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暑假,同學都準備將書本慢慢放下。孔教學院大成小學,就趁暑假前夕,組織三年級及四年級的學生,分別到海洋公園及昂坪360展開戶外遊蹤活動。同學們能輕鬆一下之餘,又可以持續學習。今次的遊蹤活動,採用由本港電子教學供應商「香港意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ALS)研發出的電子平臺應用程式,真實環境與電子虛擬情景互動,突破傳統學習體驗,同學都玩得不亦樂乎!

四年級的同學到昂坪360展開戶外活動學習,真正瞭解纜車運作。

遊戲中學習 學生更投入

孔教學院大成小學三年級的同學,於本月五日到海洋公園參與遊蹤活動。同學透過設置於平板電腦的「O2O活學遊蹤」活動應用程式「EDX School」,從遊戲中學習。帶隊的老師甘浩輝表示,過往參觀海洋公園,學生大多以參觀及遊玩為主:「加入電子遊蹤的內容,令學生進入了一個大自然課室,每個景點都是學習點,學生更投入學習。」

三年級同學在海洋公園參與遊蹤活動,突破傳統學習,玩得不亦樂乎!

配合電子程式的應用,令學習內容能夠同景點有即時互動。當天,同學先後去了海洋館、熊貓館、中華鱘館、澳洲歷奇及冰極天地等。陳錦長老師從旁觀察,看到同學遇到不同題目時,都會專注展品介紹,例如在海洋館,他們能有效瞭解不同海洋生物的特性,深入瞭解軟骨魚的特徵,陳老師說:「過程中,希望學生能透過遊戲活動方式投入學習,共同完成任務,增加學習動機,建立社交技巧,學習團體合作。」

今次海洋公園遊蹤,甘浩輝老師認為學生均積極及投入,也十分享受與同輩之間的相處及合作,積極發揮團體精神:「相比過往活動,遊蹤活動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一種很特殊的體驗,學生比較喜歡這種學習方式。學生跳出課室,透過親身觀察及體驗,瞭解不同動物生活特性,認識大自然保育意識,學會尊重生命。」

同學透過平板電腦的應用程式學習,更積極及投入。

不少同學都對今次歷程印象深刻,都異口同聲表示最深刻的是到冰極天地看企鵝:「有很多企鵝!牠們很可愛!」從現場所見,他們在冰極天地逗留的時間特別長,爭相與企鵝拍照,要離開時都顯然不捨。同學們還表示,平常與家人到海洋公園都以玩為主,發現過往有很多東西,原來都未有深入瞭解。今次活動,他們放下書本走出課室,都能認真觀賞不同的動物以及認識牠們的特性,開拓了他們一個真正學習及體驗的新天地。

電子化活動學習,除了加快學生的學習進程、增加學習趣味,其實也更環保。因為電子化的遊蹤活動,讓學生節省了使用紙、筆的程序,做法除節省學校行政上的負擔,全天候的工具更便利學生於戶外學習。由於所有資訊以電子形式呈現,內容會更多元化及精彩,也能因應不同的海洋生物或動物,增加及輕易更改不同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節省老師準備活動時的工作量,也能比起傳統更得心應手,提升效率。

放下書本走出課室,同學都能認真觀賞及瞭解不同動物,開拓一個真正學習及體驗新天地。

昂坪360 有效學習STEM知識

孔教學院大成小學的「活動式電子學習」,還安排四年級同學參與昂坪360遊蹤活動。除了乘坐纜車,學生可參觀東湧纜車廠、寶蓮寺、天壇大佛、昂坪市集,透過平板電腦的應用程式,進行線上和線下活動,令他們將平時所學的知識真正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同學印象最深刻,必定是參觀360纜車廠親身瞭解纜車運作。期間,他們利用手上的電子學習平臺,除了能夠輕易瀏覽所有資訊,也可即時進行互動評估,同學也相當投入。除了認識昂坪360的纜車系統外,也可以學習與STEM相關及跨學科的知識,引起學生好奇心,提升學習興趣。

同學參觀360纜車廠親身瞭解纜車運作。

隨行的梁日科老師認為,電子化內容多元化而且精彩,可因應景點增設適合學生程度的互動學習內容,甚至有延伸連結,讓他們學得更深入,令他們對學習內容有更深刻的記憶。

今次舉辦遊蹤活動的孔教學院大成小學,多年來都著重電子教學,除了在課堂上使用,日常戶外學習,校方也會善用不同的電子程式。在學校配合新世代多元智能發展之下,每年均有三星期讓各級同學展開專題研習,同學也多利用平板電腦,活動電子化,多年來也看得出成效。

校長袁潘淑嫻指,戶外活動學習,使用平板電腦將活動電子化是校方的慣常做法:「我們由常識週的校園遊蹤活動、小一的遊走校園活動,以至於平日各科的自學活動,都著重同學們通過經歷、體會,以平板電腦及不同的軟件及流動應用程式學習。給予學生不同的戶外學習,使他們可以通過觀察真實的事物尋找答案,藉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觀期間,配合手上的電子學習平臺,能輕易掌握資訊,學習更有成效。

參觀期間,配合手上的電子學習平臺,能輕易掌握資訊,學習更有成效。

姊妹學校參與遊蹤活動 更易打成一片

教育界多年來提倡電子學習,除了能將課室搬至學校以外,也能增加同學學習動機,也促進不同學校學生交流。孔教學院大成小學一直透過「姊妹學校交流計劃」,建立持久的中港兩地師生交流機會,通過觀課評課等活動,老師可互相學習之餘,學校更利用「活動式電子學習」,讓內地姊妹學校的同學,透過參與多項香港遊蹤活動,更易讓兩地學生打成一片,交流更具深度。

姊妹學校學生參與在烏溪沙青年新村遊蹤活動,將電子、營地合二為一。兩地同學組隊在營地展開任務,按照板上的GPS地圖,尋找任務點,解答問題。

烏溪沙青年新村遊蹤活動,可令學生多思考,例如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走完全部任務點,校長袁潘淑嫻指,活動增加兩地學生的溝通及團隊合作:「對我校及姊妹學校來說,是一次難得的互動交流活動。」

孔教學院大成小學校長袁潘淑嫻認為,姊妹學校交流,對老師及學生均有好處:「老師能從中瞭解不同教學模式,取長補短,改善教學質素;也能讓內地老師瞭解本港教育特色,特別是電子教學以及STEM發展等等。」

「從學生層面,交流除了有助兩地學生增進友誼,內地學生的勤樸、積極和自律的學習態度,尤其能為香港學生帶來正面啟發,促進學生個人成長。」校長舉了一個例子,有本地學生目睹當地學生在資源匱乏下,認真投入上課,自然明白自己在學習上要更努力。至於內地學生體驗香港學生兩文三語的語言能力:「兩地學生透過相互探訪、共同參與文化體藝交流活動,增進彼此友誼,加深認識瞭解兩地。」

姊妹學校學生參與D.PARK愉景新城,多元智能STEM遊蹤活動,配合商場不同設施,讓同學在現實環境運用課堂所學,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遊蹤活動是交流初期理想的破冰活動,STEM活動講求互相合作,內地和香港的同學,能在活動中打成一片,相處融洽。

遊蹤活動是交流初期理想的破冰活動,STEM活動講求互相合作,內地和香港的同學,能在活動中打成一片,相處融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