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没有理论知识,没有硬核干货。

大学本科学的是 GIS 专业,但是被调剂过去的,记得当时在网上查到录取书时,上面录取专业几个字写著「地理信息系统」,一脸懵逼,这什么专业,我是理科啊,怎么会让我学地理,想必有不少读者跟我有著同样的经历。即使现在,如果不是家里恰好有亲戚好友从事 GIS 相关的行业,对 GIS 有一定的了解,估计很少有人的高考第一志愿会是 GIS。

当年大一开学第一堂课,是测量学,当时老师说「你们学 GIS 的啊,从事测绘吧比不过测绘专业的学生,搞计算机吧比不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让年少无知的我很是惆怅啊,但也仅限于惆怅,咱又不是家里有矿,可不敢混日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就不信我干测绘、干计算机比不过别人。

大一一年我老老实实学著基础课程,高数、线性代数、英语等等,这些课程看似和 GIS 没啥关系,但真的非常非常重要,特别当我试图弄懂某个演算法背后的原理时,我就常常会后悔当年怎么没把数学学的更好,当我查阅资料发现有些中文版翻译的是啥玩意时,我会后悔当年怎么没多背背单词、多读读英文文章。记得是大一下学期,听老师说有个超图软体主办的 GIS 比赛,这种能够展现自我、提升能力的机会怎么能少的了我,必须报名!

说实话,那时的我真的是个菜的不能再菜的菜鸟,矢量栅格是啥玩意都没弄清楚。不过还好,在经过超图简单的校园培训后,对 SuperMap Desktop 的最基本的操作有了个大致了解(那时候 SuperMap 系列版本号还是 6,功能远没有现在强大)。GIS 比赛形式差不多,基本都是围绕 GIS 的核心内容分为制图组、分析组、开发组三个组别。

根据对自己清醒的认识,果断选了制图组,但制图得有数据,那时候网上的数据资源远没有现在这么多,适合比赛制图的数据资源就更少了,后来发现一个网站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全国道路交通图,不过只有图片资源,类似下图这种,但数据要比这个精细的多的多。

问题来了,这得自己数字化!数字化之前得先把没有任何地理参数的图片配准,保证图片在 GIS 软体中显示时,空间参考信息是正确的。配准方面的知识超过了当时我的能力范围,原理一时半会我是弄不清楚了,但我会模仿啊,于是我把往年获奖的作品下载下来,也是全国范围的,结合网上的操作流程,结合获奖作品配置的参数,磕磕绊绊最后也算把配准搞定了,万里长征算是开始了第一步!

配准完成,后面就是可怕繁复的数字化工作,做过的都知道,技术含量低,讲究个眼疾手快。根据图例内容,和小伙伴分工,过程的艰辛不多说,直接把一个新滑鼠点坏了。数字化完成后,就是符号化,给地图配色,这块知识对我们来说也是空白的,继续模仿!模仿加自己的创造,最后总算完成个看起来像那么回事的地图,那个地图现在找不到了,不然肯定贴在这里,让大家「膜拜」一下。

比赛结果自然是没获奖,后来随著学习的深入,才知道当时是把投影带弄错了,也算是「死的明白」了。奖虽然没有,但收获却很丰厚,弄明白了什么是矢量格式,知道了地物分层的意义,知道了什么是地图符号化,什么是地图比例尺和分级显示,等等等等~~~更关键的是让我对 GIS 这个学科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大二终于开始接触所谓的专业课,对于 GISer来说,测量学、遥感、编程语言都可以称之为专业课,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学 GIS 的什么都会,什么又都不会」。在学习初期,想法太多未必是好事,容易造成患得患失,踏踏实实学东西才是正路。不久,ESRI 在省内举办了大学生 GIS 竞赛,表现的时候来了,这次我选择了地理设计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选题内容是根据一个叫「元胞自动机」的模型,在 ArcGIS 中利用其各种分析工具,做出对城市扩张过程的模拟,最后在 ModelBuilder 中建模。

这难度比第一次参加的制图比赛大多了,首先我们对「元胞自动机」一无所知;其次因为要模拟城市的的扩张情况,所以需要使用多时相的影像数据,并解译出城市用地和非城市用地;最后需要根据原理,使用 ArcGIS 的分析工具操作数据,模拟演算法模型。整个过程涉及演算法分析、数据处理、模型构建、软体操作等过程,这些对刚入门的小菜鸟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

整个大二暑假,我和小伙伴都在学校里,他负责数据处理、影像解译,我负责演算法研究,看了有好几十篇论文,也阅读了相关著作,这里要吐槽下,有些文章注水严重,喜欢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关键点可能作者自己也没弄清楚,导致写的模棱两可,给阅读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整个过程的艰辛,不必多说,可贵的是这段经历,可以说改变了我整个人,当我在学习工作中遇到未知的问题,再也不会手足无措,反而能够迎难而上,这点真的让我受益终身。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想起大二那个暑假,都心存感激。

这次比赛获得了省内二等奖,记得奖品是一把 ESRI 定制的雨伞和一本《地理信息系统教程》,雨伞质量还挺不错的。省内获奖作品有机会参与全国比赛,那时已经是在大三了,正在复习考研,作品也没有投入精力去打磨,文档也写的比较粗糙,就草草提交了,所幸最终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班里和我们一起参加比赛的另一个小组获得了全国二等奖。

到了大三,上文提到过,主要任务是备考硕士研究生,目标院校是武大,记得我是从三月份备考,第二年元旦后正式参加考试,这段时间里每天过著程式化的生活,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睡觉、哪个时间段复习哪门功课几乎是一成不变的,日子过得确实很枯燥,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不知道那时候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这期间,有两个考研小伙伴,我们仨一直都坐在图书馆同一张桌子上复习,互相鼓励、互相吐槽,也算是枯燥的生活中的一点调剂。记得考研前我们约定,考完试一定要嗨一下,但当我考完专业课真的走出考场时,体会到什么是身体被掏空,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站著都能睡著。

今年硕士毕业三年了,从一个对 GIS 一无所知的小白,一路摸索学习,从本科到硕士毕业,甚是感慨。这里分享了本科期间印象最深、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件事给你们。

更多精彩在公众号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