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搞事情的博物館,當屬故宮無疑了。

2018年,大豬蹄子和妃子們的故事輪番上演,但誰也沒想到,連故宮口紅都可以引出「故宮淘寶」和「故宮文創」的「嫡庶之爭」。而藏品數量僅次於故宮(180萬件)的陝西歷史博物館(171萬件),擁有數量龐大,價值連城的文物藏品,相應的文創產品卻「少得多」。故宮的「套路」——博物館的生意經,陝歷博為什麼學不會?

一支口紅引發的「嫡庶之爭」

12月9日,「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館」發布6種故宮國寶色口紅。

12月12日,「故宮淘寶」發布8款彩妝產品。

1月5日晚,故宮淘寶在官方微博上宣佈,故宮淘寶系列彩妝全線停產,而這距離產品推出還不足1個月。

「故宮淘寶」和「故宮文創館」正面開撕,還扯進來另一家無辜躺槍的「故宮文創天貓旗艦店」,這三個故宮旗下的文創商店,是什麼關係?。

在2018年看了《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之後,西經君決定讓大家一圖看懂 「三位皇子」的關係以及口紅之爭:

文創年入15億

但600歲故宮網紅之路非坦途

為什麼說文創是門好生意?

文創既能讓傳統文化走進生活,融入生活,又能讓文物擁有商業生命力。

故宮文創始於2008年成立故宮文化創意中心,而從嚴肅的紫禁城到萌萌噠故宮淘寶,轉變源自2013年。當時,臺北故宮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朕知道了」紙膠帶,這讓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識到了文創產品的龐大市場。

2013年開始,故宮文創走上開掛之路。

目前國內有四千多家博物館,只有幾十家在線銷售文創產品,實現盈利的博物館不到1%。大部分博物館的文創,還停留在簡單複製文物的階段,大部分為文物複製品,價格昂貴,或者為簡單的小商品。

除了自有文創商品,故宮還是跨界合作的寵兒,和品牌聯合推出合作款,不僅能借勢營銷,還能讓故宮文創傳播更廣,深入生活。

喫的喝的穿的用的,都能看到故宮文化。

故宮商業版圖:對外投資12家公司

故宮文創產品開發思路來自哪裡?

故宮文創周邊為什麼這麼火?

故宮文創有什麼特別之處?

年輕人為什麼這麼喜歡故宮文創產品?

上萬件文創產品背後,是過去10年中,故宮在傳統文化從簡單商品到創意的過程中,搭建起了自己的文創商業版圖,和一個堅守IP價值與開放互動的產業鏈。

數字營銷助推文創商品

2018年12月28日,故宮博物院與網易聯合開發的手機遊戲《繪真·妙筆千山》刷屏。對以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為代表的青綠山水畫進行了仔細研究,還原千里江山圖古畫樣貌。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的創新技術,已經滲透到文化產品的研發、營銷、推廣等各個環節。故宮和阿里巴巴做文創電商產品,和騰訊、網易做遊戲。

西經君發現,故宮「跨界有道」的祕訣在於:

聯合領域內最強者,

做最擅長的事。

2016年,故宮先後於阿里巴巴、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達成合作。

故宮與阿里在門票、文創、出版三大板塊進行合作,而和騰訊的合作,故宮則看重QQ與微信龐大的用戶量推出故宮定製版遊戲,並且未來的QQ表情中將出現故宮的元素,將原創IP通過社交軟體傳播。

而早在2014年,故宮官方就推出了三款app:胤禛美人圖、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三款app極具趣味,吸引了眾多用戶的關注。 除了實體的文創產品,故宮在網路上也陸續「打」開了宮門,開發出了各類App。

這些APP都蟬聯AppStore精選榜單。

「我們要讓故宮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作為一個博物館,最重要的,是要把你的文化資源,真正地融入人們的生活。」

——單霽翔

而相比較之下,陝西擁有9座一級博物館,數量僅次於北京,但西經君發現陝西的博物館,包括陝西歷史博物館和秦兵馬俑博物館這也博物館中的「網紅」,目前在AppStore裏只有一款遊覽導覽軟體,或是在博物館內的數字博物館,文化傳播類的科技投入相對較少。

博物館困境

為什麼很難複製故宮模式?

作為世界知名的故宮,本來就戴著「主角光環」:無論是資金支持和政策傾斜都不是其他博物館可比的。在故宮文創穫得巨大成功之後,想做「網紅」的博物館也紛紛開始效仿,博物館文創風刮遍了全國。

但目前在市場上得到廣泛認可的,還是較早投入市場化運營,且在產品開發上具有特色的博物館。

2017年文創產品銷售額達到1400多萬元的蘇州博物館,就通過「500年紫藤樹種子」等特色產品的宣傳,走出了一條江南「婉約派」路線。擁有四家線下專賣店的上海博物館,則在2017年實現了3862萬元文創收入,占上海市所有博物館文創收入的近八成。

西經君遊歷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發現,文創商品活躍之處,價格並不高昂,和大英博物館相似,文創商品的價格和尋常物品價格區別並不太大。

目前國內大部分博物館都在探索文創,但故宮的商業「套路」,為什麼難以在其他博物館複製?

究其根本,仍然是機制和資金的問題。

目前故宮專門從事文創工作的工作人員達到了150多人,分佈在文化創意產品策劃、設計、生產、銷售各個環節。

雖然政策上,文化部等部門發多次發文,鼓勵試點單位探索通過博物館知識產權作價入股等方式投資設立企業,從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經營。

但不少博物館從業者告訴西經君,這條政策難以落實。

「政策出臺後,很多博物館都去申請資金支持,大部分申請到一筆錢之後能繼續突破的很少。

以前博物館不允許成立公司,沒有辦法搞文創。後來政策鼓勵成立公司,但博物館屬於事業單位,博物館工作人員去開公司搞文創和事業單位人員管理政策是衝突的,而政策不允許員工到企業兼職,或額外取酬,所以沒有辦法繼續做。

正因此為,可以投資12家公司的「故宮模式」,才僅此一個。

文化大省陝西的文創短板

「差錢」,錢從哪裡來?

在眾多博物館中,陝歷博是一個「中等偏上」的學生。

無論時藏品還是享譽度,都排在全國前十。但陝西歷史博物館文創產品,在天貓店中出售的50件商品中,銷量最高的是10元的唐女傭筆記本,而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文創商品唐妞文創,有抱枕、手機殼、書籤等系列產品,由於推廣不足,銷量寥寥。

總體來說,文創的尷尬主要來自於:

資金不足、人才缺失和創意趨同

問題一:

陝西厚重文化如何被帶回家?

陝西文化優勢在於積澱深厚,亟待被激活的千年智慧IP眾多。

文創的靈魂是IP,故宮的文創產品之所以成為網紅,祕訣就在於「IP創新」、「IP授權合作」和開放多元的合作方式。

《2017中國授權行業年度白皮書》顯示,在我國IP授權市場上,博物館授權只佔2%,博物館文化產業生態圈還是一片巨大的藍海。

但以陝西歷史博物館為例,文創產品大多集中在文物複製品,紙質出版書籍。雖然已經有了很多嘗試,開發了文創產品唐妞,發布陝歷博日曆,但是在文創產品的經營模式上,還有很大的開拓空間,而和故宮相比,對外合作的方式就顯得不夠靈活。

陝西歷史博物館曾經在1992年全資設立一家陝西歷史博物館達文物複製有限公司,用於製作文物仿製品。而目前,陝西歷史博物館主要與陝西華夏文創合作,而該公司為陝文投控股公司,前身為陝西文物復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陝西省委宣傳部控股57.36%,曲江新區管委會持股26.78%。

陝歷博關掉了自己的文物複製公司,卻和另一家陝國資背景的文物複製公司變身的文創公司合作繼續做「文物複製」和「文創」。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文創生意,代表了陝西文創的一個縮影:

由於文創資源主要在國有企業手中,很難讓社會資源參與。雖然舉辦了很多文創大賽,但因為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創產業鏈,很多好的文化創意無法落地。

而在故宮官網,就可以直接申請故宮影像授權以及提交相關合作的申請,合作方式靈活且多樣,可以授權合作,也可以聯合開發。

目前大部分博物館為政府撥款模式,陝西歷史博物館為差額撥款,雖然還無法全面推廣,但故宮為博物館文創之路勾勒了一條可供參考的路徑:

除了日常門票等收入,設立文創基金為文創產品的發展保駕護航,而文創收入又可以激活文創產業,形成反哺博物館和傳播歷史文化的良性循環。

問題二:

陝西的歷史文化,應該如何融入人們的生活?

這也是陝西文創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陝西還有大量的IP沒有被挖據。

當然,今年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要數兵馬俑民宿了。

看了兵馬俑民宿,

西經君最大的感受是:

別人家的文創是驚喜

我們的「文創」是驚嚇

歷史文化IP這條路

陝西才剛剛走到路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