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孫彬訓╱臺北報導】

國內投信業今年來掀起AI人工智慧相關基金募集熱潮,而AI投資、投資AI也日益受到矚目,AI正躍居當前投資主流趨勢。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AI技術突飛猛進,為各行各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新趨勢與大商機隨之浮現,迅速成為投資市場的當紅炸子雞。

以AI精準醫療為例,即聚焦醫療導入AI後的新商機,如IBM Watson人工智慧輔助醫療系統、基因定序和檢測、微創手術、影像判讀、遠距醫療和照護等。常李奕翰強調,有別於傳統生技醫療基金,未來會將90%資金佈局在突破式創新,完整掌握醫療產業的變革機會。

常李奕翰強調,部分治療型產業,如製藥、生技等,受到美國健保藥價政策影響,股價明顯震盪,但符合AI精準醫療的預防、診斷和照護則不受影響。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呂丹嵐表示,2018年有兩項趨勢值得留意,一是藥品漲價是否趨緩,大型藥廠過去依賴漲價的成長模式,在川普上任後抨擊藥廠對藥品收取高價的行為,使得類股壓力沉重,今年大藥廠整體漲價幅度已有收斂跡象。

二是大併購浪潮是否再現,因為市場上潛在可能被併購的小型生物醫藥公司已不多,藥廠能從藥物漲價中獲得的收益也縮小,對稅改後滿手現金的大企業而言,橫向跨產業的整合可能是另一個可行方向。

駿利亨德森環球生命科技投資團隊指出,最近幾個星期公佈的兩黨預算法案(BBA)與白宮提出的2019年會計年度預算法案,兩黨國會議員均希望藉由改革以調降美國醫療保險的民眾自費金額。

目前,美國國會與白宮都以美國醫療保險作為改革的目標。儘管美國醫療保險僅佔全美醫療支出的五分之一,這部分的改革應該就足以讓川普自行宣佈在藥價爭議上「贏得勝利」,至少可以讓他在勝利中沈浸一段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