,一般為糞便附有鮮血或便後滴血,嚴重時可能會有噴濺血出現。肛門處有異物感或墜脹感,部分人會有便祕的情況出現。一般為無痛便血。除非便幹摩擦或者內痔脫出嵌頓才會出現疼痛感。外痔一般無便血的情況出現。

2、肛裂,排便時肛門疼痛伴出血,一般出血少,以手紙沾血、滴血為主。顏色為鮮紅色,疼痛呈週期性。一般情況下是突然間產生便祕,排便過於用力或長期腹瀉導致的情況。有的人疼痛明顯,有像刀子割或者燒灼的感覺。疼痛時會放射到臀部,會陰部,骶尾部或大腿內側。嚴重時,會出現括約肌痙攣,大笑和放屁都會疼痛。

3、直腸息肉,一般無疼痛,排便結束後停止,量多少不等。低位息肉,一般血液不與糞便相混。當然,如果息肉位置高、數量多,便中帶有黏液和黏液血便,會與大便相混合。偶有腹痛或下腹墜脹感,隨著息肉的變大可引起腸道癥狀,主要為大便習慣改變、次數變多、變細變少。極少數大便時有腫物自肛門脫出。

4、直腸脫垂,直腸脫垂的主要癥狀為有腫物自肛門脫出。隨著脫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導致肛周皮膚濕疹、瘙癢。因直腸排空困難,常出現便祕,大便次數增多,呈羊糞樣。黏膜糜爛,破潰後有血液流出。

結語:

所以我們不能單純的靠一些癥狀表現相似就去斷定到底是什麼問題,我的建議最好還是去醫院做個檢查,把問題搞清楚了,再想想應該如何進行治療較為穩妥。這樣即保證不延誤病情,又能讓心裡的一塊大石放下,何樂而不為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