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文/鄭旭輝

如果你經常感覺疼痛痠麻浮腫、不靈活等難以描述的不舒服……這些症狀都有可能是筋膜出問題!因為筋膜管很寬,一不小心就會全身拉「緊」報!

全身各處的肌筋膜都互相連動與平衡著,也因為全身的肌肉、內臟都被肌筋膜包覆、懸吊與固定著,形成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狀態,因此任何一處肌筋膜出問題,全身各處都會受到牽扯。

肌筋膜組織十分敏感,舉凡情緒、飲食、氣候環境、重複性動作、固定姿勢、外力傷害、手術或病毒感染,甚至連地心引力都會影響到筋膜的狀態。所以,現代人深受其苦的痠痛、僵硬、不適感,經常忽隱忽現、時好時壞,甚至這些症狀還會不定時、不定處流竄全身,雖稱不上急症,卻足以擾亂每天的生活和心情,這些現象可能就是「筋膜症候群」找上你了!

〈對症按摩〉一顆小球 放鬆深層肌筋膜

筋膜症候群和長期的姿勢不良、運動不當有直接關係,在根源上無法一治久癒,最有效的保健方法,就是日常行、坐、臥、站等姿勢調整,以及學習深層肌筋膜自我放鬆的按摩技巧,如此一來,隨時讓人體脊骨保持正位、肌肉與肌筋膜等處在放鬆又張力平衡的狀態,根除惱人痠痛不求人。

按摩是一門深厚的學問與技術!想要消除痠痛、調校身體緊繃感、沉重感,按摩人體感受器最多的「深層肌筋膜」,才是最有效果的部位。深層肌筋膜不像皮下淺層筋膜那麼容易就按壓到,因此在按摩時常被忽略,以至於無法達到鬆解緊繃的效果,痠痛與僵硬不適也就揮之不去。

只要在家利用一顆按摩球(約直徑5公分),放鬆你的深層肌筋膜,連長年肩頸痠痛、硬叩叩,都能獲得緩解。

按摩球具有多面向的按摩特質,尺寸和質地軟硬變化多,如硬球、實心球、中空球、彈力球等,日常生活中也可使用網球、軟式棒球、壘球、高爾夫球來替代。

〈達人小檔案〉鄭旭輝

擁有15年以上筋膜放鬆按摩師資歷,目前也是一位R YT200認證瑜伽老師。將筋膜放鬆專業搭配瑜伽專業知識,經過多年不斷的用心鑽研更適合按摩工具,結合徒手按摩技術整理出一套「肌筋膜自我放鬆的技巧」,幫助許多人改善過度運動練習及姿勢不當引起的疼痛傷害。即將出版《當自己的按摩師:深層肌筋膜自我放鬆術》(方舟文化)。

棘下肌按摩

1.按摩球擺放位置在肩胛棘的下緣。

2.採仰臥姿,按摩一側的肩膀提起,對側手拿球擺放在肩峰的下方。

3.擺放好按摩球之後,身體回到仰臥姿,手肘上下緩慢移動再加上肩關節外旋轉。

三角肌後束纖維按摩

1.採仰臥姿,按摩一側的肩膀提起,對側手拿球擺放在肩峰的外側。

2.身體翻轉,把重心移動到按摩的部位,同時肩膀也可以上下移動找尋緊繃位置。

3.手肘彎曲做招財貓的手臂動作(肩關節內外旋轉)。

4.肩關節外旋轉。

肩胛骨內緣按摩

1.按摩菱形肌時,將按摩球擺放偏肩胛骨內側緣。

2.模擬菱形肌收縮時將肩胛骨向內收緊的動作來操作。手先上讓肩胛骨外展拉長

菱形肌。

3.先讓肩胛骨內收(向中間夾緊),再將手肘微彎。

下斜方肌牽引按摩

1.按摩球擺放位置於脊椎與肩胛骨內側緣的中間段。先讓肩膀向上提起,肩膀靠近耳朵。

2.再讓肩膀遠離耳朵,手向斜下方延伸。

3.維持上一動作後,手掌心向上翻轉,掌背貼地板緩慢向上,讓整個手臂跟著旋轉至外旋。手向外畫個圓弧手指高於頭頂,即可向下。重複15次。再次檢查肩胛骨是否維持下壓、肩膀遠離耳朵。

(圖片提供/方舟文化)

  • 深層肌筋膜不像皮下淺層筋膜那麼容易就按壓到。(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深層肌筋膜不像皮下淺層筋膜那麼容易就按壓到。(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