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小星

11月23日由寧海強導演的中國首部維和題材的電影《中國藍盔》在全國上映了,和同期上檔的諸多大片相比,由徐洪浩、一龍、彭士騰、沈浩,王韜主演,以及聶遠客串的這部電影,顯然沒有同期大片那樣的明星號召力,但是如果有人真的看過這部電影,那麼想來在走齣電影院的那一刻,他的心情是非常不平靜的——因為他剛剛經歷的,不是一次視聽的娛樂,而更像一次心靈的歷練——

被什麼所歷練呢?是電影當中那些真實的血與火,那些殘酷的生與死,那些猝不及防的相逢與離別,那些守望終生的家國與天下,正因為有這些,讓《中國藍盔》這部並非大片的國產電影在同期電影當中顯得分量尤其的「重」,這部電影透過一羣中國藍盔戰士們的一次戰鬥經歷,而讓我們瞭解到一個之前很少提及也從未注意過的羣體——「中國維和戰士」

《中國藍盔》的故事發生在非洲東部某國,這裡是一個暴亂組織橫行的法外之地,恐怖組織橫行無忌,無辜的當地人民時刻經歷死亡的威脅——

隨著事件的逐步升級,恐怖分子劫持了赴此地進行調查的聯合國調查組成員,中國維和部隊嚴格履行聯合國賦予的使命,派出「中國藍盔」部隊——「兵王」杜峯(徐洪浩 飾)為首的戰鬥小組緊急處置,於是一曲血與火的戰歌開始在異國他鄉殘酷上演——

所以說在你走進電影院之後,基本上五分鐘之內,你就會被一種生死一線的感覺緊緊抓住——隨時引爆的炸彈,滿街流淌的血水,母親與孩子無聲的凝望,都被把你的心隨時揪緊了——

《中國藍盔》這部電影當中的很多場景都是在非洲實地拍攝的,所以每一個鏡頭都非常真實,從中你看到的並不是「血腥」,而是當地一種近乎絕望的生存狀態:爆炸是隨時的,死亡是突發的,前一秒鐘還活生生的生命,可能頃刻之間就死於非命——

所以當電影裡面那些中國藍盔戰士出現的時候,觀眾的心裡才會忽然湧起一種特別安全感,這是身處和平時代的我們絕少會有的一種感覺——

不過接下去看這部電影你就會發現——原來所謂的「和平年代」其實是一個誤解,放眼當今世界,真的沒有什麼「和平時代」,有的只是「和平國家」——當你看到我們的同胞們在異國他鄉衝鋒陷陣的那一刻,胸中會湧起一種很複雜的感情,既有緊張——擔心他們的生死安危,也有自豪——感佩於中國大國的使命擔當,更多的是感恩——感恩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沒有離亂與戰火——

所以說這部《中國藍盔》試圖告訴我們的就是: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並不像我們的國家一樣盛世太平,他們的人民身處戰爭的痛苦,他們的國土深陷戰火的蹂躪,但是有一羣來自中國的藍盔戰士,他們遠離了平安的家鄉,負擔起和平的使命,到那些世界上最殘酷最危險的地方,像一顆「上了膛的子彈一樣」,隨時準備付出自己的生命——

比如電影當中的黃啟典(彭士騰 飾),最讓人心疼的那個年輕戰士,和很多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觀眾都是同齡人,他就犧牲在這次戰鬥當中,從而引爆了全片最大的淚點——

不過誰讓他們是藍盔戰士呢?他們浴血而戰,他們向死而生——這就是他們的使命。

看到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中國維和部隊的歷史:中國維和部隊是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一個分支機構,1992年4月,中國軍隊向聯合國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派出由400名官兵組成的工程兵大隊,開創了我軍派遣成建制部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先河。1992年4月至1993年9月,中國先後派遣軍事工程大隊兩批800名官兵,參加柬埔寨過渡時期聯合國權力機構的維持和平行動。這是中國政府派遣的第一支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部隊。

從1992年開始,中國藍盔首次踏入世界維和隊列,隨後有3.5萬餘人次前赴後繼奔波於險境之中,給危難中的人們帶去希望與和平;這些年來,中國無戰事,但是相繼有18位藍盔戰士以生命為代價,為飽受戰火蹂躪的任務區民眾撐起一片片和平藍天——而這些就是《中國藍盔》這部電影要告訴我們的事實。

以《中國藍盔》為鑒,我們可以隨便翻看一下21世紀以來的世界戰爭——

2001年阿富汗戰爭;

2003年伊拉克戰爭;

2006以色列和黎巴嫩的衝突;

2008年喬治亞戰爭;

2011年利比亞戰爭;

2012年敘利亞戰爭;

到今天為止,世界上還有十幾場場衝突仍在繼續,對於世界上的很多人來說,「和平」是他們最稀缺的奢侈品。而來自中國的藍盔戰士們,則在異國他鄉的生死戰場,用他們的熱血軍魂,譜寫了一曲「世界和平之歌」。

《中國藍盔》是中國維和戰士的第一部「屏幕傳記」,這些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們並不為人所熟知,但是因為他們理應被銘記,他們不該被遺忘,《中國藍盔》這部電影正是用真實的筆觸,為這羣戰士刻畫了一幕銀幕羣像,讓久已生活在和平時代的人們知道他們瞭解他們,為我們擁有這樣的同胞而感到自豪!

我們的面前看不到黑暗,是因為有人用身體,把黑暗阻擋在了你看不到的地方。

我們的面前看不到戰火,是因為有人用身體,把戰爭消滅在了尚未形成的遠方。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