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篇  前言

唐 太宗曾謂:「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歷史人物,往往就像一面鏡子,給予後世人們一個絕佳的省思空間。以下 我們所蒐編的五十五篇故事,都是一些小典故;它可能是發生在大人物的身上,也可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但是他們的故事,都有其大道理存在的地方。也許它 只提供同仁一個「感受」,或甚至只是一個「感動」而已;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每個看到這些小故事的同仁,都能夠有一份「感覺」-一種「清清白白」的舒服 感覺。我們相信,一個能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人,絕對能活得比誰都還來得快樂。所謂:「身在公門好修行。」只要凡事多以「同理心」及「榮譽感」為出發點,自然 能修得善果。不是嗎

第貳篇 典章制度

一、視貪官如寇讎的朱元璋

明 朝對於貪官污吏的懲罰,其嚴峻程度堪為歷代之最。尤其開國君主朱元璋,更是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在法令宣導方面,他特製「申誡公侯鐵榜」〈共有九條嚴 律〉,並將歷代昏君如商紂、秦二世胡亥、隋煬帝、宋徽宗等敗國史跡,製成壁畫,要求皇子百官引以為誡;同時經常發表懲貪與貪官亡國等言論,如親自編寫「大 誥」、「大誥續編」、「大誥三編」、「大誥武臣」等書,蒐錄150件貪官案例,以強化百官的「心防」。他曾經講過:「不僅貪錢、貪物者是貪官,貪聲貪色者、貪權貪勢者、貪諛貪名貪享樂者,也都是貪官…。」可見他對貪污問題,已達「潔癖」的地步。

  在 執行嚴刑峻罰方面,他更是絕不手軟,一次懲殺成千上萬人,猶如家常便飯;如藍玉一案,即殺了二萬多人。而殺的官階層級方面,從宰相、皇親國戚、駙馬、大將 軍、尚書、欽差大臣到侍郎、各級地方官吏等,無一不殺。至於懲罰方式,則尤其琳瑯滿目,最殘忍者如剝皮實草〈公開曝陳〉、抽腸、凌遲等不一而足。儘管如此 嚴厲執法,但貪官污吏卻未曾少過;誠如被朱元璋懲殺的貪官吳金德臨死前說的話一樣:「只要這個世上有錢在,就會有人貪污,貪官是殺不完的。」朱元璋也曾經 說過:「我欲殺盡貪官污吏,奈何朝殺暮又犯?」所以說,單是讓官員「不敢貪」,還是不夠的!

有 人曾開玩笑說,如果按照朱元璋的標準,今天的公務員大概有九成以上要被殺頭。儘管朱元璋以「血腥」著稱,但他卻是一個非常愛民如子的皇帝;例如他很重視發 掘民隱民瘼,並特別在乎百姓對他的評價,只要是民眾舉發的貪官污吏,十之八九都大概難逃一死,而且只要是民眾所提出的興革意見,他都照辦。從另一個角度來 看,他又何嘗不是一個好皇帝。

 

二、著「反貪倡廉」論的茹太素

茹 太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刑部主事,每上奏章動則七八千字,且語意艱澀,隱晦暗喻又多,每次朱元璋一看到他的長篇大論的奏章,就顯得很不耐煩。某次,茹太素又 上奏章了,朱元璋懶得看,就叫中書郎王敏唸給他聽,當王敏一唸到題目是「反貪倡廉」論時,朱元璋眼睛一亮,直說:「好!趕快唸」。當唸到第六千三百字時, 朱元璋火大了,說:「這到底是什麼狗屁文章,咬文嚼字,而且沒有重點,如此戲弄朕,豈可輕饒,去把他叫來,我要好好修理他…。」當茹太素到來後,朱元璋即 數落他:「你無聊造此濫文,不知所云,既浪費紙墨,也浪費朕的時間,如果官員都像你這樣不著邊際的奓談肅貪倡廉,政風何時才能清明…。」不說二話,就把茹 太素痛打五十大板。第二天晚上,朱元璋還是好奇的叫王敏把接下來的文章唸來聽,王敏邊讀邊看著朱元璋,深怕他又光火起來。當唸到「夫人無廉恥,不可以治 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也。法能殺人,不能使人守廉;能刑貪者,不能使人知恥。故聖王在上,明好惡以示之,經非義以導之,親賢廉而進之,賤貪婪而退 之…。」時,朱元璋跳起來問王敏總共唸多少字了,王敏答約一萬六千字左右,於是大罵:「都是些不痛不癢的廢話,這個老傢伙,恨不得再打他一頓…。」這時太 子朱標在旁說,還剩五百字,請父皇聽完再說…。最後是茹太素建議的五件事:「1.所有官員每年都要向上司陳報自家的財產;2.各地按察使三年交換一次;3.各布政使司、府、州、縣的財政官員,每三年交換一次;4.官員家中有人從商者,不得做主官和主管財政的官吏;5.明 訂嚴刑峻法,從嚴規範言行,使奸貪者無由而生。」朱元璋聽完後,說:「這還差不多,前四條趕快交給各部辦理,至於第五條則不行,製法太嚴恐傷民,過與不及 都不好啊!用刑之道,但貴得中。」後來朱元璋特別把茹太素找來,跟他道歉一番,並將打他的這件事始末,向全國公佈,同時明令褒揚他。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知道,朱元璋的確是一個賞罰分明,並重視吏治的好皇帝。相信,只要主政者,決心澄清吏治,並採用好的法令制度,則政風工作必能達事半功倍之效。


 

三、重視民訪、以求良政的龐仲達

漢 代龐仲達任漢陽太守時,很重視轄區賢達人士的興革意見。當時漢陽郡中一個具有特殊節操的教育家,叫做任棠,某日龐太守特別親訪,但任棠卻不與其交談,只是 將一大棵蕹白、一盆清水放在門口,自己則是抱著孫子,蹲在門檻後面。龐仲達左右見任棠如此踞傲無禮,便欲加以斥責,但仲達卻說:「我想他大概是要我明白怎 麼做太守吧─一盆清水,是要我為官清廉:拔一根蕹,是要我敢於懲治豪強;至於抱一個小孩,就是要我能夠體恤弱小啊!」講完後即笑著離開。從此以後,龐仲達 更加勤政愛民,廣泛的瞭解民眾的需求,並造福百姓。

我想,現代政府施政,也是要主動瞭解民隱民瘼,並且廣泛地與意見團體溝通聯繫,憂民所憂、急民所急,如此才能獲致民眾的肯定與認同。

四、拒絕聽「好話」的鄒忌與齊威王

齊 威王的大臣鄒忌,身高八尺,長得英俊瀟灑。某日他心血來潮,問他的妻、妾說,如果他和全國公認的美男子─徐公相比,到底誰比較帥?他的妻、妾都說,徐公哪 裡比得上你呢!後來鄒忌又問來訪的友人,也是說他比徐公還要俊俏。直到有天徐公親自來訪,鄒忌仔細端詳並攬鏡自照,發覺自己確實差得遠呢,於是便說:「我 的妻子是因為偏私我,妾是因為怕我,朋友是因為有求於我,所以才都說我好話,但其實並非真話啊…!」後來鄒忌有次向齊威王諫言時說道:「現在全國的官員百 姓、后妃內侍等,沒有一個不對大王有所需求的,所以大王可能受到的矇蔽,是多麼大啊…!」齊威王聽了以後,便採納鄒忌建議,從此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後來 鄰國的燕、趙、韓、魏等國王,在聽到這件事後,都到齊國來瞭解學習,以致後世有謂:「不用靠打仗,在朝廷中就已獲勝了。」

所謂「忠言逆耳」,自古皆然。但身為現代的公務員,除了要聽民眾的真話外,也要反映實情給上級長官做決策;也就是做到所謂的效率和便民。如此,政府纔能夠真正的「永續經營」。


 

五、重視建議、稽查改正缺失制度的漢文帝、景帝

漢 文帝曾書說過:「或許是我的施政有所失當,在行為上有了過失,才造成近年來的天道不順,地利不豐與人事失和。……為瞭解決這些問題,丞相、列侯、官吏有二 千石俸祿的,以及博士等,均應一起從長計議,設法研擬能夠造福百姓的措施,切不可隱諱不言…。」同樣的,漢景帝也曾書說過:「年來收成不豐,其缺失在哪 裡?或許是官吏的詐偽和貪賄,並對民眾予取予求所致吧!今令各郡郡守等,均應加強整飭官箴,凡是不稱職或不能考覈屬下行為者,丞相應據實上奏定其罪愆,並 頒告天下為之戒…。」史稱「文景之治」,果其來有自。而現代政府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積極地稽覈發掘相關無效率、不便民的行政缺失,或是易滋弊端等業務, 同時立即地加以防弊導正。世界先進的大企業,有關「提議制度」都得到廣泛的運用,如美國通用公司就創設一個「開動大家的腦筋」的活動,每月按時舉行;松下 公司採取了「提案制度」;本田公司則舉行「建議積分獎勵」制度;以及韓國的現代、東善金星、三星、大宇、鮮京五大財團均有一套合乎自己的建議制度。其中美 國柯達公司的「柯達建議制度」,每年發給提出建議而獲採納的員工的獎金,即高達150萬美元以上。

吾人認為,稽查、解決問題的原動力,絕對來自於高層長官;只要機關首長及主管,均能體認這樣的工作價值,並一以貫之的要求所屬執行,相信,對「廉能」、「效率」和「便民」作為而言,當更能發揮事半功倍之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