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南校區墓地。 記者張雅婷/攝影
清華大學南校區墓地。 記者張雅婷/攝影

墳墓通常讓人感覺「生人勿近」,但台灣有好幾所大學校園內有墓園,且還是景點。台大有傅園、傅鐘紀念前校長傅斯年,梅園是清大創校校長梅貽琦衣冠塚所在,據說蹺課的學生千萬不能去,否則「校長會生氣當掉你」。

校園有座具特殊意義的墓不稀奇,清大南校區過去是墓園,目前還有3200多座墳墓。苗栗縣南庄國中校園則有「萬善爺」義塚,埋的是日據時期南庄事件數十名戰死的先烈遺骸。

•清華南校區 遷墓建教學大學

清大校本部位於新竹市光復路,光復校區分北校區與南校區,其中占地16.63公頃的南校區,過去是一大片墓地。校方分兩期整理,現在的科管院、清華實驗室、創新育成中心、教育學院和藝術學院,都是校方與市府遷墓整地後興建。

時間回溯到1996年清大受市府委託分2期整理16公頃墓地,市府再將土地撥用為文教區大學用地。第1期花了約8年時間遷移6000多座墳墓,改在華嚴堂供奉這些先人。清大總務處15年來每年端午、中秋時節都前往祭拜,感謝先人們庇佑清大多年。

•師生考古 挖到頭蓋骨、陪葬品

清大南2期校區已著手整理,去年完成查估共有3274座墳墓,預計花7年搬遷、晉塔,並會在大坪頂的華嚴堂旁,再蓋一座可容納4萬多塔位的納骨塔。

清大總務長顏東勇說,清大除了要補助市府蓋塔,還要自籌經費付予民眾遷葬補助金,每座根據墓地大小最低5.4萬元、最高7.8萬元。

怪手整理清大南校區墓地。 記者張雅婷/翻攝
怪手整理清大南校區墓地。 記者張雅婷/翻攝

過去執行第1期計畫,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師生現場考古,除了挖到有研究價值的陪葬品,還確認有清朝人的頭蓋骨等珍貴考古文物。南2期考古預計明年初進行,由人類所師生進入墓地考古,包含開挖、幾層疊葬等會依序進行。

•難得一見 子孫表現寫入墓誌銘

清大人類所教授李匡悌說,考古團隊會觀察墓地大小、陪葬品類別與數量、墓碑稱號等不同,藉由時代、墓葬形式,判斷該戶人家的社會經濟地位。例如:有雞卵面的墓地是有錢人家、來自大陸移民的家戶墓碑上有堂號或諡號、六坪大的墓地也是仕官或是富貴人家。

清大考古團隊測量清朝頭蓋骨。 記者張雅婷/翻攝
清大考古團隊測量清朝頭蓋骨。 記者張雅婷/翻攝

清大人類所教授李匡悌表示,南一期墓葬遺留的瓷器多為食器。 記者張雅婷/攝影
清大人類所教授李匡悌表示,南一期墓葬遺留的瓷器多為食器。 記者張雅婷/攝影

清大考古團隊在人類所教授李匡悌帶領下,找到當年新竹望族林汝梅的墓葬。據了解,林排行老五,人稱「五少爺」。1880 年福建巡撫岑毓英創設大甲溪橋時,林諸多襄助,頗受賞識。

在公墓中也發現少見的墓誌,最經典的為「連府老太姻吳太儒人墓誌銘」,文中提及,吳氏為武鎮公長女,7歲就成為連家苗媳(童養媳),由於秀外慧中,被視為掌上明珠。吳氏一生恭儉,面臨新政臨危不亂,教導子女自勵馴致,受後輩敬仰。文中連子女、子孫表現也寫入墓誌銘,如今看來相當特別。

•萬善爺義塚 南庄國中當守護神

苗栗縣南庄國中校園內的「萬善爺」義塚,埋的是「南庄事件」戰死的賽夏、泰雅及客家先烈的遺骸。不但校外居民會來祭拜,校內師生在學期初、末也會祭祀,視為校園「守護神」。

當地歷史記載,日據時期日軍掃蕩山地,南庄賽夏族頭目阿枴在1902年發動賽夏族與泰雅族、客家先民奮勇抵抗,但遭日軍誘殺,四、五十名烈士遺骸散落河床石龍間,後由善心人士集中葬於南庄國小運動場一帶,1935年遷葬萬善爺義塚。

南庄國中整修義塚周邊環境,增設原住民圖騰及南庄事件解說牌。 圖/南庄國中提供
南庄國中整修義塚周邊環境,增設原住民圖騰及南庄事件解說牌。 圖/南庄國中提供

苗栗縣南庄國中有座「萬善爺」義塚,埋有日據時期「南庄事件」中犧牲的賽夏、泰雅及客...
苗栗縣南庄國中有座「萬善爺」義塚,埋有日據時期「南庄事件」中犧牲的賽夏、泰雅及客家先烈遺骸。 圖/南庄國中提供

遺骸遷葬時,南庄國中還未創校,設校時未遷移墓塚。南庄國中校長詹吉翔說,校方這兩年爭取到原住民新校園運動計畫,獲得經費整修萬善爺周邊環境及義塚山形砌牆、階梯, 再設立泰雅、賽夏族圖騰及南庄事件解說牌,讓義塚成為地方文史教育的好場所。

•蹺課逛進校長墓 小心被當危機

國內幾所大學內也有知名墓塚,台大正門旁的傅園在紀念永恆精神領袖、前校長傅斯年,希臘神廟式的建築,充滿異國情趣的方尖碑,配上如茵綠草,成為台大美景。校園傳說蹺課時不能到傅園,否則傅校長會發怒當掉你。

輔仁大學也流傳學生蹺課時,不可以到文學院後方小山坡,創校校長于斌總主教的衣冠塚,否則該科就有被當危機。

台大傅園是紀念前校長傅斯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大傅園是紀念前校長傅斯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梅園是清華大學創校校長梅貽琦衣冠塚所在,校內也有「被當」傳聞,據說學生萬萬不可踐踏到校長衣冠塚,以免被當。

有學生說,這類傳聞雖然可信度不高,但多少可讓學生心中生起不要「對不起校長」的念頭,也算是一種激勵。

•看夜景勝地 文大創辦人長眠處

中國文化大學後方有處「曉園」,因為視野開闊,可以遠眺台北盆地與關渡平原,是學生晚上看夜景的勝地。

學生口耳相傳曉園是創辦人張其昀的衣冠塚,因為張字曉峰,以此命名紀念。但根據文大「老臣」口述,張其昀過世後原葬在別處,等到妻子過世後,子嗣才將兩人合葬在曉園,並非衣冠塚。也因此校方多年前提議要整修曉園,「高層」出面阻止。

•政大後山張家墓 可追溯擴建史

政治大學中正圖書館後方,醉夢溪的山坡上有座鑲嵌「忠」、「孝」兩字的墓地,是北市工務局前局長張孔容之父張皞樂安葬之處。張家墓墓碑鐫刻日期為1970年,當時政大校區只在指南路2段(當時稱為新興路)、景美溪到醉夢溪環繞的平地,後山並非校地。

1970年代開始,後山才陸續進行都市計畫變更用地,劃為政大校地。因為墓地遷移不具急迫性,保留至今,每年皆有張家後人來掃墓。校方現在有意給予拆遷補償,但據說張氏子孫興旺,無意遷移,張家墓與政大校園共存情景才一直存在。

相关文章