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大意:把法壓壺放在秤上,利用去皮功能,倒咖啡粉→倒剛燒開的水→說一句「Siri4分鐘後叫我」→倒進杯子裏開始喝咖啡

聲明:剛開始自己泡咖啡兩個月,我甚至不知道「咖啡怎麼泡最好喝」,當然比不上知乎上的很多很多大神。這篇文章只是為了分享我的做法(當然還有從大家的反饋中學習)。

所以看這篇文章的前提是:想知道如何「快速地」、「方便地」、泡一杯「便宜的」咖啡。如果你說「這麼泡根本不好喝」,對它極有可能不是最好喝的,但是不妨礙它真的很快。如果你的情況適合這個前提就繼續往下看吧

=========================

怎樣比較便宜?

不是在說掛耳咖啡為什麼呢?因為咖啡粉+自己做可以做到更便宜

比如比較熱門的,ucc的職人咖啡(7g×18=126g)常年售價是34~45(大概),有活動的時候可能到26(如299-100活動,單價34元×9包=306元,減100→206元,加稅→230元,平均一下一包25.56元

按底價(25.56)算,一塊錢的購買力是4.93g咖啡

而罐裝咖啡粉(為什麼不是咖啡豆?discussed later)同等品質(阿拉比卡100%)價格大概為(取現在找得到的、比較靠譜的渠道上、比較便宜的各商品來計算)

illy經典 250g×2=500g 115元 → 4.43g

kimbo金標 250g×2=500g 75元 → 6.67g

lavazza的ORO 250g 45元 → 5.55g

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咖啡粉+自己泡的性價比高於掛耳咖啡

(個人不選擇掛耳還有一個理由就是,掛耳的量太少了……7g的掛耳滿足不了一次喝20g的我……)

其實還可以採取「買1kg豆→叫店家磨好了給你

pros是1)更便宜,可以達到購買力9g,並且2)可以靈活選擇豆子和粗細程度

cons是1)1kg很多,風味從店家打開包裝的時候已經開始下降(並且你無法知道店家將如何對待你的豆),和2)拿到手之後儲存不便,或者需要進一步買分裝的帶單向排氣閥的鋁袋or密封罐(其實不便宜),還要花錢和時間,使得最後並沒有省到錢

(我並沒有做過這件事,以上內容來自網路資訊和推理)當然,如果你能解決這些cons,或對你來說pros>cons,這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

怎樣比較快?

關於工具:

網上現有的泡咖啡教程大都需要:一個萃取的儀器,一個倒水的壺,一個測溫度的,根據萃取儀器包不包括過濾功能還要考慮一個濾紙

對我來說好麻煩(而且貴)。法壓壺應該是最懶人友好的幾種萃取方法之一了,放粉→加水→喝咖啡,洗起來也很容易。知乎上有一些很好的對法壓壺的介紹,這裡就不班門弄斧了

這裡用到的工具包括:

1一個秤

2電熱水壺

3法壓壺

4溫度計(可選)

(購買tips:可以上【什麼值得買】搜一下有沒有優惠券,看一下真實用戶評論)

價格大概:秤(14)+開水壺(你家難道沒有嗎?79)+法壓壺(49)=142,溫度計大概27

過程

  1. 燒開水,順便洗你的法壓壺和咖啡杯
  2. 水開了;把法壓壺放到電子秤上,數值穩定了按「去皮」鍵
  3. 拿勺子取咖啡粉,看著數值,加到你想要的量,按「去皮」
  4. 倒水,看著數值,加到你想要的量(水的ρ和溫度有關,但算起來很麻煩所以秤顯示的1g就當作1ml好了)
  5. 搖一搖,或者手邊拿個什麼東西攪拌一下混合物
  6. 把活塞濾網放進去
  7. 計時(久一點沒關係,但是太短了就沒味兒了,可能4分鐘差不多)
  8. 倒進杯子裏開始喝,可以把早餐沒喝完的牛奶加進去

為什麼用剛燒開的水?1)沸騰時基本不可能達到100°C,而且水冷得很快,2)如果操作是正常懶人手速,時間足夠使水冷下來。這時如果有溫度計也可以測測,據說推薦的是85~92°C

為什麼買咖啡粉,而不是買咖啡豆,喝多少磨多少?因為對我個人來說,磨豆要花錢買機器花時間,甚至還要找個地方放它,不如損失一點風味來的合算

法壓壺無法過濾細粉,為了更好的口感,可以加一個濾紙的步驟(精緻懶人)

大概就是這樣。有不懂的請上網找答案而不要問我,因為我大概率也不懂

歡迎分享你的想法!

=========================

附錄

涉及產品:

凱豐電子秤

美的電熱水壺

宜家烏普塔法壓壺

藍駿食品溫度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