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龔興 記者 陳強)昨天上午,30頭麋鹿從大興區南海子麋鹿中心啓程,在經過16個小時的車程後,被運到1450公里之外。它們將在4月3日被野放至鄱陽湖。

據瞭解,野放麋鹿有助於建立野生麋鹿種羣,促進麋鹿遺傳多樣性提升,是保障麋鹿種羣安全的重要舉措。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副主任宋苑介紹,麋鹿作爲溼地旗艦物種被野放至鄱陽湖,不僅對鄱陽湖生態環境大有好處,還將爲該地區提供生態教育的典型案例,有利於激發當地羣衆生態保護的意識。

本次野放前,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所屬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與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曾共同對野放區域的水文、地貌、氣候、植物種類、生態環境等進行科學考察,並於2013年輸送了10只麋鹿進行適應性實驗。"五年來,科研人員對實驗種羣的繁殖性能、健康指標等進行了連續監測,現在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的麋鹿數量已達到了21只,這充分證明瞭鄱陽湖地區的溼地生態環境符合麋鹿種羣的生存和繁衍需求。"宋苑說。

近年來,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陸續開展了關於保護麋鹿及其棲息地的一系列研究。除了對麋鹿野生種羣持續監測、建立健康評價體系、制定健康管理系統外,還開展了溼地生態環境修復、麋鹿行爲學、麋鹿疾病防控等關鍵技術的研究,爲麋鹿種羣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通過科學考察、科學實驗、科技服務、輸出麋鹿等措施,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已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37處遷地保護種羣。總計輸出的458只麋鹿,已成爲我國麋鹿的重要種質資源庫。目前,麋鹿野生種羣在湖北三合垸、湖北楊坡坦、湖南東洞庭湖等地總數量已超過500多隻,種羣發展趨勢穩定。

麋鹿保護的成功經驗還爲我國其他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開展遷地保護提供了有益示範,爲我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