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國產超廣角大光圈無反鏡頭——老蛙 FE 15mm f/2.0 D-Dreamer的單品測試。

先給只想看結論黨放個結論:

解析度:☆☆☆☆

色散控制:☆☆☆

其它素質:☆☆☆

性價比:☆☆☆

主觀評分:☆☆☆

與同類產品的性能位次排序:跟適馬14mm f/1.8有較大距離,基本算是一個規格加強版的三陽14mm f/2.8

簡單結論,作為一支原生FE卡口的國產鏡頭,算是填補了原廠鏡頭規格的空白,體積/重量控制也算是比較令人滿意。但是素質方面依然力有未逮,希望國產廠商日後能再接再厲。

關於老蛙FE 15mm f/2.0 D-Dreamer

作為一個國產鏡頭品牌,長庚光學的老蛙鏡頭雖然名字有點奇(bao)怪(li),但不可否認這幾年老蛙跳出了國產鏡頭做低端產品和模仿山寨的框架,推出了一些規格超越日系廠商,同時售價非常有競爭力的產品。在帶給用戶更多選擇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國產鏡頭也是有希望有能力做出精品的。老蛙這支FE 15mm f/2.0就是跳出原廠規格的一支鏡頭——將平面前組的廣角鏡頭最大規格從之前的蔡司15mm f/2.8ZE/ZF推進到了15mm f/2.0。同時難能可貴的是保持了極好的便攜性:

相比規格類似、體積龐大的適馬14mm f/1.8ART,這一套組合的便攜性顯然要好上許多。

平面前組,濾鏡口徑72mm,相比適馬14mm f/1.8的燈泡和蔡司15mm f/2.8的95mm巨型濾鏡螺紋,老蛙15mm f/2.0上濾鏡明顯要更方便。

包裝盒簡單清爽,就是這個彩邊,給人一種這幾年電腦上常見的RGB燈效的感覺……

鏡頭的規格表和結構圖如下:

特殊玻璃方面還蠻能下料的。

官方樣張:

圖3可兼做星芒測試圖,這支鏡頭的星芒表現還算不錯。

解析度測試

機身 索尼A7R2

機身固件版本 ver4.00

輸出格式 RAW(無壓縮)轉TIFF 8bit(無壓縮)

轉接環 Metabones IV

三腳架 曼富圖重型三腳架+三軸齒輪雲臺

ACR版本 ver9.10.1銳化與降噪All OFF

讀取某個位置的解析度數據時,使得鏡頭在相應的位置對焦,以排除部分鏡頭的場曲問題導致讀數出現偏差的情況。

很多人說我們的鏡頭測試不夠直觀,在這裡給出一個對應解析度數值的直觀描述:

以在a7r2上跑出的標準分數為例,一般鏡頭能有2500LW/PH以上即主觀感覺銳利,再高也分辨不出太多差距。1500~2500之間會感覺有可見銳度差距但是都還算清晰,1500LW/PH以下會明顯感覺開始糊,1000LW/PH以下畫質開始變得不可接受。

本環節所有測試均為MTF50解析度(50%還原度下的截止空間頻率),單位LW/PH(線寬每圖高)。

老蛙15mm f/2.0的解析度表現老實說算不上太好,全開光圈下尤甚。中心解析度尚可,但是邊角解析度下降極其嚴重。收縮到f/5.6~f/8光圈之後有所好轉,但這支鏡頭明顯設計目標就不是為了給小光圈拍攝使用。全開光圈下邊緣畫質——實際上據中心35%其實也算中心了——不佳對於其常用場景(星空星野)來說,影響還是蠻大的。

附:適馬14mm f/1.8的解析度跑分結果圖,方便自行比對:

燈泡前組+體積大不少的適馬14mm f/1.8ART解析度表現明顯好得多,全開光圈就有老蛙15mm f/2.0在f/8時候的水準。

其他畫質測試

其他項目包括色散、暗角、通光、畸變。手動頭不做對焦速度測試。

針對星空頭的適用場景,我們特別添加了針對點光源還原的彗差和像散測試。

色散

老蛙FE 15mm f/2.0 D-Dreamer鏡頭的倍率(焦內)色散為:14.02μm

暗角

老蛙FE 15mm f/2.0 D-Dreamer鏡頭的暗角(最大值):2.52EV

適馬14mm f/1.8 ART的暗角只有1.68EV,為了不燈泡和便攜性,在各種方面都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畸變

老蛙FE 15mm f/2.0 D-Dreamer鏡頭的畸變:0.06%

畸變肉眼完全不可見,讀板能讀出一點點畸變數值。跟宣傳的「無畸變」基本相當。

通光量

老蛙FE 15mm f/2.0 D-Dreamer鏡頭的通光量(T制光圈):T2.52

通光量方面,T值跟F值一樣做到了規格突破,不過還是遜於燈泡前組+f/1.8的適馬14mm f/1.8 ART(T2.05)。這兩個鏡頭的通光量差距為0.596EV,換算到弱光性能差距(以a7r2為例)大概是這些:

彗差與像散

針對星空頭的使用場景我們做了彗差與像散的測試。

老蛙15mm f/2.0的彗差/像散情況如下:

紅圈區域內為無明顯彗差/像散的成像圈區域,紅圈外有明顯的像散和彗差。大圖戳:老蛙15mm f/2.0彗差與像散示意圖

圖示為紅圈外面的點光源成像,可以看到彗差和像散都比較顯著,點光源的還原度較差。

總結與點評

其實我也很樂見國產鏡頭的崛起,即使不能把日系鏡頭的價格拉低,至少也能給我們多提供一個選擇。但這次對於老蛙15mm f/2.0的測試,最後感覺是沒有達到預期——無法讓人滿意的全開解析度和邊緣彗差使得這支頭空有一個適合星空星野攝影的規格,實際使用起來畫質相比適馬14mm f/1.8 ART差得不是一點半點。幾乎無畸變算是一個亮點,但是實在是不好說在現在畸變校正如此方便的前提下,鏡頭原生的畸變控制能力意義有多大。

那麼算下來,便攜性和濾鏡適配性是這支鏡頭最大的亮點,尤其是原生FE口,如果你是索尼全幅無反用戶可以省掉了轉接環的累贅,同時也避免了轉接邊緣畫質的損失(雖然這玩意不損失邊緣已經夠崩)。如果你是想入手一支不那麼貴的大光圈超廣角作為你自己手裡那支FE 16-35mm f/4ZA主力風光鏡的搭檔,那麼老蛙15mm f/2.0也是個可以考慮的選項——相比規格相近的適馬14mm f/1.8 ART+Metabones V,無論是錢包壓力還是揹包壓力都小不少。但如果你對星空成像質量要求很高,那這支鏡頭或許無法滿足作為主力星空鏡的需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