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乾媽」堅持不上市,其實在我看來本著的應該是兩點原因。第一,不缺錢。第二,不想坑別人的錢。可以說真的是堪稱業界良心了。

首先第一點,不缺錢。是的,「老乾媽」從陶華碧創建時就本著不融資,不借債的傳統來做。她可能覺得融資或者借債之類的,萬一公司出現風險倒閉了,那就完蛋了,自己完蛋不要緊,還害苦了那些借錢和融資給他的人。他覺得這種事情是在坑別人,堅決不幹。並且融資這種事情,代表著要將手上的權利分出去,交給別人去管理。說實話,陶華碧心裡應該是拒絕的,因為這樣很有可能融資進來的人不靠譜,因為畢竟有錢和人品好真的是兩碼事,很多人有了錢或者為了錢會去做一些昧良心的事情。而這時,權利又交出去了,公司得不到自己的控制,就很可能出現不應該有的問題。

之前我聽過一個故事,貌似是陶華碧的兒子一開始在公司擔任經理職務,後來莫名其妙被免職了,有外界傳言說是因為兒子做了不該做的侍寢個,貪污受賄,導致陶華碧大義滅親。不管是真是假,從這一點上看,陶華碧有這樣的膽識和氣魄,真的可以說是良心了。

第二點,不坑別人的錢。其實在我看來,很多公司上市都是為了圈錢。超過股的人都知道,說白了,真正能在股市賺錢的有幾個?大部分都是當韭菜被人收割的命運。上市就意味著公開發行股票讓別人來買。你能保證你公司一直穩健發展下去么?有多少人是在股災中賠的傾家蕩產,再也沒恢復過來?

第三點,不上市不代表員工和管理層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員工的利益主要取決權不在於公司上市不上市,而在於老闆有沒有良心,願意分錢分利益給員工。蘑菇街上市了,但是坑了多少早期員工。他們倒是拿到了期權,並且等到了上市的時候,但是手上的股票值幾個錢?有多少人是被所謂的股權期權綁架了整個青春,浪費了多少精力。但是華為、「老乾媽」這種企業雖然不上市,但是他們的員工分的錢少了么?他們該拿的利益少了么?並沒有少,任正非不是說過么,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可見華為對於人才該給的利益還是給到了位的。

所以我覺得華為,「老乾媽」這樣的企業堅持不上市,確實是企業界的一股清流,造福了很多人。


感謝邀請!
  • 我在這裡要為「老乾媽」點個贊。在前不久好象深交所還去貴州那裡訪問了老乾媽。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要讓「老乾媽」上市?

  • 「老乾媽」陶華碧恪守「堅決不上市」,她的四不」名言:「不偷稅、不貸款、不欠錢、不上市」也廣為人知。曾經陶華碧稱:「上市、融資這些東西我一概不懂,我只知道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所以我堅決不上市。」
  • 對於老乾媽這些言論,雖然看上去有些呆板,但也確實有一些道理。老乾媽之所以這麼有底氣,與其充足的現金流是分不開的。現在的很多工廠,基本上都會有賬期。一般供應商的貨款要幾個月後才能給到。賈躍亭當時就是這樣欠下了不少供應商的貨款。而老乾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想要和老乾媽做生意,不用有欠款。也就是說,老乾媽必須是先收到貨款才會發貨給你。所以,老乾媽根本不用為現金流所擔心。有了充足的現金流,企業的運轉就會很通暢。而且老乾媽的管理水平也是一流的。不會盲目投資,盲目擴張。也不需要盲目擴張。有多少錢辦多少事。這樣成就了老乾媽,使老乾媽越做越好。也確實不用上市來解決融資的問題。可以說,老乾媽只要想開口,分分鐘很多投行,券商都會拋出橄欖枝,投資給老乾媽,可是,投這些錢給老乾媽幹嗎?老乾媽不缺錢。給了錢也不知道做什麼。這就是老乾媽不上市的底氣所在。也是核心的原因。
  • 一個企業的運轉就核心的地方就是現金流。沒有通暢的現金流,企業的運動就會很困難。為什麼那麼多企業想要上市。因為只要上市了,融資就很容易了。現金流也就不會那麼緊了。特別是那些中小微企業,在剛開始時什麼名氣都沒有,誰給他們錢?銀行一般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的。那就只有找風投先把市場份額做大,然後上市套現。一般現金流良好的企業是不會著急上市的。只有那些現金流非常緊的,市場份額比較大的企業才會著急上市。有些企業上市後也確實發展了。比如京東,融資上市後雖然一直虧損,但是市場份額足夠大就可以了。特別是現在的高科技企業更是如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上市也沒有錯。
  • 老乾媽目前則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根本無須上市。穩定的現金流是所有企業的底氣所在。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時間是個特別有意思的東西,透過它能輕易看出命運的戲劇性。

1996年的那個秋天,陶華碧決定豁出去大幹一場,她借用了貴陽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了40名工人,辦起了辣醬加工廠,生產出來的辣醬叫「老乾媽」。

十年後的秋天,新一屆胡潤女富豪排行榜出爐,陶華碧以10億元身家名列第21位,與她並列的是「俏江南」的董事長張藍。

2016年,二十年過去了,堅持不打廣告的老乾媽卻悄悄賣到了北美、歐洲、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地,20年間產值增長超過了600倍,年銷售額突破了45億元。

有人說陶華碧是好運氣,因為辣醬這種傳統工藝並沒有太多技術含量;有人說她值得這個奇蹟,因為她給了我們獨一無二的味道與記憶,對於這些爭議,低調的陶華碧鮮少回應。

l 孩子們的「老乾媽」

陶華碧出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由於家裡貧窮,沒有讀過一天書。20歲那年她嫁給核工業部206地質隊的一名隊員,可惜沒過幾年安穩日子,丈夫便不幸病逝,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

為了生活,上世紀80年代初,陶華碧決定去地質隊所在的龍洞堡擺攤賣涼粉和米豆腐。

由於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當時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買到。每次需要採購原材料時,她就背著背簍,趕最早的一班車到油榨街去買。那時車少人多,背簍又佔地方,擠不上車她就只好步行到油榨街,買完材料後,再背著七八十斤重的東西步行回龍洞堡。由於常年接觸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現在,她的雙手一到春天還會脫皮。

那時大家賣涼粉的佐料不外乎都是醬油、味精、胡椒、小蔥,而陶華碧卻琢磨著要做點不一樣的,1984年她搗鼓出了風味豆豉炒制技術,專門做出了拌涼粉的麻辣醬。

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在龍洞堡街邊將攤位擴展為「實惠飯店」。由於飯店分量足味道好,生意很不錯,附近貴陽紅星機床廠技校的學生經常光顧這裡,其中有一個叫歐陽梓剛的學生偶爾來店裡吃飯,他曾經一度因為家境不好動了輟學的心,陶華碧得知後主動表示要資助他。雖然自己一個人要養活兩個孩子,但敦厚的陶華碧還是決定讓這個孩子繼續完成學業,自己苦一點就苦一點吧,反正都吃了這麼多年的苦了。

自此,歐陽梓剛便感激地稱她為「老乾媽」,技校的學生們也都跟著叫了起來,「老乾媽」的名號便在龍洞堡傳開了。

l 「老乾媽」的生意經

5年過去了,「實惠飯店」雖然生意不錯,但是對於要拉扯兩個孩子的陶華碧來說,生活過得還是不容易。要怎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源?陶華碧又開始動腦筋了。

那時,貴陽正在修建環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龍洞堡成為貴陽南環線的主幹道,途經此處的貨車司機日益增多,陶華碧決定免費向這些司機贈送自家製作的豆豉辣醬、香辣菜等小吃和調味品,短時間內,貨車司機作為移動的「口碑廣告」將「龍洞堡老乾媽辣椒」的名號傳播了出去,很多人從市區趕過來就是為了買點陶華碧的辣醬。

「既然能做出這麼好吃的豆豉醬,還開什麼餐館?乾脆開家豆豉辣醬工廠算啦!」一位顧客無心的話點醒了陶華碧,但那時經濟能力有限,哪裡敢奢望開廠。

1994年,她把「實惠飯店」更名為「貴陽南明陶氏風味食品店」,專門經營起豆豉辣醬等佐餐小食、調味品來。

兩年後,陶華碧借用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了40名工人,終於辦起了辣醬加工廠,生產出來的辣醬就叫「老乾媽」。

大批辣醬生產出來後,本地的涼粉店根本消化不了,如何打開市場,目不識丁的陶華碧選擇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小範圍試銷,即把辣醬送到各個副食品經銷商處「試銷」,一周之後,訂貨電話紛至沓來,「老乾媽」的銷售網得以輻射整個貴陽市。

生意越老越紅火,陶華碧的野心也越來越大,決定放手搏一搏,把工廠辦成公司。

1997年11月,「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從一個辣醬作坊一躍走向了公司化的發展之路。

l 商標保衛戰

公司成立僅一年之後,老乾媽的產值就高達5014萬元。

作為一個只認識自己名字三個字的人,陶華碧憑藉「聽」來處理公司事宜,她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驚人,大兒子李貴山給她準備的發言稿,她聽個兩遍就可以背得差不多。她看不懂財務報表,但是在財務人員念了之後,她很快就能算出大概的進出,以及哪些地方存在問題。

但是,公司要長遠發展,管理人才的培養是關鍵。從1998年開始,公司的管理人員便陸續被派往廣州、深圳、上海等地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陶華碧常說:「我是老土,但你們不要學我一樣,單位不能這樣。你們這些娃娃出去以後,都給我帶點文化回來。」

隨著「老乾媽」辣醬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陶華碧的大兒子李貴山意識到註冊商標的必要性。

在此後三年,李貴山數次提出「老乾媽」商標註冊申請,卻屢遭駁回。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以「乾媽」為普通的人稱稱謂,故「老乾媽」用作商標缺乏顯著特徵。

自1997年以來,仿冒「老乾媽」的產品多達五六十種,造假地遍及湖南、四川、陝西、甘肅等省及貴州本省等傳統食辣區。

1999年2月,老乾媽起訴湖南「華越老乾媽」,他們的重要論據是:「原告未對『老乾媽』進行註冊,因此不享有商標專用權。」

法院一審判決華越銷毀仿照老乾媽包裝的產品並賠償其經濟損失15萬,但是對於老乾媽其他的請求卻不予支持。

老乾媽決定將保衛戰打到底,繼續上訴,經過長達3年的拉鋸戰,華越終於被判侵權成立並要求停止使用「老乾媽」商標名稱和相似瓶貼,並賠償40萬,陶華碧、李貴山母子終於贏得了這場保衛戰。

一直以來,老乾媽的包裝一直被人們吐槽為「土」,但這種「土」卻給老顧客們一種踏實的感覺。陶華碧曾不止一次自豪地說:「我的辣椒調料都是100%的真料,每一個辣椒,每一塊牛肉都是指定供貨商提供的,絕對沒有一絲雜質。」

為老乾媽提供供貨的大戶們都十分小心,在原料和品質的把控上相當嚴苛,他們知道只要在品質上出了一點錯,老乾媽就再也不會與之合作了。

l 退股風波

老乾媽火了,陶華碧富了,8塊多一瓶的老乾媽創造了日產量130萬瓶的奇蹟。

2006年到2008年間,「老乾媽」投資1億元完成技改,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技改後四年,「老乾媽」突破了30億大關。

一年後的2014年,「老乾媽」年銷售額突破40億元。這一年,鮮少面對媒體的陶華碧驕傲地表示,老乾媽在過去3年間,繳了18億的稅,帶動800萬農民發家致富。

陶華碧本人相當低調,幾乎從不接受接受採訪,每次她對公眾的寥寥數言,始終都是圍繞著兩點:給國家納了多少稅、幫助了多少農戶。

直到近年,一場「被退股」的風波,把陶華碧再次推到了公眾面前。

陶華碧不上市是眾所周知的,而這個底氣也來自於「老乾媽」從來就不缺錢。1997年創立之初,陶華碧是100%的持股人,在經過一次股份變動後,其大兒子李貴山持股49%,二兒子李輝持股50%,陶華碧本人持股1%。

而2014年6月突然被曝出「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攜小兒子李輝已退出持股,目前「老乾媽」公司的股權由陶華碧的大兒子李貴山和一位名叫李妙行的自然人股東掌控。

一時間關於神秘人「李妙行」的身份眾說紛紜,直到後來《中國經營報》記者電話聯繫了陶華碧秘書劉濤,劉濤表示「李輝與李妙行是同一人,李輝是李妙行的曾用名」。

原來,這只是家族企業內部的正常交接和傳承,而陶華碧仍然是「老乾媽」公司的董事長和法人代表,目前兩個兒子在分工上,李貴山負責銷售,李妙行負責生產。

「老乾媽」的實際掌權者依舊是「老乾媽」陶華碧,如今的她已經不怎麼去辦公室了,也不涉及公司的具體業務,唯一的工作就是偶爾去工廠轉轉,看看有沒有質量問題。其實,陶華碧的傳奇並不在於她的創業有多麼艱難和轟轟烈烈,而是用一個較為原始的管理思想,創造了一個上億元的辣椒帝國。

更多乾貨,歡迎關注【快消觀察家】


陶華碧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沒有上過一天學,卻把企業做成功了百億規模,養活了800萬農民,老乾媽堅持不上市,有她自己的一套邏輯,那就是從不投機取巧。

陶華碧-誠信經營,不能投機取巧

陶華碧不喜歡「投機取巧」,公司發展到某個程度,需要開拓市場,這時候把陶華碧難住了,因為她不擅長營銷,也不懂廣告策劃,甚至連名片都不實用,但是陶華碧只知道一點,誠信經營,你讓別人賺到錢,別人自然信你的。不坑人、不騙人,願意與你合作的生意就會很多,她對員工說:「都說無奸不商,我就偏偏不信,我堅信寧可惹人負我,我絕不負客戶!」所以老乾媽是靠誠信立足,無往不勝!

這樣一個把誠信看作最重要的企業文化的公司,始終不上市,上市就是一種投機,陶華碧說。


這是一個先掙它一個億的故事

我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

然而,今天我們要講一個人——陶華碧

  • 不識字、沒有任何財務知識

  • 年輕的時候老公去世

  • 1996年開始創業

  • 2016年實現銷售額45億元

  • 三年納稅18億

這位看上去神采奕奕的陶華碧,她其實在創業的時候一個字都不認識,沒有任何財務知識,年輕的時候丈夫就去世了。這位創立老乾媽的老奶奶,在1996年開始創業,那時候她已經40多歲了,到2016年,短短20年的時間,陶華碧老乾媽 這個品牌實現了銷售額45億元。

這樣一個巨大的數字和成就,她是怎麼樣實現的呢?那到底是什麼在左右著她的創業之路,是知識更重要還是品質更重要呢?

只認識自己名字的老乾媽如何成功的?戳視頻,見真知!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5422181601785904892, "vid": "96de22b052b746b7895845e7f57947f5", "vu": "96de22b052b746b7895845e7f57947f5", "duration": 736, "thumb_height": 360, "thumb_neardup_id": 9410156026289976100, "neardup_id": 14531626302182035624,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736.44,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7997145}, "ultra": {"duration": 736.44,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33687780}, "normal": {"duration": 736.44,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14015118}}, "vname": "63.u77e5u8bc6uff0cu8fd8u662fu9053u5fb7.mp4", "hash_id": 14531626302182035624, "status": 0, "media_id": 1561187563433986, "thumb_width": 640, "external_covers": [{"mimetype": "webp", "source": "dynpost",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5efa00015d7f67fa1b43", "thumb_width": 640}], "item_id": 6517057997020070413, "user_id": 57297636738, "thumb_url": "5e7500048e5af19b3a7a", "thumb_uri": "5e7500048e5af19b3a7a", "md5": "c6408a5b5ab1e412fbc980a9dd97a45a",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5e7500048e5af19b3a7a", "src_thumb_uri": "5e7500048e5af19b3a7a", "sp": "toutiao", "group_id": 6517057997020070413} --}

1「老乾媽」的不忘初心

老乾媽在創業之前一直是以賣涼粉維持生計,來她店裡吃涼粉的都是學生,很多還是貧困學生。陶華碧心地善良,常常為學生加量而且不加價。漸漸地也為她贏得了「老乾媽」這樣一個親切的稱呼。

直到「老乾媽」正式成為品牌、陶華碧開始單獨製作辣椒醬向市場推出時,她都不肯關閉之前自己的路邊涼粉店,她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害怕自己關了門後,窮學生找不到很便宜又能吃飽的地方。

2厚德濟世的平凡之路

陶華碧在創業之前發現自家的涼粉生意平平常常,倒是給顧客吃涼粉時製作的辣椒醬消耗的很快,而且周圍的飯店商鋪都想從她這裡購買辣椒醬回去作為佐料,很快,當地政府也注意到了陶華碧的辣椒醬有可能產生經濟效益,所以老乾媽看準了辣椒醬的潛力,在她47歲那年正式成立了辣椒醬加工廠,辣椒醬成為主營產品。

老乾媽一直堅持製作辣椒醬的辣椒要手工切碎,用人去掌握分寸,很多新員工嫌手工切傷手傷眼睛,上了年紀的老乾媽往往都是親自上陣,身先士卒地教員工上手。

3創業者的非典型財務思維

老乾媽的創業之路可謂與眾不同,她的財務思維、管理理念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創業之初,為了裝產品的瓶子她和貴州第二玻璃廠廠長軟磨硬泡,硬是跳過了正常的採購流程。

  • 她的採購策略就是——軟磨硬泡和動之以情

  • 她的營銷策略就是——走街串巷加半賣半送

  • 她的納稅方式就是——追著稅務局要求交稅

  • 她的管理理念就是——不貸款、不廣告、不上市

老乾媽一直堅持著讓人難以置信的現金觀,所有與「老乾媽」產生業務來往的單位或者個人,全部要以即時到賬的現款結算。老乾媽說她從不欠別人的錢,也不希望別人欠她的錢。當然,那些以前開店時欠自己飯錢的窮學生除外。

此外,「老乾媽」系列在海外市場的銷售價格是國內的三倍!

就這樣,老乾媽以一種看似違背某些市場和財務規律的做法成為了擁有巨大現金流的商業巨摯。

看完視頻相信您已經了解老乾媽特立獨行的財務思維背後的邏輯合理性

可是您又知道如何給一棟房子定價嗎?你想學會1元回購1774萬股股票的技能嗎?

想學到更多更有特點的財務思維來給你的職場助力

點擊左上方關注頭條號言職有理!言職課堂有更多精彩漲芝士視頻哦!


老乾媽」作為一家獨立特性的中國公司,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可以進入商科學校的案例里。堅決不上市,我們分這幾面來看:

1個人特質。我們都知道,「老乾媽」的創始人陶碧華是從一家服務於過路司機的小飯店開始起家的。所以對於生意有自己的一些非常質樸的觀念。我不欠你的,你也不要欠我的。現款交易。她認為上市就是騙錢,並且是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所以不想加入到上市大潮之中。

2財務角度。因為「老乾媽」向農戶收購辣椒,農戶最喜歡的就是賣完就拿到現金,而不是白條(欠條)。要知道,這樣的白條在目前的農產品交易中,還是很多公司所採用的,包括上市公司。按說,給農戶支付全額收過款,這個資金壓力很大,但是因為「老乾媽」的品牌和口碑,以及一直養成的現款交易的制度,經銷商也必須現款進貨。所以這樣一來,「老乾媽」在資金壓力上就不存在了。不存在這樣的資金壓力的企業在貴州還有一家,對,就是茅台。

3、沒有融資需求。因為目前「老乾媽」並不想跨界,而且不想進入相關行業發展。所以對資金需求不大。另外,因為產品容量問題,並不需要急劇擴大生產規模,繼續需要一些擴張,公司自有資金就可以對付。這樣公司也不存在資金的財務成本。相對的,公司利潤率就更高。

4、信息披露與壓力。因為上市以後,就要定期披露公司信息,並且要根據市場反應和股東要求,需要調整經營策略等,這樣就變相的是干擾到公司的決策與經營。「老乾媽」認為這是不能容忍的。華為不上市恐怕也有類似原因。所以「老乾媽」就採取了不上市策略。無論上市與否,「老乾媽」都是值得尊敬的一家公司。

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

點擊右上角關注無憂精英頭條號,了解更多職場支招!


老乾媽陶華碧恪守「堅決不上市」,你怎麼看?

對於陶華碧這位企業家,我是非常敬佩的,而且也常常吃老乾媽,覺得挺不錯的。

第一,我覺得陶很老實。真正的企業家就是老實的,老實就代表乾淨、極致。像陶華碧恪守的「四不」名言:「不偷稅、不貸款、不欠錢、不上市」,就是做人做企業的基本底線。

第二,陶很厲害。以上「四不」看起來很簡單,但真正做到可不容易。可以說,有很多干企業的就做不到,而且就一些企業來說,他們一心想要貸款,甚至想辦法偷稅,還有就是以上市為目標,作為一種榮耀。

而對於企業的發展與產品的銷售,陶是有絕對信心的,否則也不敢這樣去說。

第三,陶其實很智慧。陶華碧稱:「上市、融資這些東西我一概不懂,我只知道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所以我堅決不上市。」雖然可能有一些偏激,但也說中了上市方面存在的問題。至少上市之後,資本就會出現運作,說不定也會對老乾媽企業形成威脅。

不過,老乾媽將來會怎麼樣?能不能堅守不上市的初心?能不能保持發展的態勢?或許要留給時代來檢驗。


陶碧華出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被譽為中國最最火辣的女人,從一個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兩個子女,自己配置、鑽研全國人民最喜歡的老乾媽醬,著實讓人欽佩。

企業上市與否,與企業的領導人,創立者有很大的關係,有的企業領導人是風投出身,非常會運用資本操作,那麼他會利用資本二級市場為自己的企業吸取更多的資金。

那麼有的企業本身自身的原因不上市,他不需要資本市場融資去擴大規模,自身企業會創造出很大的利潤,市場佔有率高,且自己回籠快,比如宜家、華為、安利等一些大型企業。

宜家的創始人坎普拉德。他曾經說過:宜家永遠不會成為一家上市公司。

坎普拉德對於上市的理解非常精闢、直指精髓:

一旦上市,股東們必然要求獲得更快、更多的回報,這將改變企業的長遠目標和運作方式,

如果上市,每年就必須撥出大約30%的獲利給股東,不上市的話,這些錢就都能成為公司的儲備金,便於後期擴大規模。

那麼陶碧華不上市,大部分原因與宜家不上市一樣,公司一旦上市,需要分工給投資者、經營決策會受投資者干擾。同時一旦上市,企業很容易受國際間金融市場的動蕩影響。

陶碧華是一個農民出身,沒有很大學歷,自己獨自創業,一個人辛辛苦苦的創辦一個企業,企業發展規模大,他經驗企業非常傳統,骨子裡面對事情很嚴謹,容不得半點風險,正是有這些因素導致老乾媽不上市,

老乾媽的不上市,海外市場也很大,中國人有結親,乾爹乾媽的習俗,這是運用這個樸素,接風氣的習俗,即使不上市,老乾媽的海外市場也很大。


對於老乾媽、華為、哇哈哈這些優秀企業不上市,很多股民朋友都拍手叫好,認為是良心企業,然而轉身又罵A股都是垃圾公司,沒有多少值得價值投資的優秀公司,這是不是有趣的自相矛盾?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就這樣被你們「勸退」了,那剩下的將是什麼呢?大家想過這個問題沒?

一、上市和不上市不是評價一個公司優秀與否的標準

個人認為評價一個公司是否優秀不應該以上市和不上市為標準,上市的不一定是優秀企業,不上市的也未必就是垃圾公司,上市和不上市只是一個公司融資渠道的選擇以及發展理念的不同而已,只要符合公司自身發展需要和投資者利益的決定就是好的決策!

所以,對於老乾媽堅決不上市的決定,我們要理性分析,不能因為A股的種種弊端,而「勸退」那些真正優秀的公司上市,優秀的公司不上市,對於A股和股民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二、應該鼓勵優秀企業上市:

在A股我們經常說要進行價值投資,監管部門也倡導我們要少投機炒作、多進行價值投資,然而,進行價值投資首選得有值得價值投資的標的公司才行,遺憾的是,翻遍A股3000多家上市公司,真正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寥寥無幾,垃圾公司成堆,這不得不說是我們A股的悲哀!

所以,個人認為應該鼓勵那些優秀企業上市,而不是「勸退」像老乾媽這樣的優秀公司不上市,優秀企業不上市是我們投資者的巨大損失,因為你無法分享他們的成長所帶來的紅利,而對於優秀企業本身而言,缺少資本的推動,發展擴張速度會非常緩慢,如果有競爭對手趁機趕上并吞噬了市場,那麼對於優秀企業來說是一種災難!

如果把A股比作一個「班集體」,我們需要更多的「學霸」參與進來,有了「學霸」的帶領和示範作用,A股這個「班集體」的「學風」才會好起來,才會出現你追我趕、齊頭並進的局面,而不是比下線、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性建議!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沒有哪一家公司是不缺錢的。

但是一家公司是否上市,還真是不是只由錢說了算,它與企業文化和領導者的風格有很大的關係。作為一家以一瓶辣醬紅遍全世界的行業巨頭公司,老乾媽創始人陶碧華明確表示,老乾媽不會上市——怕騙別人,也怕被人騙。從以下小作坊,老乾媽在十幾年間做到了行業第一,一天賣出一百三十多萬瓶,年營收幾十億。但是急速成長不是陶碧華追求的,老乾媽沒有應收和應付賬款、沒有向政府貸過款,才是陶碧華引以為豪的。由於擔心老乾媽上市以後陷入圈錢的漩渦,不僅不能做大做強,反而失去了安身立命的事業,陶碧華堅持老乾媽不上市。

說到底,上不上市都是一個公司的自主選擇。沒有一家公司是不缺錢的,特別是家族企業。但是,如果家族企業內部運行良好的話,經營、生產和資金各方面都沒有很大的問題的話,那麼上市就不是一種必然的選擇。以老乾媽的商業模式來看,就是簡單的收款-發貨,連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都沒有,更別提去上市做一個公眾公司了。老乾媽完美地詮釋了,把簡單的商業模式做到極致,企業也可以成為行業的巨人。基於老乾媽的企業風格與定位,不僅它現在不會上市,就是在將來,它也不會上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