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田園綜合體」是指綜合化發展產業和跨越化利用農村資產,是當前鄉村發展代表創新突破的思維模式,是實現鄉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的一種新模式,是培育和轉換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動現有農莊、農場、合作社、農業特色小鎮、農業產業園以及農旅產業、鄉村地產等轉型升級的新路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那麼田園綜合體到底該怎麼做,下面我們一起來捋一捋田園綜合體的建設邏輯。

1、田園綜合體需要有自己的產業鏈

田園綜合體經濟技術原理,就是以企業和地方合作的方式,在鄉村社會進行大範圍整體、綜合的規劃、開發、運營。開發者不是針對一家一戶,進行業態打造,而是結合整個村落的現狀,通過優勢、劣勢分析,在充分對比的基礎上,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

田園綜合體不同於以往,劃定一個農業產業園區,進行招商引資,項目上馬就完事兒了。這樣各個項目之間是割裂的,缺乏有機聯繫的。

田園綜合體是以企業為主,政府搭橋,農民參與,多方共建的開發方式,有利於產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形成乘數效應,培育自己的基礎產業,以基礎性產業帶動非基礎性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一、二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周邊人口前來就業定居,又產生了新的消費需求,為服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整個一二三產業鏈的循環就建立起來了。

2、留的住人的綜合體,纔是成功的

我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建設舉世矚目,在2011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突破50%,進入快速城市化發展階段,我國城市的飛速發展是以犧牲農村為代價的。

長期的城鄉兩策,重城抑鄉,導致各種資源、要素、人才源源不斷地流入城市,各種企事業、公共產品、基礎設施也集中在城市,原本以農業為主的國度,天平逐漸向城市傾斜,在工業化的過程中,鄉村被徹底邊緣化了。

這樣一來,導致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田地荒蕪,新生代的村民也以脫離農村為終生目標。留守村落的只剩下一些孤寡老人或年幼的孩童,整個村子空心化了。

因此,田園綜合體的出現,為鄉村人口迴流創造了條件。田園綜合體的初心是發展經濟,發展經濟的路徑是產業,上面我們提到了如何發展產業,在這裡亮眼辯景就不再闡述,如何將田園綜合體打造成一個反磁極中心,吸引人們尤其是青壯年來鄉村安家落戶?這就成了我們解決鄉村發展問題的核心。

田園綜合體會培育自己的產業鏈,產業發展起來了,提供的就業崗位多了,前來工作的人自然而然就會積聚起來,原住民、新住民還有一些流動人口,成了開發者必須面對的問題,要正確處理三者之間的矛盾,就需要加快完善配套服務設施,配套服務設施分為兩塊,一塊是居住發展帶、一塊是社區發展網;總而言之,要想留住人才,就得展開人居環境建設。

人居環境建設,無外乎兩點,物質基礎是核心,精神需求是關鍵,這是鄉村自下而上城鎮化的基礎,也是促進「人的城鎮化」的基礎。

通過產業融合與產業聚集,形成人員聚集,形成人口相對集中居住,以此建設居住社區,構建了小城鎮化的核心基礎。

對於常年工作和生活在田園綜合體中的居民來說,需要一整套的工作、生活服務設施,來滿足定居者的物質文化需求。配套社會發展網必須要有服務於農業、休閑產業的金融、醫療、教育、商業等等,我們稱為產業配套。

而與此結合,服務於居住需求的居民,同樣需要金融、醫療、教育、商業等等公共服務,由此,形成了產城一體化的公共配套網路。田園綜合體最終形成的是一個新的社會、新的社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文創是內涵

當前社會隨著城市的過度發展,城市病逐漸凸顯出來,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設,也使得人們開始逐漸將目光投入到鄉村上,希望從鄉村的留存中尋找在城市中早已消失不見的中國傳統文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盛世中國需要盛世鄉愁。

反觀鄉村,越是偏僻的地方,留存的東西越多。雲南的麗江、山西的平遙因荒僻而存留,又因為存留而成為人們寄託心靈的地方。鄉村作為中國農業文明的精華,她的選址、佈局以及整個肌理和歷史文脈都承載著中國傳統哲學「天人合一」的思想。

可以說,一個充滿活力的傳統村落,生活習俗、建築風貌、生產方式就構成了一部活的歷史。

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地方的農村,有著自己不同的文化傳承和民俗風情,正是有了這個文化,農村才會擁有自己的靈魂,成為無形的文化紐帶,將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凝聚在一起。

開發者通過挖掘歷史文化元素,與新型興產業進行融合,用新的創意加持,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延續新的東西,與時俱進,用文化內涵來提升產業價值,既延伸了產業鏈條,又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魅力,使整個村落真正的「活」起來!

4、總結

田園綜合體其實就是農業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升級版,是其理念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

從以上論述的幾個點不難看出,田園綜合體就是宜業+宜居+文創的綜合發展模式,它不單單是簡單的物質環境規劃,是體現以人為本理念,以生活、就業為導向的現代化的新型社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