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商業銀行“3·15”在行動:守護儲戶“錢袋子”)

■本報記者 張 歆

從“3·15”到“365”(注:指一年365天),商業銀行防詐騙、講知識,努力守護儲戶的“錢袋子”。

隨著金融業務越來越互聯網化,互聯網金融犯罪也呈上升趨勢。近日《證券日報》記者獲悉,此前,浦發銀行北京分行朝陽支行成功堵截一起網絡貸款詐騙案件,避免瞭客戶財産損失進一步擴大。臨近2017年年底,該行北京分行朝陽支行工作人員接到一位羅女士的來電,詢問申請浦發銀行小額貸款業務的審批情況,細心地工作人員詳細瞭解情況後,發現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羅女士在網上看到一則“浦發銀行”小額貸款活動,並聯係瞭自稱是相關負責人的張經理,張經理要求其將身份證信息通過微信發給他,並繳納6000元作為保證金,當羅女士繳納保證金後,張經理又再一次要求羅女士繳納3000元作為放款手續費,此時,羅女士感覺事態不對,告知張經理不再申請貸款,並要求退迴保證金時,卻收到瞭起訴書,案由為貸款閤同糾紛,並註明法人代錶為朝陽支行行長,以追究羅女士的法律責任威脅其繼續履行貸款手續。

上述支行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後,已經意識到這是一起不法分子和機構冒用浦發銀行名義的虛假貸款詐騙案件,立即將此事嚮支行行長和分行匯報,並提示客戶陷入瞭詐騙圈套,應立即報警,停止嚮對方轉賬,避免發生更大的財産損失。

羅女士的案件發生之後,朝陽支行還陸續接到二十餘起電話,詢問類似的貸款活動是否真實,可見這起網絡虛假貸款詐騙案件的傳播範圍很廣。銀行工作人員在接到諮詢時,耐心嚮客戶解答,並告知客戶不要輕信網上的詐騙信息,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上述朝陽支行的負責人錶示,如今的金融詐騙“花樣百齣”,作為金融機構,行內一直注重培養提高員工的警惕意識,不斷學習新的金融犯罪案例,從而在麵對金融詐騙時可以快速識彆、正確應對。在客戶辦理業務時,積極宣傳防詐騙宣傳摺頁,普及金融安全知識,最大程度的保護客戶的個人財産安全。同時,支行的負責人也呼籲儲戶,要想做到遠離金融詐騙,提高個人金融防範意識,麵對高額迴報的投資活動不輕信、不盲從,纔能真正保護自己的資金安全。

另據記者瞭解,過去一年,華夏銀行從戰略高度進一步提升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工作,上至董事會,下至每一個“華夏銀行人”,都為守護金融消費者的“錢袋子”共築“銅牆鐵壁”。

在華夏銀行維護金融安全的落地行動中,“預防為先”一直成為行動宗旨。為此,華夏銀行做到瞭內部強化管理、外部加強宣傳的“兩條腿”走路。在內部,修訂業務管理、産品研發管理、理財業務審計、銷售“雙錄”、增設愛心專區;在外部,走齣銀行,走進社區,走進校園,走上路邊,走進萬傢,為多元化的金融消費者,打造“專屬産品、專屬隊伍、專屬渠道”,讓金融安全知識“行萬裏”。

以華夏銀行濟南分行為例,該行打造廳堂“金融知識小課堂”,把客戶等候辦理業務的碎片化時間有機轉化為“受教育、長知識、曉權利”的機動課堂,並邀請客戶、社區羣眾走進營業廳堂,將“小課堂”與健康養生、法律講座、親子活動等活動有機結閤,嚮不同客羣提供有針對性的宣教內容,同時將“小課堂”細化分解為40餘項動作,製定“檢查要點錶”自查督導。

此外,華夏銀行深圳分行還積極與當地監管部門和公安部門閤作,建立電信網絡詐騙涉案資金快速查詢、凍結及原路返還的應急處理機製,發揮警銀聯動效能。2017年,深圳分行協助84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進行快速查凍,成功快速查凍涉案賬戶116個、涉案金額1969.6萬餘元,攔截資金數十萬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