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總期盼着長大,不再過被長輩支配的生活,而當我們真正長大的時候,才感受到現實的殘酷。在成長的過程中,人情世故是一門必修課。而老祖宗也爲後輩們留下了珍貴的箴言:“肩挑四兩爲客,幫人一日爲奴”。

  不管客還是奴都是服務於人的,不同的是自由和非自由的區別。哪怕自己做的買賣再少,就算是擺地攤,那你也是自己的主人,別人也會稱呼一聲老闆。記得小時候的農村很貧窮,經常有貨郎和染布的染匠走街串巷,那時候沒有“老闆”這個稱呼,大人們都稱呼貨郎和染匠爲師傅。雖然他們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卻也是給自己當老闆,無需聽從別人的差遣。

  以前給被人幹活也叫“幫工”,幹一天就拿一天的工錢,有別人找的時候就有錢掙,沒人找的時候就沒活幹,因此幫工是需要看僱主臉色行事的,跟僱主關係好,僱主還會給你活幹,關係不好的話,生活就艱難了。現在來看,這樣的人就是普通的上班族,上班的時候要揣摩老闆的心思,甚至老闆讓加班也要任勞任怨,因爲不聽話就可能被“開掉”。

  總的來說,這句”肩挑四兩爲客,幫人一日爲奴“,就是說不管買賣大小,只要是你自己幹,別人就尊稱你爲客,反過來給人家打工就是奴,現在看來這句話也比較符合當今角色的劃分,只不過不管是奴是客,都需要付出辛苦和努力,分工不同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