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貸備案大限迫近 “標荒”現象恐將延續)

目前平均滿標時間在1小時以內的平颱約佔三成

隨著監管趨嚴,限額等規定的要求,當下互金平颱儼然已經從流量為王走嚮瞭資産為王時代。根據網貸之傢的數據,隨機抽取8傢規模較大的網貸平颱,今年新上綫標的數量為219.2萬個,而且去年同期則為281.8萬個,同比下降22.3%。

有業內人士反映,“標荒”情況在春節前就已初見態勢,春節後依然沒有得到緩解,甚至有大麵積蔓延的趨勢。進入3月份,P2P平颱無標可投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捷越聯閤創始人兼捷越普惠總裁馬天帥對《證券日報》記者錶示,對互金行業而言,“標荒”背後可能是“資産荒”窘境,“資産荒”一直是製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之一。麵對“資産荒”現象,個彆平颱會放寬藉貸要求,降低風控標準,這樣不僅不利於投資人的資金安全,也容易提高平颱壞賬率,加劇平颱風險。

“網貸專項整治小組要求,2018年6月份需要完成轄區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在備案工作關鍵期,平颱在資産業務上審核相比以往更加嚴格,以免影響備案進程。可以預見,在平颱未能通過備案前,標荒狀態會持續。”網貸天眼研究員付影錶示。

1小時內滿標平颱佔30.3%

對於網貸平颱的標的到底有多難求的問題,網貸之傢近日隨機抽取瞭部分樣本平颱,數據顯示,大多數平颱滿標速度正在加快,單位時間成交金額年後與年前比環比上升幅度達到40%—50%,更有搶標嚴重的平颱單位時間內成成交金額環比升幅超過1000%。在滿標時間方麵,過去三個多月裏,平均滿標時間在1小時以內的平颱佔到30.3%左右。平均滿標時間在1天以上的平颱佔8.83%。

小小金融CEO劉小峯對《證券日報》記者錶示,“從各地傳遞齣的監管信號基本可以確定一點,在備案期間,網貸平颱待還餘額的規模不能增長。隨著整頓工作的強力推進,網貸平颱標的長拆短的模式無法繼續,大部分標的藉款期限拉長。在‘餘額受限,藉款期限拉長’等因素製約下,網貸平颱就不得不限製成交量。這樣就會錶現齣‘標荒’,投資者經常搶不到標。”

3月22日,本報記者翻看瞭幾傢頭部平颱網頁發現,期限短的標的非常少。人人貸的散標均顯示滿標狀態;點融網一些投資項目也均顯示滿標狀態;你我貸新標裏僅剩12個月以上期限的;陸金服可投的標的僅有2個,其中一個滿標,另一個期限為36個月的標的幾近滿標;團貸網期限12個月及18個月的標的都已經滿標,僅剩期限36個月的標的,也已投資過半。

團貸網CEO餘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坦言,“目前資産端主要依靠車貸、房貸、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三農金融等領域。一些熱門標的的滿標速度是以秒計的,如果有加息等活動,滿標速度則更快。”

“滿標速度客觀反映瞭標的的搶購情況。滿標速度因平颱而異。一標難求的情況固然存在,但仍有可供選擇的空間。”紫馬財行CEO唐學慶錶示。

“標荒”仍會持續

“‘資産荒’是導緻投資人無標可投的原因之一。”網貸之傢研究員陳曉俊對《證券日報》記者錶示。

事實上,網貸行業發展每個階段都有人提“資産荒”,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個僞命題。有業內人士認為,春節後齣現“資産荒”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幾乎每年這個時候都會齣現這一情況。

主要有兩方麵原因:一是資産端供給不足,部分行業有淡旺季之分。二是資金供給充裕。年前資金有迴流的需求,産品供過於求。過完節後,資金重新迴到市場,導緻資産端供給不足而資金端供給又十分充裕,使得各大網貸平颱一標難搶的現象尤為突齣。

除瞭上述原因之外,今年的“資産荒”相對往年有一個更重要的形成因素——整改驗收。陳曉俊對本報記者錶示,“今年的‘資産荒’的確與備案有較大關係,平颱限製不閤規業務資産,限製平颱自身業務規模增長,一定程度導緻齣現‘資産荒’。”

唐學慶也認為,“一標難求情況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瞭閤規驗收和備案因素的影響。備案因素消除後,部分網貸平颱可能會轉變業務模式,引進新的資産端,以緩解‘標荒’。”

“隨著行業監管的不斷深入,‘資産荒’現象將進一步加劇。目前社會徵信體係並不完善,需要平颱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通過相關數據和風控模型有效進行風險防控,同時,需要進一步挖掘長尾場景,開闢新的消費場景,通過開拓新領域緩解資産荒壓力。”馬天帥錶示。

付影對《證券日報》記者錶示,“一些平颱為瞭閤規,此前與基金、銀行、金交所、保險等機構閤作的資産端業務已經陸續下綫。另外,根據監管對個人藉款、企業藉款的最高限額的規定,多數平颱將大額標資産砍掉並執行小額分散的要求。整體來看,資産端業務縮水已經成各傢平颱整體麵臨的問題。”

“短期來看,‘標荒’雖然會較年初緩和,但是仍會麵臨很大的恢復壓力。”餘軍說道,“資産荒”無疑會對網貸平颱的交易量造成直接影響,如果平颱長時間齣現“資産荒”現象,也將增加投資人流失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