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賀歲檔電影《飛馳人生》讓許多喜歡車的小夥伴們燃起了心裡對駕駛的慾望。

同時,借著電影的風頭,POLO也成為最近大熱的車型,特別是在全新一代POLO即將上市之際。許多人認為,「POLO無疑是年輕人的首選車型,緊湊的車身、優秀的操控、同時還兼具比較強大的改裝潛力。」但我的觀點是,電影總歸是電影,現實依然骨感。

《飛馳人生》影片中也提到,花120萬進行改裝只能算入門車型。而普通版的POLO原廠110的動力(1.5L自吸發動機)就能看出,它僅僅只夠代步而已,改裝的上手容易程度,沒準還沒飛度好。

為什麼影片中選擇POLO跑拉力賽?

導演韓寒已經不是第一次將上汽大眾POLO和電影聯繫在一起了,曾經在電影《乘風破浪》時就有POLO出鏡的鏡頭。加上韓寒本來就是一名賽車手,之前效力過上汽大眾333車隊,為車隊拿下了許多優秀的成績。而POLO曾經也是333車隊的主力車型,所以影片中的大眾POLO算是本色出演。不同的是333車隊的車型為POLO GTI,而電影中不是;333車隊之前跑的是場地賽,而電影中為拉力賽。

其次,影片用了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來講述張弛這臺POLO是如何從一個報廢的車架「東拼西湊」攢起來的。車隊技師記星更是用一段報菜名的方式,向我們介紹了一輛賽用POLO,需要多少零部件和軟妹幣才能飛馳在巴音布魯克大草原上。由此也間接的說明瞭,如果重改的話,POLO是一輛物美價廉同時又有著較強改裝潛力的車型。

從以上兩點中就能發現,其實不論民用改裝還是賽用改裝,都是要花錢的,沒有經濟基礎,很難將POLO打造成一輛主打純粹操控和駕駛的車型。

現實是,沒多少人會拿POLO去改裝

POLO從當初進入國內以來,受到了80後90前消費者所喜愛,原因有二:首先是因為零幾年那會兒買車,10來萬預算能買到的車型是普桑、捷達王等一些當時看來很有面兒的車型。

但在當時的年輕人看來,這些街車並不能體現年輕人的個性,而POLO在這其中屬於造型相當有個性的車型,所以當時許多80後年輕人的夢想座駕就是大眾POLO。其次,國內消費者偏愛德國品質,恰好POLO剛好屬於德系車,所以基本不愁賣。

而現在,關注POLO的消費者基本都是口袋裡沒多少存款又想買合資車的年輕人,說白了就是沒錢想買好東西。他們的購車需求僅僅是上下班代步,平時出門不用擠公交擠地鐵。在「德國品質」的思想帶動下,合資品牌車型中只有合資品牌中大眾POLO符合他們的口味。所以對於這部分買車僅僅只是為了代步的消費者而言,能承受一套endless剎車卡鉗的售價?能享受到1.5L自吸發動機帶來的暢快加速體驗?顯然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說讓他們改裝車了,如果真的想改裝的話,同級別的飛度似乎是更不錯的選擇。

所以,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飛馳人生》,它可能是一部感悟人生,對汽車有情懷的電影。也正是有了劇中情節的設定,也讓POLO這款車重新被賦予了更多的感情色彩。所以,奉勸大家看電影要理性,不要看到電影裏的POLO非常牛X,就感覺自己買一輛POLO改一改也能達到同等水平。在這之前還是得看看口袋裡的銀子夠不夠拿來揮霍。最後,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有10萬元預算,你們會選擇全新一代POLO還是改裝潛力更大的本田飛度?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線外邦)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