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鮑纔勝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錶示 鮑師傅在全國僅開設26傢直營門店 山寨鮑師傅為何這麼多)

一款綿軟的肉鬆口味小蛋糕成為網紅之後,引發瞭鮑師傅商標維權持久戰。鮑師傅糕點創始人——鮑纔勝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錶示,原本想一門心思做好糕點,但是沒想到從2016年開始陷入大規模打假之戰,兩年多來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艱難”二字。除瞭仿冒者層齣不窮,去年夏天鮑師傅品牌曾因“僱託兒排隊”傳聞而備受輿論爭議。盡管鮑師傅立即闢謠,但受此風波影響,門店人氣明顯下降。

不過令他欣慰的是,商標侵權案件有瞭最新進展,3月15日,北京市工商局查處瞭33個假鮑師傅門店;3月14日下午2點,鮑師傅商標維權官司在南京第一次開庭。

現象

網上熱炒“鮑師傅加盟”

搜索“鮑師傅”三個字,網上立即彈齣“鮑師傅加盟”“鮑師傅官網”“鮑師傅總店”“鮑師傅總部”等15000多個條目。相繼點開其中幾個自稱鮑師傅總部、鮑師傅官網的頁麵,可以看到各種加盟信息、擴店信息。瀏覽一遍就會發現這些網頁的風格幾乎一緻,首先是鮑師傅門店前麵消費者排長龍的若乾張圖片呈現在眼前,然後加盟諮詢電話和留言小窗隨即彈射齣來,緊接著在綫客服熱情招呼:“您好,如想瞭解加盟我們的項目,請留下姓名和電話。”有鮑師傅加盟招募網頁稱,他們有專業運營團隊對加盟者進行精細化的烘焙培訓,還可以對商圈地址進行評估,提供開業裝修圖紙、裝修施工現場監管、開業後定期與不定期培訓,並承諾“僅需3-6個月迴本,打破傳統行業迴報期限”。

還有一傢“鮑師傅”網站顯示,2018年計劃在全國拓展300傢門店,30-40平方米標準店的加盟費為9.8萬元;60平方米以上的旗艦店加盟費為19.8萬元。此外,加盟商需承擔600元/平方米的門店裝修費、2萬-3萬元的設備費用,以及按照門店大小準備2萬元或4萬元的流動資金。

然而鮑師傅創始人鮑纔勝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明確錶示,鮑師傅糕點目前隻開通瞭微信公眾號,還沒有開設官方網站,未來更沒有招募加盟商的計劃,請創業者投資時謹慎考慮。

據瞭解,鮑師傅在北京僅開設瞭13傢門店,均為直營店。然而北青報記者在北京市地圖上搜索卻發現,鮑師傅門店有263傢。這意味著,有250傢鮑師傅糕點店都是山寨版的。

探訪

網紅肉鬆産品已下架

市民金女士算是資深“鮑粉”瞭,最喜歡兩款肉鬆産品,“以前經常去雍和宮店、安定門店排隊的,一般要排隊二十分鍾到半個小時吧,不過現在好多瞭,每次來買,前麵也就有兩三個人。”金女士說。

北青報記者上週到鮑師傅糕點安定門店探訪,發現曾經的網紅食品——牛肉鬆小貝和豬肉鬆小貝已經下架,門店貨架上擺放的是新的換代産品。此外,鮑師傅其他明星産品:提子酥、桃酥、蛋黃酥、蛋撻、海綿蛋糕依然在售。

對於如何識彆真假鮑師傅門店,售貨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一是員工服裝,她指瞭指白色工作服左胸前的一塊標識“鮑師傅”,“我們真鮑師傅的員工統一著裝。”第二,小票上除瞭消費者的賬單,還印有一行字“鮑師傅從不做加盟”,並羅列齣北京13傢鮑師傅正品店的名稱、地址。第三,食品袋上印有鮑師傅北京13傢門店的名稱和地址。“他們想山寨工作服也是不難的。”鮑纔勝苦笑道,“很快我們將在包裝袋上印上微信公號二維碼,幫助消費者識彆真假,這一措施應該更為有效。”

對於鮑師傅經典産品牛肉鬆小貝和豬肉鬆小貝下架的原因,鮑纔勝解釋,雖然這兩款蛋糕是網紅産品,但去年肉鬆國標調整瞭,我們必須按照國傢要求對産品名稱進行更改。“兩款産品再有人氣也得下架。”鮑纔勝說。此前,另一傢連鎖麵包店銷售的兩款標稱肉鬆麵包的産品,因實際使用的是肉粉鬆被工商部門處罰。根據國傢規定,肉鬆指的是純肉經過一定工藝加工製成,而肉粉鬆是肉加上植物縴維比如豆粉鬆製成的。

進展

北京突查33傢鮑師傅

3月15日下午,北京市工商局組織全市執法力量,對16個區33傢涉嫌侵犯“鮑師傅”註冊商標的糕點店進行瞭現場檢查,發現多數門店均在門店顯著位置和所售糕點的外包裝、食品袋上使用“鮑師傅”字樣,且不能提供有效商標註冊證及授權手續。

據悉,北京市工商局近日接到北京鮑纔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舉報,稱北京有多傢糕點店侵犯其“鮑師傅”註冊商標專用權,請求予以查處。工商部門錶示,將對相關案件綫索高度關注,結閤商標權利人的相關訴求,進一步調查覈實,並依法處理。

北京市工商局錶示,針對目前知名商標品牌侵權糾紛多發的問題,工商部門將採取以下措施,加大對註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力度。一是推進商標註冊受理窗口建設,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一對一、麵對麵、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指導企業完善商標註冊保護。二是設立商標品牌指導站,指導幫助企業開展商標註冊、運用、管理和保護相關工作,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商標品牌指導服務。三是努力健全和完善商標監管長效機製,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相結閤,實施商標“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打擊侵犯商標知識産權和製售假冒僞劣商品工作力度,推動實施商標信用監管,嚴厲查處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案件,堅持綫上綫下一體化治理。

觀察

創業者應避免留下商標隱患

3月14日下午2點,鮑師傅維權官司在南京第一次開庭。商標侵權如何判斷?據知識産權法律人士介紹,首先是原告和被告商標近似的判斷。根據《商標審查標準》,從文字的字形、讀音、含義,圖形的構圖及顔色,各要素組閤後的整體結構,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等方麵判斷是否存在近似。其次是關於原告和被告類似商品的判定。判定原告和被告的商品是否是在功能、用途、主要原料、生産部門、銷售渠道、銷售場所、消費對象等方麵相同或者相近的商品。

律師建議企業在申請商標時,應採用一個主商標和若乾防禦商標的模式進行申請,同時應當在類似領域內也進行防禦商標的申請。防止他人使用相似商標或在相似領域進行申請。另外,第三方電子商務平颱要加強對入駐商戶的管理,對於存在侵權的情形應在第一時間內消除影響並及時進行整頓,防止侵權結果進一步擴大。

鮑師傅成為網紅之後侵權現象隨之而來,僅僅一年時間,據公司法務方麵初步統計,全國最少有1000傢侵權店。“鮑師傅在全國僅開瞭26傢直營門店。”鮑纔勝說,“北京目前隻有13傢是正宗的,但是現在北京有200多傢山寨鮑師傅,其中有100多傢山寨店,不論是店麵裝潢還是售賣産品,甚至是産品包裝都跟我的店一模一樣。”

由於資金有限、人手不夠、自我保護意識差等諸多原因,創業者往往選擇先把生意做大、産品做好,而將商標註冊申請推後,或者先註冊一部分商標。這樣一來,留下的商標侵權隱患就比較多。正如鮑纔勝所說:“我們自我保護意識太差瞭,當年註冊商標時沒有做全品類覆蓋,以至於讓彆人鑽瞭空子。”因此創業者應該意識到,當前的發展不代錶未來,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還是要進行知識産權的保護。因為商標一旦有漏洞,短期有經濟損失,長期經濟損失更大。國內商業環境、商業規則在迅速進化,知識産權的話語權在逐漸加重,僅從司法維權方麵來看,相關訴訟量和賠償額年增長速度很快。一旦沒有做好商標佈局,就很容易埋下商標隱患,但屆時市場已經開始推廣,有一定知名度瞭,再遇到商標侵權的問題,就得不償失瞭。因此,企業應當“商標先行”,早期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專傢錶示,對於企業而言,誠信經營是任何一傢公司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

記者追訪

鮑師傅究竟是傢什麼樣的公司?

2013年上半年,電視颱美食頻道採訪報道瞭鮑師傅糕點雍和宮店,使得鮑師傅肉鬆小貝迅速躥紅,人們前來排隊購買肉鬆小貝的同時還發現其他糕點也很好喫,於是鮑師傅傢的桃酥、蛋撻、提子酥、蛋黃酥等也跟著紅瞭起來。

北京公司註冊地在一處住宅樓

鮑師傅公司全名“北京鮑纔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顯示,北京鮑纔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時間為2015年5月4日,註冊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北路99號樓1單元3009”,註冊資金1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錶人鮑纔勝。據瞭解,鮑纔勝公司主要成員為兩人,鮑纔勝為總經理、執行董事,彭艷麗為監事。公司對於企業從業人數、企業資産狀況等信息選擇瞭“不公示”。

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公司註冊地即為公司辦公地址。上週三,北青報記者到該公司註冊地址進行探訪,發現朝陽北路99號樓又叫“大悅公寓”,緊鄰朝陽大悅城,是一處普通住宅樓、酒店式公寓。公寓1單元第30層,電梯間沒有入駐公司指示牌。

鮑纔勝錶示公司總部在上海

北青報記者通過查詢樓層消防示意圖,在幽靜、昏暗的樓道深處找到瞭3009室,發現這裏房門緊閉,沒有找到鮑纔勝公司標識,門上貼著一副大紅對聯,看上去跟普通民宅一模一樣。在隨後的採訪中北青報記者嚮鮑纔勝進行核實,鮑纔勝確認瞭上述地址的確為公司的註冊地址,“但不是公司總部。”他說,“我們公司總部目前在上海。”當北青報記者詢問公司部門組成、人員數量時,鮑纔勝沒有給予正麵迴答。

北青報記者通過企業工商查詢係統查詢瞭解到,2017年7月17日,該公司投資瞭上海鮑師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萬元人民幣,註冊地點為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576號一樓商鋪,其實也是鮑師傅的一傢門店。雖然註冊資金不多,但是鮑師傅在上海擴店的速度很快,截止到目前,鮑纔勝公司在上海共開設瞭5傢門店。

去年遭遇“僱人排隊”睏擾

據鮑纔勝介紹,現在開一傢鮑師傅糕點店,至少需要100萬元的本錢,規模稍微大一點的得2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夏天,上海人民廣場的“鮑師傅糕點”一夜躥紅。據媒體報道,當地消費者需要排隊六七個小時纔能喫上鮑師傅糕點。但是很快,老闆僱人排隊的說法在互聯網上流傳。對此鮑師傅立即闢謠,並認為很有可能是黃牛受到打擊之後潑髒水報復。不過受此風波影響,鮑師傅門店人氣明顯下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