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考完cap厨师证照,之前实习的餐厅Brasserie Ouest de Bocuse

(请参考哥去了保罗爷爷Paul Bocuse开的餐厅实习)原本有意给哥工作

也因为这个机缘搬回了里昂,然而就在预定开始上班前的几天,

人资部秘书打来说哥的签证是学生,有工时上限,聘用哥他们有风险,

也表达无意帮哥转工作签于是乎这个工作就这样掰掰了

然而接下来就开始一段里昂找工作大冒险,除了到餐饮专门的求职网丢履历,

也到一些有兴趣的餐厅官网或脸书寄信传讯询问工作机会,

没多久就面试了好多餐厅其中还不乏有星星的

曾到过一间一星餐厅试做,经验颇奇特,老板兼主厨感觉不太管事,

事情统一由二厨包办Chef问题都要哥直接去找二厨,

然后就看那个二厨仿佛有三头六臂一样忙到翻掉,工作到一半还脚抽筋,

莫名的血汗另外还有一个用打工留学签证来的日本人,不会法文,

英文也卡卡,负责甜点跟打杂,厨房里的氛围说不上来的怪,

感觉老板在压榨那个二厨,日本人则被当机器人使唤,

员工餐吃了皮没烤熟的千层面,尽管服务生们人还不错,但厨房就

而且当天老板似乎也没有要给哥薪水的意思

做了一个中午的service后就说晚上还有面试,

拍拍屁股闪人了,想当然尔后续不了了之。

至于其他面试的餐厅几乎都是在谈到身分与签证问题之后就谢谢再连络

毕竟对雇主而言,凭什么为了一个那么低阶的厨房职缺花那么大力气

帮一个才刚从学校出来,不算太有经验的非欧盟外籍人士取得工作签证来上班?

厨房这种工作讲白一点路上找谁都可以做,干嘛这么麻烦?

换作哥是老板,也不会想要聘外国人。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渐渐放弃了找工作转换身分的念头

接著转念一想,倒不如再继续当学生,考另一个餐饮相关的执照似乎也不错,

毕竟在法国当学生的成本还满低的,又有不少补助,

因此把脑筋动到师徒制的CAP Charcuterie-Traiteur (熟食与肉品加工)执照上,

想说如果学会做法国的香肠火腿似乎以后回到亚州也满有搞头的

而且刚好又是里昂的特产,改了一下履历跟动机信后,

跑到CMA (Chambre de Métier et de l'Artisanat手工艺工业局)注册,

又继续开始找店家投履历,询问有没有在找学徒,

经过一番扫街撒网捕鱼又请朋友帮忙打听推荐之后,

还真让哥找到了一间熟食店答应要用哥,

跟哥面试的老板说他们以往用的学徒几乎都是外国人,不过还没收过亚州人,

对哥颇有兴趣,然后说他来处理文件,看如何再通知哥,当下心里还挺开心,

终于在签证到期之前找到一个方法能够继续留下来学东西还有薪水领

然而,两个礼拜之后(中间传讯息询问进度老板都没回)

老板回讯息说他跟他合伙人讨论后觉得用哥不划算

(似乎是要缴一些额外的税金之类的),所以很不好意思请你再加油好吗…..

尽管已经很习惯法国人来这套,但当下还是很不爽,

不要不会早点讲吗?白白浪费林北两个礼拜干等,

离开学也越来越紧迫(当时已八月)但还是只能重新开始继续找,

后来听了朋友建议直接打去当地公会问

看能不能得到一些讯息,打过去是一位感觉挺和蔼的女士接的,

叙述了一下自己状况她建议哥先打电话去学校问看看还有没有名额

因为如果名额已满就得等到下个年度,有的话再回播给她,她会帮忙想办法,

听她意见,打去里昂周边的餐饮高职询问,

结果果然,该年度的名额已满,哥太晚开始找了……

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这时默默地兴起不如直接创业的念头

因为其实已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有个台湾常见的东西在这里应该会很受欢迎,

 

那就是红豆饼!

 

法国人热爱甜点已经不是新闻,然而在客人面前现做热呼呼的甜食倒不是那么常见

(大概只有了无新意的crêpes可丽饼以及油腻腻的churros西班牙油条)

外加冠上亚洲来的神秘新鲜感一定能屡获他们芳心,

原本想法是先工作累积一些资本再来看看要怎样开店,但眼看方法都行不通,

不如就尽早执行计划,于是著手开始研究该如何在法国创业开店,

不研究还好,一研究下去发现超级复杂,光公司型态就分好几种,

且爬文发现似乎还得请律师会计师,网路上看得雾煞煞,

听从朋友建议去了CCI (Chambre de Commerce et d'Industrie工商业局)咨询,

得到的答案是先要有能够创业的商业签证才可登记公司然后开店

因此得先向万恶的Préfecture(移民局)递出签证申请,

隔天只好乖乖去移民局排队询问并拿资料,

柜台小姐告诉哥文件准备好后要上网预约缴件时间,

回家上网瞄了一下可预约的时间,

天啊 !最快竟然要四个月四个月后 !!!

尽管如此身体还是很诚实地在四个月后的那天按下确认

之后在里昂又鬼混了一个多月就回台湾探亲了。

这段时间表面上似乎进行了很多事情,

实际上因为找无头路没工作,空闲时间相当多,

四处碰壁有很大部分肇因于身分关系

不乏一些声音叫哥倒不如找个人结婚取得身分,一切问题都好解决,

尽管属于开玩笑性质,倒却是最实在又有效率的方法

同时在好友开导之下,参加了很多活动,认识了不少朋ㄇㄟˋ友ㄓˇ

刚开始会害怕自己语言不够好,不太敢主动讲话,

但为了签证,渐渐熟悉各种社交场合后,告诉自己不要想太多

尽量去聊天,想到什么就讲,反正法文本来就不是母语

讲不好也是正常的反倒是人家看你很努力想表达自己,都很愿意听你讲,

甚至协助你完成你想表达的意思,就这样因为想把妹的动力法文立马大跃进,

接著加FB、留电话,约出来,不久后就找到人生的挚爱,

结婚生子,入籍法国,从此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

 

 才怪 !  

 

FB跟电话是要到不少,约一群人出来也还算好约,但要约单独通通没有成功过….

默默感受到亚洲男性在这块市场上(相对于亚洲女性)不受青睐的困境,

偶尔暗自惆怅若自己长得像X武或彭X似乎就不会那么困难,可惜哀

尽管如此,天天跑趴认识新朋友,建立了些人脉,日子挺惬意。

哥常用的App不外乎CoachsurfingMeetup以及Facebook刷附近活动,

或者去某些特定酒吧定期举办的语言交换,

以及使用法国本土专门揪团认识朋友的网站onvasortir.com

此外里昂当地人在天气好的时候很爱到河边野餐

分隔市中心的两条河隆河(Le Rhône)与颂恩河(La Saône)河畔经常都很多人,

常常自己一群就会跟别群不认识的聊开,然后就变朋友,

而且每周还会有固定的国际野餐,来的人几乎都是在里昂的外国人,

带点吃的或喝的就可以去认识人,颇有意思。

混熟了以后更开始有自己App群组,每晚有人约说哪个Bar

要马周末冲傻毁等等之类,不愁没地方去,还满嗨的 !

期间哥除了自己跑活动,也几乎都会带上当时的室友

是个有法国籍的模里西斯人,跟他是因为打羽球认识,

搬回里昂之前得知他新家有空房,得到他同意后就变成他室友了

在哥搬来之前他的生活还满宅的,就上班、运动、打游戏,

偶尔跟几个哥儿们去酒吧喝一杯,哥搬去后除了帮他打扫家里,

还洗衣服,煮饭让他回家就有东西吃,仿佛在当他老婆一样

(不过其实是因为白天倒也闲闲没事),还带他去认识妹,

几次之后他仿佛某个开关被打开,每晚超有动力,下班就问今天去哪,

跑趴火力全开,他曾跟哥感谢说哥改变了他人生,

因为他已经很久很久没认识那么多女生

然而至于他把妹的方法有多烂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回台湾的两个月里,讲了三场演讲,很感谢所有花时间来听哥喇低赛的朋友们

无论哥分享的现实面有没有打消你们来法国的念头,有这么多人到现场,

哥实在受宠若惊,也颇意外看到好久不见的同学、同梯和以前朋友出现在听众之中,

成为没刻意安排的亲友团,超感动 !

同时也意外发现台北的法国在台协会竟然也可以申请商业签证

只要预约马上可以缴资料,心想既然如此为何不干脆在台湾弄一弄就好 ?

于是著手写了人生第二份创业计划(第一份请参考 Joy哥讲讲失败这件事儿 )

因为得用法文,著实花了哥不少心力,

当中有许多必须附上的会计资料可说是把哥搞的一个头两个大,.

好在有Google大神当后盾,拼拼凑凑好不容易完成了在法国卖红豆饼的企划

交件的时候柜台大姊听说哥要去法国卖红豆饼还说 :

我觉得很有机会 !

然而没想到签证直到哥的飞机都要飞了还没审核下来,

只好去领回护照就飞回法国了。

回来之后,在会计师朋友协助下把在台湾弄的企划案做了更精美的修改

然后好久以前就在移民局网站上预约的时间终于到了,

递件完领到一张新的récépissé(临时签证),资料审核期间继续维持学生身分,

意思就是要再继续等

由于不知道还要多久才会有消息,心想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总得找点事情做,

于是问了问以前实习餐厅的同事,结果就去他刚开的餐厅上班了

(详请可参考孩子别傻了,到法国当厨师不是你想的那样),两个月后合约到期,

签证也到期,回移民局换了一张新的récépissé,立马接到一通电话叫哥去上班

也不知道那家餐厅是在哪看到哥履历的,他们家二厨摔断手急需要人临时代班

试做以后觉得老板跟团队人都不错,Chef人也很好

(是个白烂白烂的墨西哥人Institut Paul Bocuse毕业的)

更没有前一间餐厅的种族歧视状况

结果就一路做到七月底二厨手康复能够工作哥才离开。

老实说这段工作经历似乎让哥看清了现实产业业态

先不论工资、工时,不断的浪费、丢弃食物食材得不到完整有效利用

与理想状态相去甚远,名厨、大师在媒体上塑造的美妙画面和完美理念

在实际运作上根本窒碍难行,爱物惜物人人会讲,但做到有多难 ?

尤其在工资和工时都受限的状况下,

谁愿意多花时间去处理耗时费工的手续只为那【珍惜】两个字 ?

餐饮业如何对待食物,走一趟餐厅厨房,实况令人心寒

很多东西该怎么做大家都知道,但在整体考量下,

被牺牲的往往是经过计算后金钱成本最低的

进货进一堆,丢弃也一堆,反正对商人而言有赚钱就好,谁管你环保?

尤其又是在这么一个相对富裕衣食无虞的社会,

永续只是议题,无法成为课题花钱就可解决的事情都是简单的。

哥无法看到食材被丢掉不心痛,眼见垃圾袋里完好剩食不哀伤,

只能把头撇开,遵从上级指示,听命执行,仿佛刽子手在处决犯人,就只是个工作,

而差别在于处决的对象没有犯错,只是裁决的人没有时间,决定将它牺牲

至于原本的红豆饼计划,在做了些实地探访与市场调查后,

发现开店成本好高好高且流程又臭又长,热情慢慢消退,逐渐胎死腹中,

尽管已在不久前接获移民局通知说审核通过,拿到新的临时签证,可以开始创业,

 

但等了那么久,等到都冷掉啦 !!!!

 

 

 

下一步该怎么走...就请继续看下去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