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道 日媒稱,中國遊客在日本掃貨、購買高價商品的"爆買"被認爲正走向退潮。但在日本某些場合,數十萬,數百萬日元的高價商品仍接連被中國人買走。此次,記者探訪了中國人在日本的另一個消費場面--拍賣會。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2月26日報道,2016年11月下旬,乘坐巴士從中部國際機場前來的大約30名中國人進入了名古屋市內的一家酒店。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參加第二天在該酒店舉辦的拍賣會。拍賣會場擺放着硯臺、墨、字畫等約700件拍品。在拍賣會的前一天,他們就紛紛來到會場,親眼看看拍品,確認狀態,並用手電照着細緻地檢查每個細節。

當記者詢問這些中國買家的職業和預算時,他們都不願意透露更多情況。一位來自上海的買家說,自己是個畫商,感覺此次拍品的質量很高。而另一位來自廣州的買家則表示,品質非常好,其中也有便宜的東西。顯示出了強烈的購買意願。

對於最近的拍賣狀況,拍賣會的主辦方介紹稱:"以前,品質很一般的拍品也會有中國買家出手。但現在如果不是品質上乘的拍品都不會有中國買家問津。"

拍賣會當天,公司老闆、收藏家、大學教授等約150人齊聚會場。拍品的照片和競拍價等顯示在會場前方的大屏幕上。一塊用作觀賞的石頭的起拍價大約20萬日元(約合1.2萬元人民幣),舉牌開始後,價格一路飆升。最後,這件拍品最終以55萬日元(約合3.3萬元人民幣)成交。之後,數十萬日元,數百萬日元的拍品也接連成交。這場拍賣會拍出的最高成交價爲1200萬日元(約合73萬元人民幣)。

會場裏有一位來自上海的從事中日貿易相關工作的買家。他想拍的是硯臺。他說:"(品質)有好有壞",對挑選拍品顯示出慎重的態度。

報道稱,除了本人或代理人親自到會場參與拍賣外,也有通過電話參與拍賣會或者事先以書面形式出價等方式。

雖然拍賣會仍在進行,但之前那位從事中日貿易相關工作的上海買家已經準備離開會場。記者迎上去詢問有何收穫,他笑着道"這次拍賣還不錯,很成功。花了200萬日元不到。"

報道認爲,中國人的消費舉動似乎很難一概而論,日本國內的"爆買"景象也依然存在於各個角落。

資料圖片:在免稅店購物的訪日外國遊客。(《日本經濟新聞》網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