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好的有不少

秦穆公和秦國宰相百里奚(百里奚跟隨秦穆公已經七十歲了老當益壯)這個應該很有名,五羖大夫

五年,晉獻公滅虞、虢,虜虞君與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馬賂於虞故也。既虜百里奚,以為秦穆公夫人媵於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執之。穆公聞百里奚賢,欲重贖之,恐楚人不與,乃使人謂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楚人遂許與之。

當是時,百里奚年已七十餘。穆公釋其囚,與語國事。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問,語三日,穆公大說,授之國政,號曰五羖大夫。百里奚讓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賢而世莫知。臣常游困於齊而乞食銍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齊君無知,蹇叔止臣,臣得脫齊難,遂之周。

周王子頹好牛,臣以養牛干之。及頹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誅。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誠私利祿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脫;一不用,及虞君難。是以知其賢。」於是穆公使人厚幣迎蹇叔,以為上大夫。


百里奚是虞國人,娶妻杜氏,才華橫溢,可由於家境貧寒,三十多歲了,還沒有什麼作為。後來聽從妻子的勸解外出尋找機會,百里奚去齊國因為窮沒門路,只能要飯為生,後來遇見了蹇叔這個貴人,蹇叔收留百里奚,對百里奚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為沒聽蹇叔去了虞國,虞國被滅亡百里奚成為了奴隸,最後遇見了最重要的貴人秦穆公,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了百里奚,這時候百里奚已經七十歲了

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

史載百里奚「三置晉國之君」,「救荊州之禍」,「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使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魏文侯和魏國丞相李悝,吳起

司馬遷說:「魏用李悝盡地力,為強君

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度,獎勵有功國家的人,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國

吳起於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於是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

吳起成為魏國的西河郡守,有效的阻止了秦國的進攻,並且還反攻拿下了秦國的五座城

魏文侯因為有效的使用李克,吳起,段干木,西門豹,樂羊等人,讓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第一霸主,基本上橫掃六國無敵手


燕昭王和樂毅(樂毅也很有名,三國志記載諸葛亮自比管樂就是管仲和樂毅)

樂毅者.其先祖日樂羊。樂羊為瑰史侯將.伐取中山。魏文侯對樂羊以是壽。樂羊死.葬於是壽,其後子孫因家焉。中山複目,至趙武靈王時復滅中山,而樂氏後有樂毅。

樂毅賢,好兵,趙人舉之。廈武靈王有沙丘之亂.乃擊趙適魏。聞燕昭王咀子之之亂而齊大贓燕,燕昭王怨齊,未嘗一日而忘報齊也。燕國小.辟遠,力不能制。於是屈身下士。先禮郭隗咀招賢者。樂毅於是為魏昭王使於燕.燕王旺客禮待之。樂毅辭讓.避委質為臣.燕昭王以為亞卿.久之。

於是燕昭王問伐齊之事。樂毅對日:齊.霸國之餘業也,地大人眾.采易獨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與趙廈楚、魏。於是使樂彀約趙惠文王,別使連楚、魏,令趙說秦以伐齊之利。諸侯害齊潘王之驕暴,皆爭合從與燕伐齊。樂毅還報,燕昭王悉起兵.使樂毅為上將軍.趙惠文王以相國印授樂轂。樂毅於是井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諸侯兵罷歸,而燕軍樂轂獨追。

至於臨蕾。齊昏王之勝濟西,亡走,保於莒。樂轂獨留絢齊,齊皆城守。樂毅攻入臨蕾。盡取齊寶財物馨囂輸之燕。燕昭王大悅,親至濟上勞軍.行賞堆士。封樂彀於昌國,號為昌國君。於是燕昭王收齊鹵獲以歸,而使樂轂復以兵平齊城之不下者。樂牧留掏齊五歲.下齊七十奈城.皆為郡縣以屬燕.唯獨莒、即墨未服


樂毅是魏國大將樂羊的後代,燕昭王因為燕國被齊國大破而怨恨齊國,這時候樂毅出現了,燕昭王便委託樂毅為亞卿,問樂毅怎麼打齊國報仇,最後也沒讓燕昭王失望,樂毅聯合五國伐齊,打下齊國七十城,只有兩座城池,燕昭王剛好去世,燕惠王繼位,三年沒打下齊國,而燕惠王和樂毅有隔閡,最終樂毅怕燕惠王迫害自己,便逃走,使得田單得以兩座城池恢復齊國,這也說明再好的臣子也需要明君承托


秦昭襄王和范睢

范睢者,魏人也,字叔。遊說諸侯,欲事魏王,家貧無以自資,乃先事魏中大夫須賈。

須賈為魏昭王使於齊,范睢從。留數月,未得報。齊襄王聞睢辯口,乃使人賜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辭謝不敢受。須賈知之,大怒,以為睢持魏國陰事告齊,故得此饋,令睢受其牛酒,還其金。既歸,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諸公子,曰魏齊。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睢詳死,即卷以簀,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睢,故僇辱以懲後,令無妄言者。睢從簀中謂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謝公。」守者乃請出棄簀中死人。魏齊醉,曰:「可矣。」范睢得出。後魏齊悔,復召求之。魏人鄭安平聞之,乃遂操范睢亡,伏匿,更名姓曰張祿

范睢既相秦,秦號曰張祿,而魏不知。魏聞秦


且東伐韓、魏,魏使須賈於秦。

范睢本是魏國人,因為家裡貧窮,沒有門路面見魏王,就成為了須賈的門客,因為出使齊國表現出色,齊襄王很欣賞范睢,送了金錢和美酒和好菜給范睢,須賈認為范睢出賣了魏國,就讓范睢把禮物退還,回到魏國須賈告訴了魏國宰相魏齊,魏齊大怒叫人鞭打范睢,打斷肋骨和牙齒,范睢裝死,讓人把范睢扔到尿坑裡淹死,范睢後來用計謀去了秦國,化名張祿成為秦國的丞相,幫助秦昭襄王從秦宣太后羋八子手上奪權,(實際上我不認為秦昭襄王是傀儡,能幾次廢立舅舅魏冉的人怎麼可能是傀儡)後來提出了遠交近攻等計謀,幫助秦國離間齊國和趙國的外交,讓趙國在長平之戰沒有盟友,因為沒地方借糧,而不能和秦國對耗國力,才讓趙括成為主帥,最終被白起打敗


秦始皇和李斯(這個最有名了,基本上都知道吧,不用多說了)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辭於荀卿曰:「斯聞得時無怠,今萬乘方爭時,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遊說者之秋也。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彊行者耳。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將西說秦王矣。」


李斯本來是蔡國人,年少的時候是一個小郡守,志向遠大,後來拜名動天下的大儒荀子為師父,最終去了秦國,剛好秦莊襄王去世,李斯成為呂不韋的門客,最後和秦始皇搭上線,為秦始皇滅六國,立下了許多功勞


春秋戰國時期,君臣之間配合融洽,成就大業,成為後世君臣典範的非常之多,下面我來談一談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君臣相互配合,建下了傳世偉業,為後人所稱讚。

一:齊桓公與管仲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是春秋時期最早建立霸業的君主,而齊桓公的成功正是因為有管仲的悉心輔佐。管仲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管仲之前曾是齊桓公的政敵,還曾差點一箭將齊桓公射死,可謂是水火不容。後來齊桓公登上國君,非但沒有問罪管仲,反而拜管仲為相,以其寬宏的胸襟感動了管仲。

從此二人君臣一心,在管仲的輔佐之下,齊國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實習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結果齊國得到大治,實力大增。後來管仲建議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使齊桓公成為中原首位霸主。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至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也對齊桓公和管仲北抗戎狄,護衛中華給予了高度支持。

二:魏文侯與翟璜,李悝

戰國時期最先強盛而稱雄的便是魏國,而這一切主要是因為有一個賢明,有善於選賢任能的君主,他便是魏文侯。魏文侯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開國君主,也是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魏國之所以能在戰國時期屹立百年,主要是魏文侯打下的基礎。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文化上,師事儒門弟子子夏,田子方,著名的西河學派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政治上,任用李悝、翟璜為相,內修德政,變法圖強;軍事上,任用吳起,樂羊為將,樂羊攻取中山國,吳起更是為魏國訓練出了一支「神兵」,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魏武卒」,曾奪取秦國黃河西岸五百多里土地。後世史家著書無不稱讚魏文侯之賢。

翟璜是魏文侯時期魏國國相,魏文侯的成功離不開翟璜的輔佐,翟璜堪稱戰國時期的「伯樂」,為魏文侯舉薦人才無數,像推薦吳起守河西,推薦西門豹治鄴,推薦樂羊攻取中山國,推薦李悝改革變法等等,使魏國實現了大治。

李悝也曾任魏文侯國相,是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最大的功績就是在魏文侯的全力支持下對魏國進行變法改革。經濟上,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糴」的政策,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加產量。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度,獎勵有功國家的人。

他當時著有《法經》,其「重農」與「法治」結合的思想對商鞅,韓非子影響極大。李悝可以說是魏國崛起第一功臣,司馬遷評價道:「魏用李克盡地力,為強君」。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楚莊王與孫叔敖

「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代雄主楚莊王韜光養晦,在與賢臣精誠配合之下,終於成就了楚國的霸業,問鼎中原,威震天下。楚莊王剛即位時,政局動蕩,他採取了以靜觀動,以感辯奸的對策,三年不問政事,沉淪享樂,後辯清忠奸,奮發圖強,任用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拜孫叔敖為令尹(相當於相國),君臣一心,重視社會生產,發展經濟,實現了富國強兵,最後成為了春秋戰國以來第一位問鼎中原的霸主。

孫叔敖以賢能聞名於世,是古代為官清正廉潔的典範,得到楚莊王的重用後開始盡心竭力的輔佐庄王,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施教導民,寬刑緩政,發展經濟,主張以民為本,止戈休武,休養生息,使農商並舉,文化繁榮,翹楚中華。孫叔敖主持修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借淮河古道泄洪,築陂塘灌溉農桑,造福淮河黎民。後來更是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孫叔敖以其出色的治水,治國,治軍才能,加之庄王的信任,使楚國迅速發展,一躍成為當時第一強國。

秦孝公與商鞅

秦孝公與商鞅的精誠合作,為強秦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商鞅曾三見秦孝公,一見孝公,談帝道治國,二見孝公,談王道治國,三見孝公,談霸道治國,終令孝公刮目相看,堅定不移的支持了商鞅變法。

當時變法阻力非常之大,舊貴族勢力強烈反對變法,對於孝公而言,支持商鞅與宗族權貴作對,壓力非常之大,但出於對商鞅的信任,出於希望秦國強大,有遭一日能東出,最終堅定的給予商鞅支持,君臣一心,從而實施了春秋戰國以來歷史上規模最龐大,也是最徹底的一次變法運動,史稱」商鞅變法「。這場變法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壯大了秦國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後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還有像晉文公與趙衰,吳王闔閭與伍子胥,秦惠文王與張儀,秦昭襄王與范睢等等這裡我就不再細說了。自古以來,君明臣賢共成大事的例子數不勝數,放眼今日,在如今這種快節奏的信息時代,我們應該更加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精誠合作,相互信任,必將事半功倍!

喜歡的朋友加關注哦!歡迎大家多多留言,指點我的不足之處,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春秋戰國時期有很多君臣相得的典範。

齊桓公+管仲

齊桓公和管仲的配合是春秋戰國時期第一對模範君臣。

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齊桓公的政敵。當年管仲是齊桓公親哥哥公子糾的幕僚,管仲為了幫助公子糾爭奪王位,曾經用弓箭射中齊桓公,差點兒射死。後來齊桓公上位後不計前嫌,原諒了管仲,並且重用這個差點兒殺死自己的管仲為相。

最終,齊桓公在管仲的幫助之下成為了春秋第一位霸主!

鄭莊公+祭仲、原繁、泄駕

鄭莊公是春秋第一小霸,他的霸業也是靠鄭國三個著名的將領打下來的,就是:祭仲、原繁、泄駕。幾人君臣相得,使一個彈丸之地的鄭國發展成了睥睨天下的霸主。

只不過後來鄭莊公早逝,祭仲專權,繼位的鄭昭公無法駕馭這幾個老臣,最終把鄭莊公打下的一片大好河山全部浪費了!

越王勾踐+范蠡、文種

吳越爭霸是春秋末期的一件大事,也見證了兩對君臣相得的故事。

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秣兵歷馬,準備攻打越國。勾踐決定先發制人,在吳國未發兵之前討伐吳國。范蠡勸阻,勾踐不聽繼續發兵。夫差聽說之後,派遣全部精銳攻打越軍,在夫椒擊敗越軍。越王勾踐追悔不已,范蠡建議勾踐向吳王夫差請和,併入吳國為臣,於是勾踐令大夫文種去吳國交談。

吳王夫差為了羞辱越王勾踐,同意了勾踐的請求。從此勾踐在吳國王宮中做了10年的奴隸,這期間范蠡、文種一直陪伴這夫差!

十年後,勾踐回國,與范蠡、文種奮發圖強,十年生聚,終於打敗了吳國,報了仇。

吳王夫差+伍子胥

伍子胥本是楚國貴族,可惜滿族被昏庸無道的楚平王殺害。伍子胥為了報血海深仇,逃離楚國,跑到了吳國,被吳王夫差重用。在伍子胥的輔佐之下,夫差取得了征服越國、攻打楚國,爭霸中原。一時有赫赫威名!

可惜夫差聽人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嘆哉惜哉!

趙惠文王+廉頗、藺相如

其實這三人組的核心是藺相如。發生在藺相如身上的故事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

這三件事體現了君臣、同僚之間的利益糾葛與恰當的處理方法,一時之間也是傳為美談。

秦始皇與王翦

王翦,秦國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

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秦始皇尊其為師。可謂君臣相得!

秦孝公與商鞅

秦朝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根源在於秦孝公與商鞅在秦國進行的變法。

由於變法觸動了大貴族的利益,商鞅這個外國之人只有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之下才可能變法成功。所以秦孝公與商鞅算是君臣相得!

以上,希望可以幫到題主!


1、秦孝公與衛鞅,他們二人在秦國的變法,一直成為國策,身死而法不滅政不改160多年,可見他們的合作是相當的深。

2、申不害與韓昭侯,他們在韓國變法19年,最後雙雙損命,實現了士為知已者死。

除此之外,其它合作都只有一段時間,最終都分道揚鑣了。


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封國眾多,但是畢竟大家都認為自己同屬周天子的臣民,並不認為國與國之間會是後世漢族與外族的關係,因此是可以也願意自由流動的,而且在當時士作為一個階層也講求「君明臣賢」,而不是只強調一味無原則終於君主。在這一時期也有很多君臣關係很融洽的,比如說:齊桓公與管仲、鮑叔牙;楚莊王與孫叔敖;秦孝公與商鞅等等,這些君臣關係都很默契,君主不疑,臣屬盡心儘力,共同打造了一段歷史的輝煌


謝邀!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微,一些較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權力相互攻打,齊國是其中實力較強的一個。

齊襄公在位期間,政治黑暗,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齊襄公的兄弟和大臣都逃往國外。公子小白和公子糾也都出國尋找政治出路。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國君的女兒,所以管仲陪同公子糾來到魯國,而公子小白則在鮑叔牙的保護下躲到了莒國。齊襄公十二年齊國內亂,這時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想趁此機會奪回君位。公子小白接到信後與鮑叔牙提前上路。當公子糾得知公子小白已經上路了,派管仲帶人埋伏在路上準備偷襲公子小白。當公子小白飛馬趕到時,管仲搭弓引箭向公子小白射去,公子小白大叫一聲倒在地上裝死。管仲誤以為公子小白已死,其實公子小白只是受了一點傷,並無生命危險。公子小白與鮑叔牙快馬加鞭趕到了齊國,順昨地當上了齊國的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當管仲與公子糾知道公子小白沒有死後便求得魯國幫助攻打齊國,想要奪回王位。交戰中魯國大敗,公子糾被殺,管仲也被裝入了囚車送回齊國。鮑叔牙與管仲在青年的時候是要好的朋友,交情一直很深,到齊國邊境的時候,鮑叔牙把他從囚車中放了出來並勸說管仲輔助齊國富國強兵。管仲本來就有「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抱負,於是就答應了。齊桓公一直對管仲射他的一箭懷恨在心,想要處死管仲,但經過鮑叔牙的多次推薦,加上他也十分愛惜人才,就把管仲留在了身邊。

齊桓公重用管仲之後,國家大事經常向他請教。齊桓公向管仲請教富國強兵的道理,管仲回答道:「要想使國家富強,社會發定,必須要先安撫民心。要得民心,應當先從愛惜百姓做起。國君如果能夠愛惜百姓,百姓就自然願為國家出力。愛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以後國家就台理得好。」他還說:「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戰鬥能力要強,士氣必須旺盛。士氣盛了,軍隊的訓練就會更好。」

齊桓公非常欣賞管仲這套富國強兵,成就霸業的道理。不久就任用管仲為相,位在鮑叔牙之上。鮑叔牙並沒有因此而嫉妒管仲,反而與管仲齊心協力輔助齊桓公。管仲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真正了解我的只有鮑叔牙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管鮑之交」。

齊桓公在管仲的幫助下滅掉了郯、遂等國,其他諸侯國承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公元前645年,為齊桓公稱霸立下不朽功勞的管仲去世了,齊桓公失去了管仲之後重用奸臣,政權混亂,國家也慢慢的衰微,最後連自己也被奸臣所害,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管仲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他的許多舉措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有利於生產力的進步,同時他還給予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