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綜述也稱研究綜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學術問題(或研究領域)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該學術問題(或研究領域)在一定時期內已有研究成果、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述而形成的論文。文獻綜述一般要對研究現狀進行客觀的敘述和評論,以便預測發展、研究的趨勢或尋求新的研究突破點。文獻綜述是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重要章節。一個資料全面、研究深入的綜述不僅可以幫助研究生確立學位論文的選題,還可以為論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撐。

?

?一、撰寫文獻綜述的作用和意義

1為學位論文的選題尋求切入點和突破點

科學研究本質上是一種創新活動;創新是對現有研究不足的彌補或突破。任何研究課題的確立,都要充分考慮到現有的研究基礎、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研究的趨勢以及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的可能性。在綜述中,「現有研究的基礎」體現在「綜」上。通過對文獻的梳理和分析,我們可以全面瞭解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預測後續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問題、不足和發展趨勢」體現在「述」上,是綜述撰寫者結合自己的學術觀點進行的反思與發現。

研究生通過撰寫綜述,對不同研究視角、方法,不同研究設計,特別是不同觀點進行分析、比較、批判與反思,可以深入瞭解各種研究的思路、優點和不足,在掌握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尋找論文選題的切入點和突破點,使自己的研究真正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為學位論文的研究尋求新的研究方法和有力的論證依據

文獻綜述是跟蹤和吸收國內外學術思想和研究的最新成就,瞭解科學研究前沿動向並獲得新情報信息的有效途徑,有助於我們掌握國內外最新的理論、手段和研究方法。從已有的研究中得到的啟發,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論文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新線索,使相關的概念、理論具體化,而且可以為科學地論證自己的觀點提供豐富的、有說服力的事實和數據資料,使研究結論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礎上。

3避免重複勞動,提高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科學工作者應把人類歷史上尚未提出的或尚未解決的問題作為科研的選題。從事這種研究纔是真正有意義的科學研究。」有專家估計,我國有40%的科研項目在研究前其實在國內外已經有了相關成果。重複研究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將導致科研本身長期處於低水平的狀態。據美國科學基金委員會、美國凱斯工學院研究基金會調查統計,一個科學研究人員在一個科學研究項目中用於研究圖書情報資料的時間,佔全部科學研究時間的1/3至1/2(見表1)。

?

?

文獻綜述的作用就在於充分佔有已有的研究材料,避免重提前人已經解決的問題,重做前人已有的研究,重犯前人已經犯過的錯誤。因此,研究生在確定學位論文選題之前一定要做好文獻綜述研究,提高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

?

4文獻綜述是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重要章節,文獻綜述的作用在於介紹研究的現狀,闡明選題設計的依據、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提出選題的創新之處。這樣,既能反映選題的科學性、創新性和應用性,又可以使評審專家充分了解論文研究的價值,判斷研究生掌握知識面的深度和廣度,保證論文的評審獲得好的成績。

二、撰寫文獻綜述的一般步驟

文獻綜述的撰寫步驟一般可分為文獻的蒐集,文獻的閱讀和分類,文獻的加工、比較和評述,預測趨勢或提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等

1文獻的蒐集

梁啟超曾說:「資料,從量的方面看,要求豐備;從質的方面看,要求確實。所以資料搜羅和別擇,實佔全工作十分之七八。」可見文獻蒐集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文獻的蒐集包括檢索和初步篩選兩個緊密結合的方面。文獻檢索就是從眾多的文獻中查找並獲取所需文獻的過程,一般可以通過各種檢索工具完成,如文獻索引、文摘雜誌、光碟、網路或期刊資料庫檢索。常用的檢索方法有順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和綜合查找法 。

與檢索相伴的是對文獻進行初步的篩選。研究表明,按質量的優劣可將文獻分為三種類別,一種是佔30%左右的必要情報,一種是佔5%左右的錯誤情報,其餘的則是冗餘情報。冗餘情報中又可分為必要的冗餘和不必要的冗餘[2]101 。因此,「無論任何研究工作,材料的鑒別,是最必要的基礎階段。」[4]在檢索的同時,可以通過鑒別文獻的真實性、先進性和適用性進行篩選。文獻的真實性可從其內容、密集程度、類型、來源渠道、出版單位、作者的身份以及引用率高低等方面來進行綜合判斷。文獻的先進性是指在觀點、方法、材料等方面有某種創造或突破,可從文獻發表的時間、文獻的來源、文獻的影響和有關評論加以判斷。文獻的適用性是指文獻對研究適合的程度,主要考慮文獻中的觀點是否合乎實情,與自己選題的相關程度等,可以通過讀摘要、結論或緒言、跋等進行判斷。

2文獻的閱讀和分類

閱讀是全面掌握文獻觀點、內容、研究設計、研究方法的過程,也是寫好綜述的基礎。「教育研究文獻的各種報告在其質量及綜合性方面有很大的差別。因此,研究者在閱讀報告時,就應帶有某種程度的批判性。」對於選定的有代表性的文獻要「批判地精讀」。很多觀點的分歧,特別是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是因為對概念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因此,首先要按照作者的研究思路及對相關概念的界定,全面分析文獻的觀點,理解作者是在什麼層面和意義上使用概念的,避免不必要的爭論。閱讀時要做好筆記,如做摘要、批註、札記、卡片等,詳細、系統地記錄各個文獻中研究的問題、目標、方法、結果和結論。閱讀的同時,要批判地分析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觀點的不足,以便發現尚未研究的問題。其次,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以便後續研究中使用。可以參考的標準有:①按學科領域分類;②按學術觀點、學術流派分類;③按問題研究的歷史發展階段分類;④按研究程序或研究方法的運用分類等。

3文獻的加工、比較和評論

撰寫文獻綜述的關鍵在於對文獻觀點的加工整理和評論。首先,對文獻的觀點按照一定的原則,如上文所提到的分類方法,進行整理、陳述,使之系列化、條理化。提煉觀點時,要力求做到準確無誤,不片面理解。其次,對不同的觀點進行合理的分析、比較和評論。分析、比較和評論時要保持思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做到客觀公正,既要肯定優點,又要指出不足,不可吹毛求疵。對於不同或矛盾觀點的分析和評論,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視角,注意其不同的原因,不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濫加褒貶。

4預測研究趨勢,提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文獻綜述的結尾應在考察研究現狀的基礎上,總結該學科領域當前國內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應用價值、實際意義,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展望今後的發展趨勢或前景,從而提出新的研究設想、研究內容等。這是撰寫文獻綜述的目的所在,也是文獻綜述的點睛之筆。

對研究生而言,綜述研究的直接目的在於分析掌握研究現狀的基礎上,確定學位論文的選題。如何確定選題呢?首先,從對現有研究缺陷的分析中尋找問題。現有研究的缺陷可能是方法論的侷限性、理論基礎的片面性,也可能是研究設計的不足或研究方法運用的不當等,這些缺陷必然會影響研究結論的正確性和普遍性。其次,可以通過對不同甚至是矛盾觀點的比較尋找問題。觀點的不同可能是研究視角或方法的不同造成的,「沒有一種研究方法能揭示一切」,任何單一的視角或方法所看到的都可能只是事物真相的一面,研究生可以從對矛盾觀點的比較分析中得到啟示。再次,研究生可以結合自己的思考或實踐經驗,尋找那些尚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問題。最後,可以嘗試運用其他學科的理論或方法研究問題。「求助於若干最有關係的學科和它們所提出與運用的一些觀點,有很大好處。」單一的視角或研究方法「就像戲院裏的聚光燈,當用強烈光線照射舞臺前方的某些部位時,就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這些部位上,同時把其他特徵降到背景和邊緣的地位」;而多學科的視角或方法「就像所有燈光都照射在舞臺上,人們的目光在整個舞臺前後漫遊」。將新的學科或方法引入某一領域的研究,用不同角度的「聚光燈」照亮研究對象的「某些部位」,有助於拓展研究的思路與視野,全面認識研究對象。

?

三、撰寫文獻綜述中常見的問題

1文獻蒐集不全,遺漏重要觀點

有些研究生由於資料蒐集範圍或方法不當,未能將有代表性的資料完全納入研究的範圍,或僅僅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材料。其結果便是不能系統全面地把握研究現狀,或片面理解他人研究結果,從而盲目地認為某問題或領域尚未被研究,使得自己的研究變成一種重複性的勞動。因此,在撰寫綜述前一定要全面蒐集資料,學位論文研究更要「必能精通專門之學,讀盡專門之書,真有所見出乎其外方可下筆」。

2文獻閱讀不深入,簡單羅列,「綜」而不「述」

撰寫綜述必須充分理解已有的研究觀點,並用合理的邏輯(或是時間順序、或是觀點的內存邏輯、相似程度等)將它們準確地表述出來。如果綜述僅僅是將前人的觀點羅列出來而未進行系統分類、歸納和提煉,那麼內容就會十分雜亂,缺乏內在的邏輯。這樣不利於釐清已有研究結果之間的關係,難以認清某問題研究的發展脈絡、深入程度、存在的問題等,更不必說走到問題研究的前沿了。

如果是「綜」而不「述」,那麼,即便是內容有一定的系統性,充其量也只是陳述了他人的觀點,達不到通過分析、評說而發現和確立論文選題的目的。

3個人觀點在綜述中佔主體

有些研究生在綜述中對研究現狀的梳理和介紹只是一筆帶過,用大量的篇幅進行評述,進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設想,結果將文獻綜述寫成了評論或研究計劃。

文獻綜述主要是梳理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現狀及動態,釐清研究現狀進展與困境,為後續的研究提供參考。因此,綜述的重點在於「綜」,即其主要部分應是對前人觀點的客觀闡釋和分析;個人觀點,即適當「述」,可以起到點睛式的評論或啟示的作用,但不應是主體。另外,綜述提煉的觀點必須以原始文獻為依據,不能把觀點強加給原作者;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可對原作者的觀點進行評議,但論據必須充分,並能使讀者分清哪些是原作者的觀點,哪些是綜述者本人的觀點,不能混雜在一起。

4避重就輕,故意突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

如前文所述,研究生寫綜述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學位論文研究的切入點和突破點。有些研究生在做完綜述之後,還是難以發現問題,便認為該領域已經無問題可以研究,為了完成論文便故意在綜述中漏掉或弱化某些研究成果,或者放大已有研究的不足,以便突出自己研究的價值和意義。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重複研究,其創新性是可想而知的。其實,未能發現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自身的學術積累不夠或思考不深入;可能是選題不當,過大或過小;也可能是學科發展處於「高原階段」。但未能發現問題不等於沒有問題,更不能隨便拿一個研究過的問題敷衍了事。如果是自身原因,研究生應該在導師的指導下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靜下來認真深入思考,完成選題;如果是學科發展的問題,則可以嘗試通過開闢新領域、使用新方法、提供新材料等方式完成選題。

還有問題也可下方評論or私信我——學術期刊推薦

收集大家的問題,發文章來給大家解答!

發表於——2018.8.28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