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十三字,美文變檄文, 衝冠一怒為紅顏,盟友--冤家竟聯手到底啥情況?

一本羅貫中三國演義小說,一部老版三國演義再配上「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的插曲,總讓人熱情澎拜話題難盡。在那數百頁的書卷里,在哪數十集的電視里,既有龍爭虎鬥的陣前搏殺,又有暗藏玄機的詩詞歌賦。今天就試介紹其中之一。建安十五年(210) 即赤壁之戰後兩年,曹操在鄴城修建了一座著名的高台---銅雀台。這座建築非常宏偉: 第一是高度前無古例。僅台基就有十丈,最高一層高達二十七丈,總算就是三十七丈,按漢代一尺約合23.75厘米,三十七丈摺合八十七米,相當於二十層的大樓,這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三幾層樓高的建築都不多見。第二是不僅高而且佔地面積也很龐大。據記載銅雀台上有各類房間一百多間,如按平均每間15平計算,建築面積至少要有一千六百多平米。第三是建築構造華美絕倫。施工是最優秀的工匠,選用的是最好的建材,在樓頂有一隻銅雀,展翅欲飛,神態逼真。竣工之日,為了慶祝,曹操現場下令,就以「銅雀台賦「為題當場徵文,評出最好的給予獎勵。首先交卷的是三公子曹植,其文曰: 從明後以嘻游兮,登層台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腖(應為蟲旁東字,但打不出來。讀didong意指彩虹)……。 但在三國演義中,這件兩年後的事情卻穿越到建安十三年(208)赤壁大戰之前,這就是羅貫中老先生筆端生花的絕妙功夫。本來建安十五年(210)的事情到這裡成了建安十三年(208)的故事。諸葛亮跟隨魯肅前往東吳,代表劉備結盟孫權。在初步接觸孫權部下第一武將周瑜之後,諸葛亮覺得周瑜對曹操軟沓沓的似乎缺少抗曹的勇氣,為了激起周瑜反曹的心勁,故意把話題扯到銅雀台賦上,周瑜也是當時文壇名流,很想欣賞一下一直非常佩服的曹植的文采,就攛掇諸葛亮順勢背誦這首銅雀台賦,這正是諸葛亮期盼的,就坡下驢把最後面的兩句改成了「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這二喬乃是當時江東有名的兩大美女,大喬是孫策夫人,小喬就是周瑜夫人。周瑜聽畢當下就怒不可遏,指江北而大罵:吾與老賊(曹操)勢不兩立,這也難怪,是個男人誰願意別人企圖給自己帶綠帽子,何況還是一方大帥?

誰也想不到,後來曾經引出流傳千古名句「既生瑜何生亮「的兩位冤家,卻被僅僅改動的十三字所聯接架通。由於周瑜抗曹態度的轉變,對說服孫權堅定信心,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再加上魯肅一旁幫助敲邊鼓,孫劉聯盟很快達成一致,這為後來的孫劉曹赤壁交鋒,大敗曹操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