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鑭傳》開播以來,對劇集的抨擊都不少,當中最主要被指劇集改編正史太離譜。劇集很多時都被指沒正式進入正史的內容,面對一個與史實形象不太一樣的主角「趙姬」李皓鑭,還有就是關於長平之戰的描述。

「趙姬」李皓鑭 (《皓鑭傳》劇照)

劇中指出,趙王丹是因長平之戰的結果,而要殺秦王孫異人泄憤,異人才臨時跟呂不韋逃回秦國。不過,在史實上,異人與長平之戰,可以說是完全沒有關聯。長平之戰結束於秦昭襄王四十七年、趙孝成王六年(西曆前260年),趙軍全員陣亡,但趙王丹卻並未動過異人。而異人逃離趙國的時間為三年後(西曆前257年),這是王齕再度率軍圍攻邯鄲之時,趙王丹這才開始搜捕異人,異人也是在這時拋妻棄子投靠圍城的秦軍。

影視中的嬴異人與「趙姬」李皓鑭 (《皓鑭傳》劇照)

至於這場戰爭究竟因何而起、背後牽涉著多少方面的利害,具體過程和影響又是怎樣,細節上也許相當複雜,因為這並非只是一場以軍事實力來比較的戰爭,還牽涉不少政治因素。但最起碼的印象應該是:秦國與趙國為了爭奪土地交戰,最終秦國獲勝,並將趙國投降的戰俘盡數坑殺,加上開戰期間殺掉的總共45萬人,於是,曾強盛一時的趙國再無可能與秦國爭鋒......

《皓鑭傳》劇照。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長平之戰」是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趙國雖然在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後,軍事實力明顯增強,成為山東六國中,唯一能單獨抗衡秦國的大國。但經過長平之戰後,元氣大傷,此後秦國又發動邯鄲之戰,趙國在老將廉頗的防守以及國相平原君趙勝動員,挺住秦軍攻勢。

影視中的國相平原君趙勝 (《皓鑭傳》截圖)

趙國雖然沒有被破城,仍為趙國帶來嚴重傷亡,但戰後,趙國奇蹟獲得短暫的中興,因為他們打退了燕國進攻,並一度包圍燕國都城,再奪取魏、齊疆域;他們同時面對秦國多番進攻,趙國都成功堅守,甚至給予重創。這段時期,也多得廉頗、龐煖、李牧三位大將。

就《皓鑭傳》中提得較多的廉頗來說,雖然他在長平之戰中被趙括替代,但是長平之戰後,趙國君主終於認識到廉頗的作用,啟用廉頗指揮邯鄲之戰。在邯鄲之戰打退秦國大軍後,燕國趁火打劫。此時,廉頗率領殘存的趙軍擊潰了燕軍,更包圍了燕國都城。

《皓鑭傳》劇照。

此後,廉頗還率領趙國軍隊攻取了魏國的繁陽。當然,後來廉頗因事逃奔魏國,並最終在楚國壽春鬱鬱而終。在廉頗離開趙國後,龐煖率領趙國軍隊和燕國較量。龐煖於常山東垣擊敗燕國大軍,並攻佔了燕國的遂、方城。趙王贊其曰:「將軍武勇,廉頗還趙」。

影視中的廉頗 (《皓鑭傳》截圖)

到了趙悼襄王(即劇中的公子偃)在位時,秦國派遣了10萬大軍進攻趙國。對此,龐煖領軍十萬御之,殺秦軍三萬,讓山東六國為之震動。由此,對於廉頗和龐煖這兩位老將,幫助趙國再次崛起。

影視中的廉頗 (《皓鑭傳》截圖)

相對於廉頗和龐煖,李牧的作用就更加明顯。不少歷史愛好者都認為,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在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李牧不僅率軍攻佔齊國疆域,還在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公元前229年,趙悼襄王之子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李牧的兵權,不久殺害李牧。一定程度上,如果趙王遷沒有冤殺李牧,王翦率領的秦國大軍,很難順利攻破趙國都城。對於李牧之死,無疑是趙國自毀長城,令人嘆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