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三月初,

春耕、學校開學、元宵節接踵而至。

在這些重要時刻,

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他們,

就是結親幹部。

近日,全疆各地各單位各部門的

結親幹部們走進村民家中,

參與到村民生活當中,

真正瞭解村民的需求。

解決村民困難。

和“親戚”一起備春耕

雪消平野,大地回暖,疏勒縣阿拉力鄉馬木克村春耕備耕正當時。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到處是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結親幹部忙碌的身影。

“我們要抓住近期天氣晴好的時機,爭主動、搶農時,開始平整土地,購買種子和化肥。”這是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結親幹部呂陵召集親戚克熱木·如孜和鄰裏朋友在作春耕備耕“戰前”動員,他風趣地說:“我這是欲乘長日勸春耕啊。”

“我今年想種棉花,可是去年買的種子不行,棉花產量不高,今年買種子我心裏沒底。”說起今年的春耕,克熱木一臉愁容。

克熱木是村裏的貧困戶,對他而言購買農資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馬虎不得。其他村民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在選購種子、化肥等農資產品時“眼頭兒”不準,心裏沒譜。

阿拉力鄉農經站專業技術人員(右二)到棉花地裏一邊摘棉花一邊講課。

呂陵在和幾位結親幹部商量後,邀請了阿拉力鄉農經站專業技術人員到棉花地裏一邊摘棉花一邊講課,來了一場現場技術培訓會。技術人員實地講解、演示,推廣農業技術,介紹春耕備耕注意事項,結合生產情況就如何選種下種、施肥追肥、澆水灌溉作了詳細說明,對於大家提出的問題一一解答。

克熱木像取了“真經”似得心裏樂開了花:“這次農業技術培訓真是給我喫了顆‘定心丸’!”

週二是巴扎天,呂陵和其他幾位結親幹部一起趕巴扎,幫助親戚們選擇良種,購買肥料,備足農資。一切準備就緒,一場春耕的熱潮正在村莊裏醞釀。

在村民沙地克·卡斯木的院子裏,結親幹部陸一民注意到了一臺農用三輪車。三輪車出了故障,陸一民圍着左瞅瞅右看看,也沒研究出個所以然。於是,陸一民一邊告訴沙地克要定期到農機站檢修,一邊聯繫農經站技術人員到家裏幫忙修理拖拉機。得知有一個機械零件壞了需要更換,陸一民立即掏出錢來,委託技術人員代爲購買。

沙地克不願意了,堅決不讓陸一民花錢。“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要是拿我當親人,就不要推辭了。現在是春耕的關鍵時期,不能因爲農機問題耽誤了正事。拖拉機修好了咱一起開展農業生產,共同脫貧致富奔小康!”陸一民說。

喫過午飯,陸一民和沙地克一家人到地裏查看灌溉情況。再過幾天,沙地克打算在這裏播下玉米種子。春風吹,春潮湧。他望着一塊塊田畦,彷彿已經看到了結實的苞米棒上的垂垂白鬚,已經聞到了玉米散發出來的陣陣甜香。

拖拉機趕在開耕前修好了,沙地克將拖拉機開到地裏把雜草裝車,順便檢驗一下修理的成果。

“新的一年我要擼起袖子加油幹。”展望未來,沙地克信心滿滿:“汗水灑在哪兒,幸福就長在哪兒!”(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石珍楠)

走親戚過新年 送祝福慶團圓

結親幹部幫親戚幹活。

當小家的團聚變爲大家的團圓,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溫情畫面,在這個春節持續上演。2月25日,正值年間,自治區地礦局第九地質大隊結親幹部深入溫宿縣吐木秀克村與結對親戚同喫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共慶美好佳節。

客車剛一進村,就被前來迎接的親戚們圍得水泄不通。擁抱、握手、噓寒問暖……親戚們搶着接過結親幹部手中的行李,結親幹部們回家了。歡迎會上,自治區地礦局駐吐木秀克村工作隊隊長周曉飛說,現在正值春耕時節,希望結親幹部充分發揮地礦“三光榮”精神,在學習生活中展現地質人熱愛學習的鑽勁,在生產勞動中體現地質人艱苦奮鬥的作風,腳踏實地爲親戚解決實際困難,以良好的精神風貌爲2018年“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開好頭、起好步。

結親幹部幫親戚餵羊。

會議結束後,結親幹部隨親戚回了家,熱騰騰的拌麪、圓滾滾的餃子、油汪汪的抓飯,看着親人們精心準備的佳餚,陣陣暖流流淌在結親幹部的心田。結親幹部也不閒着,劈柴、掃院、餵羊、修撿樹枝、壘牆砌磚……大傢伙擼起袖子幹勁十足。

在村民亞生·買託乎提家中,自治區地礦局第九地質大隊黨委書記杜凱一邊幫着幹活,一邊詳細詢問亞生家這段時間的生產生活情況。“最近身體好些嗎?取暖煤有沒有?春耕快開始了,準備如何了……”一句句暖心話讓亞生備受感動。亞生說:“感謝您每次過節都惦記着我,不遠千里來看望我。現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們住着安居富民房,家裏人有醫保,孩子們上學也免費,現在還有你們這些親戚的幫助,我發自內心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自治區地礦局駐村工作隊 陳思、馬小平)

揹着姐姐送的新書包去上學

小馬金瑞(左)羞澀地親了一下古麗扎提。

“古麗姐姐,我明天就揹着你送的新書包去上學啦!”2月25日,學校即將開學,塔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駐喀拉哈巴克鄉庫勒村工作隊的古麗扎提來到親戚家,爲她的兩個小親戚送來了新書包和新鉛筆盒等文具用品,看到新文具的小馬金瑞羞澀地親了姐姐的臉一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謝意。

2月6日,古麗扎提第一次來到親戚馬大哥家時瞭解到,馬大哥是東鄉族,今年48歲,有一雙兒女,女兒8歲上二年級,兒子7歲上一年級。由於眼睛視力低,沒有辦法外出打工,馬大哥一家的生活條件不是很好,一家人主要靠低保補貼和家裏的20只羊維持生計。雖然經濟條件一般,但妻子馬大姐很勤快,做得一手好飯菜,一家人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古麗扎提(左)和馬大姐學做飯。

古麗扎提在家給他們講惠民政策時,馬大姐說:“我們現在的日子好多了,去年村裏還給我們發了6只羊,一家人都參加了免費體檢……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把兩個孩子培養成大學生,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2月11日,庫勒村的村食堂需要一名廚師,古麗扎提向第一書記黃斌反映了馬大哥一家的情況,經過大家商量,決定聘請馬大哥的妻子來村隊工作。

“馬大姐,你願不願意在村隊食堂當廚師?發工資的,不耽誤家裏的事情。”“好,沒問題,謝謝妹妹啊!”接到電話的馬大姐滿口答應。

短短几天,村幹部和工作隊隊員們就對馬大姐的廚藝大加讚賞,馬大姐也不辜負大家的好意,用心工作,用自己的雙手爲家庭增加收入。她說:“在家門口就業,不但能有收入,而且照顧孩子也方便,我肯定好好幹。”(塔城市“訪惠聚”駐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魏豔榮、古麗扎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