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騰華(中)與主要商會及中小企協會代表會面後表示,中美貿易戰或加深本港下半年踏入衰退期的可能性。

【星島日報報道】中國上週五宣佈對七百五十億美元美國貨加徵關稅後,美國總統特朗普亦宣佈調高多達五千五百億美元中國貨的關稅,將更多貨品納入徵收關稅行列。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昨形容為「全面貨物貿易開戰」,會令作為中美轉口站的香港經濟「雪上加霜」,預計最多影響香港GDP百分之零點五。他坦言,本港經濟今年頭半年已到停止增長或衰退邊緣,如果中美全面貿易開戰帶來大致相同或更差影響,即是經濟增長不及去年的百分之三,加上近期社會事件,下半年踏入衰退期的擔憂比之前更大,強調本港若無和平穩定環境,任何經濟活動都會有負面影響。 

邱騰華昨午與主要商會及中小企協會代表會面,討論與中美貿易衝突相關的事宜後會見傳媒。他表示,美國未來幾個月增加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除關稅加重至三成,亦將中美之間幾乎所有貨品納入徵稅範圍,形容是一場「全面貨物貿易開戰」,而中美兩國貨品有百分之九需經香港轉口,業界已對兩國貿易戰抱悲觀想法,對兩國是雙輸局面,對香港的經濟亦必然有負面影響,並預料將對香港國內生產總值(GDP)影響百分之零點一至零點二,最多可能影響零點五。

他表示,過往數星期在回顧上半年的經濟增長時,已經看到增長停止,甚至陷於輕微衰退的邊緣;如果中美貿易戰帶來大致相同或更差的影響,除了沒有去年百分之三的經濟增長優勢外,反而加深下半年踏入衰退期的可能性。「一兩星期前,我們討論本地發生的種種事情影響經濟時,那時經濟已陷於停止增長及衰退邊緣之間,如果加上外在因素,這擔憂會比之前更大。」

邱騰華又指,政府早前推出一百九十一億元一系列紓困措施,是為了紓緩本地民眾的經濟壓力,同時亦包括針對中小企業面臨本地政治問題及中美貿易戰影響的措施。

他補充,當局已分別注資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專項基金及中小企業市場推資基金各十億元,其中有關開拓內地市場的基金申請個案一年內增加一倍,當局亦撥備三億五千萬。

昨日與會的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葉中賢指,過去一年內地廠商銷售至美國的貨品已下降三成,相信業界十月過後的定單會進一步減少,並估計二〇二〇年開始大部分商品都不會再在中國生產,生產基地亦可能要移出中國。

另外,韓聯社引述南韓貿易協會國際貿易研究院報告,指出香港反修例運動,或會影響韓國對港出口貨品,主要是經香港轉至中國的半導體裝置。報告指,香港去年是韓國第四大出口地,而出口至香港的商品中,半導體佔總值七成三,而逾八成韓國貨品都經香港轉口至中國。

報告又稱,若由上海或深圳取代香港轉口角色,則無法享受香港的免關稅優惠,亦要承受對中國出口的法律及制度風險。不過,報告認為短期內轉口工作遇上阻礙可能性較低,不然會增加中國的政治負擔,亦可能觸發大規模撤資。

南韓外交部日前亦對香港發出旅遊警示,級別為最低級別的藍色警報(注意風險),提醒公民赴港旅行時注意安全。南韓其他旅行警報級別,為黃色(建議慎赴)、紅色(建議撤離)和黑色(禁止旅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