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切滿足不了內心的需求,便不知足,你總希望達到心理一種平衡,獲得內心的安穩,才會覺得幸福。當從一開始就不滿足,肯定不會認為幸福。

人是個羣居動物,既然屬於動物,亦有著動物的慾望本能,希望有著獨特的能力,立於羣體之中,纔能有著更好的支配權。每個男人都希望自己是皇帝,三宮六院,唯吾獨尊。但是歷代以來皇帝只有一位,你總不能一直淫想於此,卻不得到半點實際,或許你在淫想的那一瞬間覺得腎上腺素飛飈,而真實世界不會是一瞬的幻想,清醒之時會變成時刻的失落,沉溺於幻想怎麼會覺得幸福?

只有生活需求滿足於心裡慾望時,人是覺得是幸福的。比如今天想喫烤雞,就去了喫了烤雞,口福與內心都得到了滿足,會覺得開心幸福。

那麼問題來了,人不會一直只限於一直喫烤雞,就會覺得一直幸福。

有句古語是說,「食可飽而不必珍,衣可暖而不必華,居可安而不必麗。」一直讓你喫著饅頭,幾件件素衣,幾米居室就能一直滿足而幸福?

當然家境殷實的,也要過著饅頭素衣的下苦旅生活,不免有點守財奴的味道,也許你自我希望這般苦行僧之旅,當做一種修行,只要內心安詳也不然不可。

就像曾經看過的新聞,一位教授幾十年儉食素衣,把資金都資助於大學生。平凡而真的偉大,但我們又能有多少人能夠完全犧牲自我的奉獻,如此大愛,畢竟少數。我們可以過著正常的生活,閑餘的可以捐一點出去,一點小愛,為社會作出的一點貢獻。不需要大家都做明月,做一顆小星星,散發一點點光輝也是正能量。也是對現有生活的一種知足,才會有對社會的一種寄望。不然囿於常態一切不知足,怎會有愛。

人的慾望卻是無止境的,必然不會只限於此,慾望是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我們可以利用好這特性,進行自我心理設限,把現有的一切設限為知足,進一步在現實中努力發展,去追求與滿足更高的心理欲求,創造更高緯度的生活與心理相吻合的平行滿足感。

所以更希望,認清自己的現狀,平檔或者低一檔的生活,而不苛責當下,也不貪想未來。知足當下,去鑄就未來。知足於現有的生活,更努力的發展,成就心裡所想的更美好的預期生活。居足而又不知足,能更好地連綿地去接近幸福。

而在形形色色的人羣當中,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一切不和諧的波浪總會時不時的侵襲,我們的內心也會隨著波浪不停地漣漪,內心波瀾,搖擺不定。不必嫉妒比自己優越之人,扭曲自己自尊心,也不要傲慢的輕蔑不及於你之人,踐踏他人自尊心,兩種都不會讓你的心裡得到滿足與幸福,反而更容易趨向不健康,時刻的控制好自己,別讓這波浪讓心理失衡,而失去了滿足。

就像別人的胖,喫的不是你的,別人的瘦,同樣也不是喫你的,與你沒有一點關係。只有自己的身體健康,飲食口味,需要喫什麼,想成什麼樣,纔是最重要的。

這時心理設限自我知足,對現狀不要有什麼本不該這樣的否定,當下本就是這樣的客觀自然,居楚思楚內心才會更穩定安詳,也利於自己冷靜思考內心的慾望不知足的那個方向。

知足於自己的身高長相,不知足於你的氣質。

知足於現有的生活狀態,不知足於一直都要這樣的生活狀態。

無論朝向更好,或者更壞,都要保持當下最好,嚮往美好。如同一塊糖變成了半塊糖,是一種儘力的意外;一塊糖變成了兩塊糖,是努力的期待!糖,永遠都是甜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