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數據殺熟的事情,算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問題了,網路上很早之前已經曝光過,滴滴大數據殺熟,攜程大數據殺熟等等,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沒有過多久,這個話題又被媒體曝了出來。這不,網友爆料,日前在攜程購買了一張機票,總價為17548元;當他發現沒有選擇報銷憑證退回重選時,提示已無票,重新搜索價格變成了18987元。而在海航官網網16890元。對此,攜程方面致歉稱,二次支付顯示無票是App Bug所致,絕無「大數據殺熟」行為。??系統BUG已緊急修復,承諾賠償所有受損用戶。之所以舊「聞」重提,我想這其中肯定有很多原因。

競爭對手所為

攜程目前是中國本土旅遊做大的平台了,來自某數據顯示在市場格局方面,以攜程、去哪兒為主體的攜程系共佔63.9%的市場份額,可以是說是有絕對優勢的,讓其他做在線旅遊的平台望其項背,在線旅遊市場畢竟是一塊非常大的蛋糕,你攜程一家獨吞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從市場份額最大的攜程的口裡奪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要想從攜程哪裡奪點市場份額過來,必然是要花點心思的,這種裡面涉及的操作可能就會涉及到負面稿子,黑稿子,螞蟻啃大象,一點一點的啃,說不定那天總要把攜程啃倒。商場如戰場,你既然有漏洞,我就可以順水推舟把這個事情做出來。

當然了,攜程也不傻,即使自己知道自己幹了不好的事情,比如「大數據殺熟」對外也不會說出來。中國很多互聯網產品背後有很多見不得人的勾當,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沒有人會曝光,這些東西都屬於公司機密,在公司上班的人基本上都簽訂了保密寫,曝光了對自己是一點好處都沒有,所以這些秘密都是永遠不會見光的。而對外來說是非常容易打發用戶,打發媒體的,任何的勾當被曝光了,都可以通過很多正常的借口打發用戶和媒體,比如產品bug,比如網路錯誤,比如伺服器出了點問題,或者伺服器升級,要知道曾經上海某家P2P跑路前夜的時候,告訴用戶的時候就是伺服器升級,結果第二天,醒來,人家跑路了。做為一個用戶,你可能永遠不知道你使用的產品背後的那幫人在幹什麼壞事。

所以說,被曝光的攜程這種「大數據殺熟」事件,有可能是人家真幹了,殺的就是你,但是對外官宣仍然有很多借口可以說。當然了,也有可能是競爭對手所謂,想抹黑攜程,打打攜程的份額,給自己拉點用戶過來。

「大數據殺熟」為什麼殺你,因為你懶

在互聯網產品多如牛毛的今天,如果你還像以前以前一直在攜程訂購酒店和機票,甚至火車票,我想有可能大數據殺熟殺的就是你,因為時代已經變了。對於我來說,我已經很多年不用攜程了,在5年前我可能還用攜程,為什麼?那個時候在線旅遊的產品比較少,出去旅遊訂房不方便,沒有其他產品用,很多酒店有沒有官網,信息比較封閉,只有用攜程,但是現在不用了。任何一家酒店都可能有自己的官網,微信號,小程序,淘寶店,App,朋友圈等等,甚至很多酒店入住了不僅僅是一個平台,可能入住了攜程,美團,飛豬等等很多平台,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任何一個酒店,企業的信息都極度移動互聯網化,同時,信息也不再閉塞,而且越來越通暢了。

信息的通暢使得我們在外出旅遊的時候訂購酒店,訂購門票非常方便,比如我在外出旅遊的時候,經常會打開美團,攜程,飛豬,小程序等其他好幾個平台看看,同一個酒店在各個平台上的價格是有非常大的差別的,我當時定的一個酒店,在攜程上200多,但是在我用的某個小程序上,才120塊,差價達到了80多,不僅差價多,服務還有差別,我定的那個120的還是包早餐的,而攜程上的那個200多的還沒有早餐,當然我也看了美團,也是非常貴。在信息和產品如此暢通的今天,如果你還意味的抱著你習慣的訂購平台或者產品不放,你就是傻,你就是懶。

當然訂機票也一樣,很多機票網站和小程序,App,同樣的航班,你稍微花點時間就很容易比價出來。這些很容易就把差價省出來了,省個千兒八百的,夠吃一頓好吃的了,動動手指稍微比比價,你不會吃虧太多。

當然,如果你太懶的話,你就要自己消費這些差價,也別怪平台大數據殺熟。還有就是你的錢來得比較容易,或者都是公司報銷,不心疼,你可以用攜程。畢竟不是自掏腰包,不會那麼心疼。如果你是自掏腰包,那麼你就勤快一點,多下幾個App,打開幾個公眾號或者小程序比比價,否則大數據殺熟殺的就是你。

為什麼要大數據殺熟?

大家要知道在線旅遊平台的發展和壯大是一個打拚過來的,過去高額的線下旅遊人力成本,銷售成本,門店成本是很多傳統旅遊門票高額的原因之一,而在線旅遊平台通過低價的血拚,很容易把線下門店的用戶吸引過來,這個就使得線下旅遊門店的生意越來越難,而打敗線下旅遊門店發展起來的在線旅遊平台,在最終成長壯大穩定之後,過去血拚所付出的補貼代價終究要收回來,從哪裡收,肯定還是用戶。慢慢的提價,巧妙的減少待售數量給用戶造成恐懼,都是平台要使用的招數,比如在訂購同一個酒店的時候,你如果刷新幾次不訂,你會發現待定的酒店房間正在減少,本來還剩3間的標準房間,慢慢變成了1間,這種對用戶的心理恐嚇會使得用戶很快下「訂單」。當然,這些套路在你用了幾個App或產品的時候,你會發現,別的平台上同一個酒店始終還有房間。用戶曾經低價享受到的服務和福利,平台終究會用戶身上賺回來。

在平台的背後,特別是上市公司,都是要給資本回報的,每年開會的時候,資本都會要求有更高的回報,那麼這些回報從哪裡來,就是從用戶哪裡來,如何來,這些層層的需求都會最終被傳遞到產品上,傳遞到產品的邏輯中去,做為一個曾經的PM,有足夠的套路來套住用戶,只要能想到,程序就可以實現。所以不要怪產品,不要怪設計者,不要怪程序員,要怪就怪大數據殺熟背後的資本。體量越大的平台,對收入和利潤要求的越高,就會更加暴利。比如你在微信充話費,你會發現10元的話費你充不了,而在有的平台可以,同樣的你在京東買東西,有時候比其他平台還貴幾十塊……提高用戶每一單的消費價格,平台才能獲取更多的利潤,才能給資本更好的回報。

所以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要明白那些平台的套路,要做一個聰明的用戶。

作者:移動互聯網李建華,微信:beijinghutuxiong 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